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真的。买的时候热血沸腾,感觉人生马上就要翻盘,结果呢?它们成了你“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最好见证。每次看到书脊上那两个扎眼的字——“自律”,都像是在无声地嘲讽。
聊这个话题,我不想当什么人生导师,我就是那个在泥潭里打过滚,现在好不容易爬到岸边,想回头告诉你哪几个坑特别深,哪几块石头能借力的人。市面上讲自律的书,多得像牛毛,但真正能一针见血,能让你读完之后,不是打了三分钟鸡血,而是真的想动起来的,其实就那么几本。

第一本,如果你只能读一本,就读它——《原子习惯》 (Atomic Habits)。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本书是嗤之鼻的。又是一个美国畅销书作家,用一堆故事和所谓的“科学”包装一些陈词滥调?我错了,错得离谱。
这本书最牛的地方在于,它彻底粉碎了“自律靠意志力”这个天大的谎言。詹姆斯·克利尔这哥们儿,他压根不信意志力那套虚无缥缈的东西。他告诉你,自律不是一场意志力的拔河比赛,而是一场环境设计的工程学。
你早上起不来,不是因为你懒,是因为你的手机就放在枕头边,诱惑唾手可得。你想健身,半途而废,不是因为你没有毅力,是因为你的健身房在城市另一头,去一次像出征。
他提出的那四个法则——让提示显而易见,让渴望有吸引力,让行动毫不费力,让奖励令人满足——简直就是给人类懒惰天性量身定做的“反向心理学”。比如,想每天吃维生素,就把维生素瓶子放在牙刷旁边,而不是藏在某个柜子里。想多喝水,就买一个你特别喜欢的、颜值爆表的水杯,放在桌上最显眼的地方。
这书读起来没什么负担,不讲大道理,全是具体到可以抄作业的“骚操作”。它不是让你去“成为一个自律的人”,而是让你通过设计环境和流程,让自律像呼吸一样自然发生。它让你明白,你不是意志力薄弱,你只是个普通人,而这本书,就是写给普通人的“习惯养成说明书”。
第二本,如果你想搞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功亏一篑”,请看《自控力》(The Willpower Instinct)。
这本书和《原子习惯》是绝配。如果说《原子习惯》是“术”,那《自控力》就是“道”。
这本书的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所以,它有点学院派,但绝对不枯燥。它像一本大脑的“用户手册”,告诉你“自控力”这个玩意儿,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它的能量条是怎么消耗的,又该如何给它“充电”。
读完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每次下午三点准时想喝奶茶、刷短视频,不是我堕落了,而是我大脑里的“前额叶皮层”——我们意志力的CEO——在上午处理了太多决策,能量耗尽,开始罢工了!
它提出了很多反直觉但极其有效的观点。比如,压力是自控力的天敌。你越是焦虑,就越有可能屈服于诱惑。再比如,“道德许可”效应——就是你今天跑了五公里,晚上就心安理得地吃了一整个披萨。这本书会告诉你,这些都是大脑的bug,并且教你怎么去修复它们。
我最喜欢书里的一个概念是:将“我不要”变成“我想要”。比如,你不想吃垃圾食品,别天天对自己念叨“我不要吃炸鸡”,这只会让你更想它。你应该想“我想要一个更健康的身体,我想要穿上那条好看的牛仔裤”。把焦点从“克制”转移到“追求”上,整个心态都会不一样。
这本书不会给你速成的法门,但它能让你成为自己情绪和欲望的观察者,而不是奴隶。
第三本,献给所有在信息时代被撕得粉碎的专注力——《深度工作》(Deep Work)。
这本书,简直就是现代知识工作者的救赎。
我们现在的状态是什么?微信消息不断,邮件提示音此起彼伏,一会刷刷这个,一会看看那个。我们看起来很忙,但一天下来,真正有创造性、有价值的产出,少得可怜。这就是卡尔·纽波特所说的“浮浅工作”。
而与之相对的,就是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将你的认知能力推向极限,从而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的活动。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简单粗暴:深度工作的能力,在21世纪,就如同识字能力在18世纪,是一种超级稀缺且极具价值的核心竞争力。
他给了很多硬核的方法论,比如“禁欲主义”式地彻底告别社交媒体,或者“双峰模式”式地划分出明确的深度工作时间和自由时间。我个人最推崇的是“节奏式”——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段,比如早上9点到11点,雷打不动地进行深度工作。关掉手机,断开网络,告诉所有人别来烦你。
读完这本书,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机上所有App的通知权限全都关了,只保留电话和短信。世界瞬间清净了。我才发现,原来我每天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在被动地回应那些根本不重要的信息上。
这本书能帮你对抗这个时代最大的敌人——持续的分心。它教你的自律,是一种更高维度的自律:保护你最宝贵的资产——你的注意力。
最后一本,可能有点意外,但它是我认为的“终极心法”——《沉思录》(Meditations)。
是的,你没看错,一本快两千年前,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在戎马生涯中写给自己的日记。
这和自律有什么关系?关系太大了。
前面所有的书,都在教我们方法、技巧、如何与大脑博弈。而《沉思录》,它不教你任何具体的“术”,它在重塑你的精神内核。
自律的本质是什么?是做正确但困难的事。而做困难的事,必然伴随着痛苦、不适、枯燥。我们为什么放弃?因为我们无法忍受这种不适感。
而斯多葛哲学的核心,就是教你如何坦然地接受和拥抱这种不适。马可·奥勒留不断地提醒自己:“你的肉体正在衰老,你的灵魂正在虚弱,但你的理性,完全可以掌控这一切。”“外界发生的事情,你无法控制,但你对这些事情的看法,你完全可以控制。”
当我不想写作,觉得枯燥烦闷时,我不会再用《原子习惯》里的小技巧来“骗”自己,我会想起《沉思录》里的话:“我们职责所需,就在于行动本身,而不在于行动的结果。”这件事是我该做的,那就去做。过程中的烦躁、痛苦,只是伴随物,观察它,接受它,然后继续做。
这本书,是自律之路上的“定海神针”。它不会让这条路变得好走,但它能让你在狂风暴雨中,站得更稳。它能赋予你一种强大的、不受外界评价和内在情绪干扰的精神力量。当你不再惧怕困难和不适时,自律,才真正成了你的一部分。
别再收藏了。挑一本,就现在,去读。把书页翻烂,在上面写写画画,把它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自律不是一个需要达成的目标,它是一条路,一条你必须自己用脚走出来的路。而这些书,就是路上最好的地图和拐杖。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