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读书籍

一提这几个字,我就闻到了一股旧书、汗水和三年模拟五年高考混合在一起的味道。

别跟我扯什么人类智慧的结晶,什么文学殿堂的基石。在那个夏天来临之前,它们首先是一座座山,上面清清楚楚地刻着分数。《红楼梦》,五分;鲁迅全家桶,十分;《论语》背诵题,六分。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高考语文必读书籍

我们当年,就是这么功利,这么赤裸裸地,一头撞进了这些本来应该用一生去品的文字里。

先说那本最要命的,《红楼梦》。我跟你讲,这本书对一个十七八岁的毛头小子或黄毛丫头来说,简直就是天书。不是看不懂字,是看不懂那股劲儿。贾府那帮人,今天你请客,明天我作诗,后天谁跟谁又闹别扭了,丫鬟们的心思比函数题的辅助线还多。一开始翻,脑子里就是一张密密麻麻的人物关系图,谁是谁的谁,谁又是谁的谁的谁,堪比元素周期表。老师在讲台上掰扯着四大家族的兴衰,分析着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和薛宝钗的世事洞明,我们在底下,一半人昏昏欲睡,另一半人忙着在书的空白处画画。

考什么?考“金陵十二钗”都有谁,考“元妃省亲”的铺张,考“黛玉葬花”的情感基调。这些是骨架,是考点。但《红楼梦》的魂,根本不在这些能被标准答案框住的地方。

它的魂,是午后阳光里慵懒的猫,是丫鬟小红心里的那点不甘和野望,是刘姥姥走进大观园时那份局促又精明的生命力,是宝玉挨打后袭人端来的那碗滚烫的糖蒸酥酪。它是一切细节,一切说不清道不明的人情世故,是一种宿命感的薄凉。它其实在教你人间清醒——看那高楼起,看那宴宾客,最终,都不过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高考,它逼着你把这桌无比丰盛的满汉全席,硬生生啃成了几块压缩饼干。但神奇的是,很多年以后,当你自己也尝到了一点人生的五味杂陈,你会突然在某个瞬间,闻到那股颓靡的香气,想起宝钗扑蝶,想起湘云醉卧,然后懂了。

然后是《论语》。这本书,简直是“老干部”风的文字天花板。“子曰”长,“子曰”短,全是语录。背,就一个字。什么“学而时习之”,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年觉得,这不就是些大道理嘛,谁不懂啊?孔夫子,一个两千多年前的班主任,絮絮叨叨。

但你信不信,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是刻在我们文化基因里的精神坐标。它不教你屠龙之术,不教你一夜暴富。它就那么朴素地,一遍遍地告诉你,怎么做一个“人”,一个“君子”。什么是“信”,什么是“义”,什么是“仁”。这些东西,在卷子之外的世界里,比任何复杂的公式都重要。它就像你家里的那把老椅子,平时你可能看都不看一眼,但你知道它就在那儿,你随时可以坐上去,很稳,很安心。在你被社会毒打,见识了各种光怪陆离之后,你再回头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会觉得,这老头儿,真把这世界看透了。

还有那些西方的大家伙,比如《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这句话,谁没在作文里用过?好像用了就显得特有深度。但当时,我们有几个人真的关心哈姆雷特为什么这么纠结?我们只关心这句话用在议论文的开头还是结尾能加分。

可这恰恰是高考阅读里最讽刺的地方。它把一个年轻人最极致的迷茫、痛苦和对整个世界的怀疑,变成了一道阅读理解题。哈姆雷特的痛苦,不就是我们每个人青春期都会遇到的精神内耗放大版吗?怀疑人生,怀疑世界,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不是一个纸片人,他就是那个躲在被窝里,想不通为什么一定要考大学,想不通未来在哪里的你。这本书,其实是一个情绪宣泄口。它告诉你,最高贵、最复杂的灵魂,也会被现实逼到墙角,也会犹豫、懦弱、发疯。这种承认,本身就是一种安慰。

如果说上面这些书都太“重”,那《边城》就是一缕清风,一汪碧水。沈从文的文字,干净得不像话。没有《红楼梦》的繁华和机心,没有鲁迅的冷峻和深刻。它就是那么静静地流淌。翠翠,小船,白塔,大佬,二佬,还有那朦胧又宿命的爱情。读《边城》,尤其是在做了无数张数学卷子,头昏脑胀的深夜,简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它像在你的精神世界里开了一扇窗,外面是湘西湿润的空气和清澈的河水。

它考什么?考风俗人情,考人性美。但这本书真正的价值,是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一种诗意的、远离尘嚣的活法。它是一首田园牧歌,一个精神上的桃花源。在那个被分数和名次挤压到变形的岁月里,《边城》告诉你,生命里还有美,还有等待,还有那种不功利的好。它让你喘了口气。这口气,比多考那几分,可能更重要。

最后,必须是鲁迅。鲁迅先生,可能是所有高中生最熟悉又最“害怕”的作家。他的文章,一个字一个字,都像手术刀。精准、冰冷,直插要害。从《呐喊》《彷徨》到那些匕首投枪一样的杂文,读他的东西,不舒服。他就是要让你不舒服。

我们当年背诵“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觉得这是什么废话文学。后来才明白,那种无聊、停滞、令人窒息的绝望,再没有比这更精准的表达了。我们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是封建礼教,是麻木的看客。但鲁迅真正想做的,是把镜子怼到我们每个人脸上,问:你看,你是不是也是那个看客?

鲁迅的作品,就是一把人间手术刀。他不是来治愈你的,他是来给你开刀的,把你精神上的脓包、麻木和自欺欺人,统统划开,让你看着,让你痛。这种痛,是清醒的开始。高考让你去解剖他,但他的文字,也在解剖你。

所以你看,这些所谓的“必读书籍”,它们从来都不只是为了那一场考试而存在的。高考,用一种最粗暴的方式,把我们推到了这些伟大的灵魂面前。我们可能囫囵吞枣,可能消化不良,甚至可能心生厌恶。

但种子已经埋下了。

总有一天,在你离开考场很多年后,在某个加班的深夜,在某次失望的人际交往后,在某个对人生感到无力或迷茫的瞬间,这些文字,这些人物,这些故事,会像幽灵一样,从你记忆的深处浮现出来。

那一刻你才会真正明白,高考让你背下的那些东西,从来不是为了那张卷子。

它们是你的精神底色,是你日后行走江湖时,藏在心里的光和剑。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330.html

(0)
好好学习好好学习

相关推荐

  • 北京高中生必读书目

    但话又说回来,正因为没时间,正因为压力山大,才更需要读点儿东西啊。不是那种读了就能高考加分、能写进作文里显得高大上的“工具书”,而是那些,能在你喘不过气的时候,给你一口新鲜空气;在…

    2025年6月19日
    00
  • 初中考试必读书目

    首先,我们要翻开的是四大名著。《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充满了奇幻色彩和人生哲理。孙悟空的机智勇敢、猪八戒的憨厚贪吃、沙僧的忠诚老实,都栩栩如生。读完这本书,你不仅能…

    2025年3月8日
    00
  • 八上语文必读书

    这学期,我们将与鲁迅先生同行,感受《藤野先生》中那份真挚的师生情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旧中国的批判,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令人动容。鲁迅先生笔下的藤野先生,不只是一位普通的老师,更是…

    2025年3月22日
    00
  • 学生必看十大励志书

    后来怎么着呢?后来啊,是一页一页翻过的书,像一把把钥匙,或者说,像一个个突然冒出来的小窗户,推开它们,外面的世界、内心的风景,就一点点露出来了。不是说读完就立马脱胎换骨,哪有那么神…

    2025年6月6日
    00
  • 外国文学必读书目

    ✨经典之作,永不过时的文学盛宴 首先,我们来聊聊那些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它们是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值得反复品读,细细回味。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这部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

    2025年3月21日
    00
  • 适合女人读的杨绛的书

    首推之作:《我们仨》 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杨绛先生最动人的家庭回忆录。她以简洁而深情的笔触,记录了与钱钟书先生、女儿钱瑗三人相守相伴的点点滴滴。书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有平淡而真实的…

    2025年3月17日
    02
  • 初中作文提升推荐什么书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提升作文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积累和练习。但选对合适的书籍,绝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推荐的书籍,涵盖了阅读理解、写作技巧、素材积累等多个方面…

    2025年2月5日
    01
  • 40岁必读的书籍排行榜

    这几年,陆陆续续翻了不少书,有些真真儿是觉得,要是早几年读到,或许能少走点弯路,少撞几回南墙。可话说回来,有些书,没点人生阅历打底,也根本嚼不烂。四十岁读,好像,刚刚好。 要说排个…

    2025年5月9日
    00
  • 直播书籍推荐哪些

    先说说历史类的吧。别老觉得历史枯燥,那得看谁讲、怎么讲。强烈推荐听听“袁游”讲历史。他那种京片子味儿,加上各种段子,硬是把那些帝王将相、宫廷秘闻讲得活灵活现。他推荐过的《明朝那些事…

    2025年8月23日
    00
  • 草房子是几年级必读书目

    你看现在,各种小学生的必读书单里,十有八九都把草房子赫然列在上面。有说三年级读的,有说四年级读的,甚至还有说二年级就可以浅读的。我每次看到,心里都犯嘀咕。当然,我不是说它不好,它太…

    2025年5月2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