推荐上海书籍有哪些

这座城市就是一本翻不到最后一页的书,每一页都有折角,每一页都夹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私人物品。你以为你看到了流光溢彩的封面,翻开一看,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弄堂肌理;你以为你读懂了它的商业逻辑,一转身,某个街角的老爷叔又用一句“不响”把你所有的理论都给堵了回去。

所以,别谈“读懂”,我们聊聊“感受”。用哪些书,可以像一个幽灵一样,潜入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去感受它的心跳、它的体温,甚至它偶尔的神经质?

推荐上海书籍有哪些

那本神神叨叨、通篇“不响”的 《繁花》 ,你绕不开它。说真的,它就是块硬骨头,尤其是对不懂上海话的朋友,读起来简直像在破译天书。金宇澄先生用一种近乎偏执的方式,复刻了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上海市声。读它,你不能正襟危坐,你得歪在沙发里,想象自己是坐在巨鹿路某个小饭馆里,偷听隔壁桌的阿宝、沪生、小毛他们在吹牛。那些你不懂的黑话,那些你没经历过的年代,全在那些黏黏糊糊、省略了无数主语宾语的对话里活了过来。这不是一本讲故事的书,这是一本“泡”在时代气息里的书。它给你的不是一个清晰的上海轮廓,而是一团氤氲的、混杂着烟火气、情欲和算计的城市记忆。没耐心,你会被它逼疯。可一旦你进去了,你会发现自己成了那个饭局上“不响”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如果你觉得《繁花》太“野”,像一杯没过滤的烈酒,那王安忆的 《长恨歌》 就是一杯精心调制、余韵悠长的陈年黄酒。这本书,太“上海”了。它写一个叫王琦瑶的女人的一生,从“上海小姐”到寻常弄堂妇人,但你读着读着就会发现,王琦瑶就是上海本身。她的命运起伏,就是这座城市的潮起潮落。王安忆的笔尖,就像一台超慢速的摄像机,从四十年代百乐门的霓虹灯,一直摇到九十年代弄堂里自说自话的电视机声音,一个女人的命运,就这么被城市的褶皱给熨平了,又抚皱了。这本书的美,是一种带着精致的哀愁的美。它让你看到上海的A面,那个永远得体、永远骄傲、哪怕落魄了也要维持腔调的A面。读完你会明白,为什么上海女人身上总有那么一股劲儿,那是被这座城市规训出来的,也是融入骨血里的。

但是,只有A面,那不是全部的上海。你得去看看它的B面,那个疯狂、迷乱、短促而炫目的B面。去找穆时英,那个只活了三十岁的“新感觉派”天才。他的 《上海的狐步舞》 ,简直就是一部用文字拍出来的意识流电影。这本书不是让你“读”的,是让你“感受”的。全是碎片,全是蒙太奇。霓虹灯、爵士乐、舞女的口红、股票交易所的电报声、电车的火花……所有这些意象像雪花一样砸向你,让你头晕目眩。这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那个被誉为“东方巴黎”的冒险家乐园。穆时英的文字有一种神经质的速度感,他写的不是故事,是感觉本身,是那个时代上海的肾上腺素。如果你想知道“摩登”这个词在当年的上海到底意味着什么,别查字典,去读穆时英。

当然,我们不能只听上海人自己讲故事。换个视角,你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上海。J.G.巴拉德的 《太阳帝国》 ,就是那个绝对不能错过的“他者视角”。一个住在租界的英国小男孩,在战争中与父母失散,独自求生。他眼里的上海,没有《长恨歌》的哀怨,也没有《繁-花》的市井,而是一个充满混乱、荒诞甚至超现实色彩的巨大舞台。龙华集中营、废弃的游泳池、满载着西方奢侈品的沉船……这些场景,在一个本地作家的笔下绝对不会是这个样子。巴拉德写出了战争状态下,上海作为一座孤岛的奇异与残酷。这本书能把你从对老上海的种种浪漫想象中一巴掌打醒,让你看到它坚硬、冰冷的另一面。

说了半天小说,都是人造的梦。想给这些梦找点现实的支撑?那得看点杂的。

我极力推荐淳子的 《上海的红颜遗事》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民国上海的八卦小报合集,但写得极有味道。它不讲大历史,只讲那些活在历史缝隙里的女人——阮玲玉、胡蝶、张爱玲、潘素……她们的故事,比任何正史都更能让你触摸到那个时代的体温。你会知道当年的时尚风向标是什么,顶级名媛的下午茶是什么样的,一场轰动全城的绯闻背后又有哪些人性的纠葛。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把那些被符号化的人物,重新还原成了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人”。

如果说淳子写的是“人”的血肉,那李欧梵先生的 《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就是这座城市的文化骨架。这本书有点学术,但绝对是理解上海之所以是上海的钥匙。它告诉你,当年的知识分子、艺术家、电影人是怎么把西方的“现代性”和中国的现实搅和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上海摩登”文化的。从咖啡馆到电影院,从月份牌到新感觉派小说,李欧梵把这些文化碎片拼凑起来,让你看到三十年代的上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中心,更是一个巨大的、充满活力的文化实验室。读懂了它,你再去看武康大楼,感觉都会不一样。

最后,想来点轻松、私人、带着体温的,可以看看陈丹燕的“上海三部曲”( 《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 ,她和淳子写了同名书,但内容和风格不同)。陈丹燕的笔触非常女性化,非常细腻。她像是在跟你聊天,聊她家族的故事,聊她对某个老房子的感情,聊她对“上海”这个概念的私人理解。她的书,不是要构建什么宏大叙事,而是想保留那些私人的、感性的城市记忆。那种感觉,就像在一个初夏的午后,你推开一扇虚掩的门,看到了一段尘封的时光。

这些书,没有一本能告诉你“上海是什么”。它们只会像拼图一样,给你一块又一块碎片。你需要自己去走,去听,去闻,把你自己的感受也拼进去。当你走在苏州河边,晚风吹来,你可能会想起王琦瑶的某个眼神;当你挤在地铁里,被人潮推着走,你可能会想起穆时英笔下那种晕眩的速度感。

那时候,上海这本大书,才算真正为你翻开了一页。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427.html

(0)
好好学习好好学习

相关推荐

  • 推荐火车书籍有哪些

    我个人觉得,那种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学术著作,还是算了吧。颠簸的车厢,时不时来个熊孩子的哭闹,你能静下心来思考微积分?别为难自己了。 长篇小说,尤其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

    2025年8月28日
    00
  • 穿书攻略的小说推荐

    一、沙雕搞笑组,快乐翻倍! 首先推荐的是轻松搞笑的穿书文,适合睡前阅读,解压效果一流。 1.《穿成炮灰女配后,我躺赢了》:这本书的女主穿成恶毒女配,但她一点也不慌,反而积极发挥沙雕…

    2025年2月10日
    00
  • 托福书籍推荐哪些

    天哪,每次被问到这个问题,我都能闻到一股扑面而来的焦虑味儿。我知道那种感觉,站在书店里,或者打开某个电商平台,面对铺天盖地的“托福”标签,感觉自己就像个在森林里迷路的孩子,四面八方…

    2025年8月25日
    00
  • 推荐悲观书籍有哪些

    先从我们自己的土地说起吧。 余华的《活着》,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是最大的反讽,它讲的根本不是如何“活”,而是如何“没死成”,是如何在命运一次次抡起的巨锤下,被砸得粉身碎骨,却依然剩下…

    2025年9月25日
    00
  • 大学生必读书目

    人文社科类,是了解人类自身、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窗口。推荐的第一本书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以小说的形式,讲述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深入浅出,引人入胜,非常适合哲学入门。第二本推…

    2025年3月18日
    00
  • 曹文轩推荐小学生必读书

    一、培养阅读兴趣,从绘本开始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培养阅读兴趣至关重要。绘本以其图文并茂的形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绘本通…

    2025年4月18日
    00
  • 初中数学几何书推荐

    首先要明确一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择辅导书要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切忌盲目跟风。基础薄弱的同学,建议选择讲解细致,例题丰富的书籍;基础扎实的同学,可以选择拔高题型较多的书籍,挑战…

    2025年2月4日
    00
  • 八年级必备课外书

    话说回来,八年级那会儿,真是一个挺拧巴的年纪。课业陡然间压上来,那种题海战术的味道越来越浓,感觉鼻子都要埋进纸堆里了。可偏偏心野得很,总想往外跑,或者说,想往课本以外的世界看看。那…

    2025年5月13日
    00
  • 玄学能看哪些书籍推荐

    先说点实在的。别一开始就想着什么《周易》、《梅花易数》,啃不动。真的,别高估自己。我当年就是,雄心壮志,结果第一页就败下阵来。不如从那些更容易入口的开始。 心理学。对,你没听错。心…

    2025年9月8日
    00
  • 青少年必看的100本书籍

    一、文学经典,感受文字的力量 文学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它们如同与智者对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性,感受文字的魅力。 1.《小王子》:一本充满哲理的童话故事,带你重新认识爱与责任…

    2025年4月4日
    01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