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这个问题,我头都大。真的。就好像在问,“人生应该从哪一步开始走?” 这问题太大,太空,太虚无,以至于任何答案都像是在敷衍。
市面上那些“人生必读100本”、“成功人士书单”、“大学生书柜必备”,说实话,大部分都是精神垃圾。不是说那些书不好,陀思妥耶夫斯基当然牛逼,马尔克斯也绝对是神。但问题是,你一个刚想开始“读点什么”的人,上来就啃《卡拉马佐夫兄弟》,那感觉不亚于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婴儿被扔去跑马拉松。结果是什么?不是半途而废,就是从此对“阅读”这件事产生永久性的心理创伤。

所以,别信那些榜单。别听那些“应该”。
我们换个思路。
阅读的起点,根本就不应该是一本书,而是一种冲动,一种渴望,或者说,一个你内心深处悬而未决的问题。你感到迷茫?焦虑?对这个世界运转的方式一头雾水?还是,你只是单纯地觉得生活太无聊,想找个地方躲一躲?
先找到这个“痒点”,然后我们再去找那本能帮你“挠痒”的书。
如果非要我给个起点,我不会给你一长串书名。我会给你几个“精神锚点”,几个不同方向的入口。你看看哪个能勾住你,就从那里钻进去。
第一个锚点:找一本能把你的世界观一拳打碎,再重新拼起来的书。
我们活着,脑子里都有一套默认的出厂设置——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灌输给你的条条框框。你觉得世界就该是这样,理所当然。而第一类书的作用,就是告诉你:朋友,你看到的一切,可能都是幻觉。
在这方面,我永远的首推是《人类简史》。
我知道,这本书现在已经快被说烂了。但烂归烂,它能火成这样,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读它之前,我以为历史就是王侯将相,就是年份事件。但赫拉利这个家伙,他根本不跟你聊这些。他像一个开了上帝视角的“外星人”,冷酷地、赤裸裸地把你——一个自以为是的“智人”——扒光了给你看。
什么国家、宗教、金钱……他说,这些全都是我们祖先为了大规模协作,共同想象出来的故事。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记得我正坐在一个摇摇晃晃的公交车上,窗外是钢筋水泥的城市。我看着满车的人,突然感到一阵毛骨悚然的眩晕。我们所有人,都在为一个共同的“故事”奔波、劳碌、喜悦、悲伤。那一刻,我脑子里那堵叫“常识”的墙,塌了。
这就是一本好书的力量。它不是给你答案,而是在你脑子里引爆一颗炸弹,把原来的结构炸得粉碎。你会开始质疑,开始重新思考。这种感觉,痛苦,但无比过瘾。这是真正的思想上的“开光”。
从这里开始,你的阅读之路就有了方向。你可能会对“认知”感兴趣,然后去读《思考,快与慢》;你可能对“社会结构”着迷,然后去啃《枪炮、病菌与钢铁》。路,就这么走出来了。
第二个锚点:找一本能让你发出“啊,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么想”的书。
如果说第一类书是向外探索世界,那第二类书就是向内挖掘自己。
生活有时候真的很狗屎。你会感到孤独,觉得自己的那些小情绪、那些怪癖、那些深夜里的胡思乱想,是那么地不可理喻,羞于启齿。你需要一本书,像一个温柔的朋友,轻轻拍着你的背说:“别怕,我懂你。”
在这方面,我不会推荐什么惊天动地的名著。我反而会推荐一些……更柔软的东西。比如,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
对,又是本畅销书。但畅销有畅销的道理。这本书的结构精巧得像个奇迹,但真正打动人的,不是那些穿越时空的信件,而是信里那些普通人的、微不足道的烦恼。是为梦想和现实挣扎的音乐人,是不知道该不该继承家业的鱼店老板,是爱上有妇之夫的苦闷OL……
你在读他们的故事时,其实是在读自己。那些犹豫、懦弱、不甘和一点点微光一样的善良,我们谁没有呢?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暖的山洞,让你可以在里面安全地蜷缩起来,舔舐自己的伤口,然后发现,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同类,和你一样,在笨拙又努力地活着。
这种书,它不负责帮你成长,不负责给你打鸡血。它只负责“看见”你。这种被“看见”的感觉,尤其在人生的低谷期,是比任何黄金都宝贵的慰藉。当你觉得被理解了,你才有力气,走下一步。
第三个锚点:找一本“入门毒品”,让你对某个领域彻底上瘾。
很多人对阅读没兴趣,其实是对“无趣”没兴趣。他们以为科幻就是晦涩的物理公式,以为历史就是枯燥的编年史。大错特错。
你需要的是一个“引路人”,一本能把一个领域的魅力值拉满,让你一头栽进去,无法自拔的书。
想看科幻?别急着去啃《银河帝国》或者《沙丘》。我劝你,从《三体》的第一部开始。刘慈欣厉害在哪?他把最宏大、最硬核的宇宙想象,包裹在一个悬疑、惊悚、甚至有点“土味”的故事壳子里。你以为你在看一个警察破案的故事,看着看着,整个宇宙的黑暗森林法则就朝你脸上砸过来了。那种震撼,是降维打击。看完你只会有一个念头:我靠,科幻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太牛逼了!然后你就会疯狂地想找下一本。
想读历史?别碰教科书。去找那些会讲故事的。比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它切开一个历史的横截面,让你看到一个庞大帝国,是如何在无数细节的扯皮和无奈中,走向崩溃的。那里面没有人是绝对的好人或坏人,只有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活生生的人。你读到的不再是“历史事件”,而是“历史的体温”。
找到你的“入门毒品”,无论是科幻、推理、历史还是任何一个小众领域。兴趣是最好的春药,一旦你真正上瘾了,根本不需要任何人催你,你自己就会像个饿鬼一样,把那个领域的好书一本本吞下去。
最后,我想说一个比推荐任何书都重要的心法:学会“弃书的勇气”。
这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才领悟到的。我们从小被教育,要“有始有终”。一本书打开了,跪着也要读完。这是胡扯。
阅读是为了愉悦自己,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一本书,如果读了三十页、五十页,你依然觉得味同嚼蜡,感觉像在上坟。请你,立刻,马上,把它合上,扔到一边去。
你的时间,你的生命,太宝贵了。世界上有趣的书那么多,没必要跟一本不对你胃口的书死磕。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这不代表你没品位,也不代表那本书不好。仅仅说明,你们的电波,此刻,对不上。可能过了几年,你经历了一些事,再捡起来,会惊为天人。但不是现在。
承认并尊重自己当下的感受,这是阅读中最宝贵的自由。
所以,到底从哪本书开始?
忘了我上面说的所有书名。
去问问你自己。你现在最想搞明白什么?最让你睡不着觉的困惑是什么?你最想逃进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找到那个问题。
然后,走进书店,或者打开任何一个读书APP,让你的好奇心像猎犬一样,去寻找那个能回答你问题的气味。
那本书,就是你的起点。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7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