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康熙来了》里那个永远站在小S身边,用知识和温柔稳住全场的读书人?还是那个在《奇葩说》舞台上,总能用最云淡风轻的语气,讲出最戳心窝子道理的导师?
对我来说,这些都是他,但又都不是全部的他。

这些年,我陆陆续续读了他不少书。发现电视上的他,终究隔着一层屏幕的柔光,而书里的蔡康永,那个文字里的他,才更像一个可以深夜对话的朋友。他的刀子藏在棉花糖里,戳你一下,不疼,但后劲儿特别大,让你在某个瞬间突然“咯噔”一下,想明白点什么。
如果你问我,他的书,哪些值得一看?我不会给你列一个干巴巴的书单。我想聊聊,在人生的不同路口,是他的哪几本书,曾经像一盏小小的夜灯,陪我坐了一会儿。
当你觉得嘴笨,总把天聊死时——《蔡康永的说话之道》1&2
这套书,恐怕是他的作品里最“出圈”的了。
我得承认,一开始我有点抗拒。市面上教人“如何说话”的书太多了,总感觉油腻腻的,充满了套路和技巧,要把人变成一个八面玲玲的假人。
但蔡康永不一样。
他这本书,与其说是教你“术”,不如说是在帮你调整“道”。他不是教你怎么用华丽的辞藻去说服别人,而是让你先学会一件事:把别人放在心上。
书里有一个观点我记到今天,他说,你越会说话,别人就越快乐,别人越快乐,就会越喜欢你。你看,逻辑就是这么简单。他没有教你什么“赞美三段论”或者“拒绝五步法”,他只是把一个个生活里的小场景掰开揉碎了讲给你听。比如,怎么在聚会上做一个不讨人嫌的“句点王”,怎么把一个很无聊的话题聊得有趣一点,怎么在不想回答的时候巧妙地把球踢回去。
读这本书的感觉很奇妙,不像在上课,更像是一个聪明的朋友在你旁边,一边喝着茶一边给你支招。他不会告诉你“你应该这么做”,而是说“你不妨试试这样想”。这种感觉,舒服极了。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不是一本让你立刻变得能言善辩的魔法书,它更像是一个社交场上的导航系统,提醒你在哪个路口要转弯,在哪条小路上要慢行。它最终的目的,不是让你去操纵别人,而是让你在人群中,活得更自洽,也让身边的人,因你的存在而感到一丝暖意。
当你总在委屈自己,讨好全世界时——《蔡康永的情商课:为你自己活一次》
如果说《说话之道》是外功,那这本《蔡康永的情商课》,就是彻头彻尾的内功心法。
这本书,我推荐给每一个“讨好型人格”的朋友。真的,每一个。
你是不是也曾这样?别人一句话,你心里能演八百集连续剧;宁愿自己麻烦死,也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请求;总是习惯性地道歉,哪怕错的根本不是你。我们总被教育要“懂事”,要“体谅”,要“为别人着想”,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你可以,也应该,为你自己活一次。
蔡康永就是那个告诉你这句话的人。
他用一种近乎外科手术般的精准,剖开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甚至引以为傲的“高情商”行为,让你看到内里包裹着的,其实是多么巨大的自我消耗和不情不愿。他告诉你,真正的情商,不是压抑自己去迎合别人,而是拥有一个稳定的内核,清晰的边界,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这本书最棒的地方在于,它充满了“被许可”的快感。
蔡康永会告诉你,“感到被冒犯,是你身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他会鼓励你“做个冷淡的人,会让你更受欢迎”,他甚至会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快乐,而是平静”。
这些话,就像是给一个一直紧绷着神经的人,松了绑。它让你意识到,原来我那些不甘心、不舒服、不想做的感觉,都是正常的。我不需要为我的“自私”感到愧疚。
这本书,我读得很慢。每读几页,就要停下来,想想自己生活里的那些人,那些事。它像一面镜子,照出我的疲惫和伪装。读完之后,我没有立刻变成一个“为自己而活”的勇士,但我开始学着在心里给自己建一间小屋,当外界的风雨太大时,我可以躲进去,安安静-静地,只和自己待在一起。
当你想看看他文字里最初的温柔与哀愁时——《那些男孩教我的事》&《LA流浪记》
如果说“道”和“情商”系列是蔡康永作为“人生导师”的一面,那这两本早期的书,则完完全全是他作为“创作者”的私密剖白。
这里的文字,没有那么多道理,却充满了故事和画面感。
《那些男孩教我的事》,书名听起来有点暧昧,内容却是一片纯净的湖泊。他用极简的笔触,素描了一个个生命中出现过的男孩。他们或许是同学,或许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每个人都像一颗小小的星星,在他的人生夜空里闪了一下光,然后消失。
这本书的质感,是潮湿的,带着青春期特有的敏感和忧伤。他写的不是爱情,是记忆,是时光本身。你会看到一个和舞台上完全不同的蔡康永,一个更柔软、更脆弱、也更孤独的他。那文字里有一种看透世情的疏离,但底色又是无限的温柔。
而《LA流浪记》,则更像一本私人的电影手记。记录了他在UCLA念电影硕士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本书非常散,非常个人化,甚至有点意识流。里面有他对电影的思考,对异乡生活的观察,对人与人之间微妙关系的捕捉。
读这本书,你会感觉自己仿佛坐上了他的车,在洛杉矶凌晨空旷的公路上行驶。车窗外是陌生的霓虹,收音机里放着不知名的老歌。那种感觉,既自由,又寂寞。它不负责给你任何答案,只负责为你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情绪。
这两本书,不适合在你心浮气躁的时候读。你需要一个安静的下午,或者一个无眠的深夜,泡一杯茶,慢慢地看。它们不会教你任何“有用”的东西,但会让你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细腻的情感,是共通的。
蔡康永的文字,贯穿着一种东西,我称之为“清醒的温柔”。
他太聪明了,聪明到能一眼看穿人情世故里的种种虚伪和算计。但他不刻薄,也不愤怒。他选择用一种温柔的方式,把这些真相告诉你。他像一个站在你身边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导师。他不会给你灌鸡汤,说“加油,你可以的!”,他会拍拍你的肩膀,说:“没关系,做不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种温柔,因为有清醒和理智打底,所以格外有力量。它不虚浮,不廉价。它让你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有勇气去选择自己想走的路。
所以,下一次,当你觉得世界有点吵,自己有点累的时候,不妨翻开一本蔡康-永。
也许,你会听见那个最需要被听见的声音——你自己的声音。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