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是你明明知道世界那么大,好书那么多,可你的手指在屏幕上滑了一遍又一遍,Kindle商店的排行榜从头拉到尾,豆瓣的“想读”列表早已积灰,却始终找不到那一本能让你瞬间点燃,愿意熬夜、愿意推掉饭局、愿意坐过站也要看完的书。整个世界都变得灰扑扑的,像一盘没放盐的菜,食之无味。
如果你现在正处于这种灵魂被掏空的阶段,别慌,坐下。今天不聊那些人尽皆知的经典大部头,不搞什么“一生必读”的宏大叙事。我就掏心窝子,聊几本曾把我从书荒的泥潭里一把拽出来的“救命稻草”。它们风格迥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好看,是那种能让你重新找回阅读快感的好看。

首先,如果你渴望那种智识上的极致震撼,那种读完之后让你坐在椅子上久久无法平静,感觉整个天灵盖都被掀开的体验,请立刻、马上去找特德·姜的《呼吸》。
说真的,科幻小说写到特德·姜这个份上,已经不是在讲故事了,他是在用一个又一个精巧到令人发指的思想实验,逼着你去思考人类、时间、记忆和自由意志的本质。这本书是他的短篇小说集,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立宇宙。比如同名篇《呼吸》,一个机械生命体通过解剖自己的大脑来探索宇宙的终极热寂,那种以“我”的消亡来印证整个宇宙真理的悲壮和通透,简直让人头皮发麻。还有《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一个阿拉伯版的《回到未来》,却把因果循环和宿命论讲得如此诗意,带着一种古老的、认命的温柔。
特德·姜的文字不是那种硬邦邦的、砸你一脸公式的科幻,而是用最柔软的笔触,去探你心底最深的那个洞。他的小说里几乎没有坏人,只有在巨大规则下做出不同选择的“人”,读他的书,你会感觉自己的智商和情感都被温柔地按摩了一遍。这绝对是治疗“感觉一切都好无聊”这种病症的特效药。
接着,咱们换个口味。假如你被生活磨得有点累了,需要一点点治愈和温暖,需要一个能让你又哭又笑,最后感觉心里被填得满满的故事,那我把所有的宝都押在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上。
千万别被这个有点丧的书名骗了。主角欧维,一个固执、刻板、天天按时巡视社区、看不惯一切不守规矩的人和事的老头,一心只想追随亡妻而去。但生活偏不让他如愿,新搬来的邻居,一只丑萌的流浪猫,各种鸡飞狗跳的意外,一次次打断他的自杀计划。
这本书最绝的地方,在于它用一种近乎刻薄的幽默感,去包裹一个无比深情的内核。你会先被欧维的臭脾气逗得哈哈大笑,然后在他与妻子的回忆闪回中,毫无防备地被击中,眼泪唰地就下来了。巴克曼写普通人的善良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写得太好了。那种善良不是惊天动地的,而是“我虽然看不惯你,但还是会帮你倒车”、“我嘴上骂你,但你家的熊孩子我还是会照看”这种日常的、笨拙的温柔。
读完这本书,你会感觉像在冬天的午后,喝了一大杯加了棉花糖的热可可,从喉咙一直暖到脚趾尖。它会让你重新相信,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和事,值得我们笨拙而热烈地活着。
好了,情绪缓过来了,我们来点刺激的。如果你需要的是那种肾上腺素飙升,拿起来就绝对放不下,只想一口气读完,连饭都忘了吃的体验,那么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就是永远的神。
我知道,这书很老了,但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它能跨越时间,精准地扼住每一代读者的喉咙。孤岛、童谣、接二连三的离奇死亡,十个心怀鬼胎的人被困在一起,互相猜忌,直到最后一个都不剩。
这本书创造了后来无数悬疑、惊悚、密室杀人作品模仿的“暴风雪山庄”模式,但至今没有一部能真正超越它。阿加莎的厉害之处在于,她不靠血腥的场面来吓唬你,她营造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极致恐惧。那种眼看着同伴一个个按着童谣的方式死去,凶手就在你们中间,却根本不知道是谁的绝望感和压迫感,会像藤蔓一样死死缠住你。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一场智力游戏,你疯狂地在脑中推理,排除嫌疑人,但相信我,当你翻到最后一页,看到真相揭晓时,只会有一种感觉:惊为天人,脊背发凉。它会让你在深夜里不敢轻易回头,却又大呼过瘾。这对于驱散书荒带来的麻木感,简直是一剂猛药。
最后,我想推荐一本可能没那么“刺激”,但后劲极大的书。如果你想读一点关于命运、时间和人性的宏大故事,想感受文字的力量是如何穿透纸背,把一个时代沉甸甸地拍在你心上,那就去读余华的《活着》。
这又是一本很多人听说过但可能没真正读完的书。别怕,它的文字极其平实,平实到像一个老人在你耳边唠家常。但就是这种不加修饰的叙述,把一个人、一个家庭,在历史洪流中的颠沛流离和苦难,讲得那么真实,那么痛。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人生所有能想象到的失去:家产、父母、妻子、儿女、孙子……最后只剩他和一个也叫“福贵”的老牛相依为命。但这本书讲的不是绝望,恰恰是绝望的反面。它讲的是人为了“活着”本身而迸发出的那种最原始、最坚韧的生命力。它不煽情,只是把苦难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给你看,看到最后,你不是哭,是一种巨大的虚脱,继而升起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读《活着》,你会感觉自己短暂地脱离了眼前这些鸡毛蒜皮的烦恼,去触摸了一种更广阔、更深沉的东西。它会让你明白,承受,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力量。这种阅读体验,是任何快餐式娱乐都无法给予的。
书荒,其实不是没书可读,而是失去了与文字产生深度连接的能力。上面这几本书,就像四把钥匙,分别能打开你内心不同的房间:智识的、情感的、感官的、灵魂的。
别再漫无目的地刷了,随便挑一本,给自己一个安静的下午,一杯茶或咖啡,关掉手机。当第一个字印入眼帘,当故事的齿轮开始转动,你会发现,那个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物我两忘的自己,又回来了。
书,就是那道窄门,推开,就是另一个宇宙。祝你,开门愉快。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