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2020年的初中生选书,跟别的年份总有点不一样。那一年,大家好像突然有了大把“宅”着的时间,平时那些被挤压到角落里的情绪和思考,是不是更容易冒出来?我觉得,首先得有那种能提供“稳定锚”的书。比如,经典的文学作品。不是说非要读懂每一句话,而是它们构建的世界、里面人物的人性挣扎,穿越时间,总能找到共鸣。《简·爱》里那种不屈的精神,《老人与海》里孤寂又顽强的搏斗,这些,在那个有点无助的环境下,是不是特别能给人力量?甚至《傲慢与偏见》里那些关于人际交往的微妙、对自我认知的探索,虽然背景差得远,但青春期那些小小的烦恼、对外界的观察,是共通的呀。读这些老书,就像在波涛汹涌的海上看到了远处的灯塔,告诉你,你看,几百年前的人也这样生活,这样思考,你不是一个人。
除了经典,我觉得还得有能点燃好奇心的。2020年,各种信息泥沙俱下,孩子们更容易感到困惑。这时候,一些好的科学普及类书籍,简直是甘泉。不是枯燥的教科书延伸,而是讲故事、讲发现过程、讲宇宙的浩瀚、讲生命的奇妙。比如关于引力的故事,关于基因的秘密,关于大脑的运转……这些书能把孩子从琐碎的日常里拎出来,让他们看到一个更大、更广阔、充满未知等着去探索的世界。当外面世界显得混乱失控时,去理解那些更底层、更普遍的自然规律,本身就是一种安定。而且,科学精神里的那种质疑、求证、不断探索的精神,对青春期的思考方式特别重要,尤其是在一个容易被片面信息裹挟的时代。

当然了,也不能忘了那些能让人“逃离”一下的书。奇幻、科幻、探险故事……在那个活动范围受限的日子里,文字构筑的世界是他们最好的游乐场。跟着哈利·波特去魔法学校躲避现实的烦恼,或者搭乘《沙丘》里的飞船去遥远的星球冒险。这些书不光是娱乐,它们用极端的故事去探讨勇气、友谊、牺牲,甚至权力、环境这些宏大的主题。孩子在阅读的时候,是在别人的世界里体验,也是在为自己的人生积攒能量和可能性。这种想象力的飞翔,在那个特殊的年份里,可能比任何时候都更宝贵。
还有一类书,我觉得也该提一提,那就是关于历史的。2020年发生了很多事,让人忍不住去想,这是怎么发生的?以前发生过类似的事吗?读一些好的历史读物,不是为了背诵年代和事件,而是去感受历史的厚重感,去理解复杂的人类社会是如何演变的,去看看那些曾经的困境和选择。比如关于二战的书,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某些片段,甚至是关于某个科学发现的历史。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也能让人对未来多一份清醒的判断,而不是盲目乐观或悲观。这对于正在建立世界观的初中生来说,太重要了。它提供了一个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眼前的挑战。
说到底,一份给2020年初中生的课外书目录,重要的不是列出几十本“正确”的书名,而是提供一个阅读的理念。它应该是多元的,能触碰他们不同层面的需求:情感的慰藉、智力上的启发、想象力的放飞、以及对自我与世界的认知。这些书像一个个小小的窗口,让他们在那个有点憋闷的年份里,依然能看到远方的风景,感受到生命的脉动,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每一本书都是一次私密的对话,在2020那个特殊的背景下,这份对话的意义,被无限放大了。它关乎的,是心灵的滋养,是韧性的培养,是未来成长的力量。谁要是在那时候真正爱上阅读,那真是收获了一份足以抵御风雨的宝藏。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