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家那小子还窝在我怀里,小小的手指头戳着书页上那只胖乎乎的毛毛虫的画面;是他半夜做了噩梦,我抱着他,一遍遍念着《逃家小兔》,告诉他“妈妈一定会找到你”的画面;也是他现在长大了,自己缩在沙发角落,对着一本讲宇宙的图画书,嘴里念念有词,眼睛里闪着光的画面。
所以,推荐书这事儿,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买买买”清单。它是在为孩子构建一个世界,一个纸上的、安全的、可以反复回去的精神堡垒。

那么,咱们就从这个“堡垒”的地基说起。
安全感与爱的基石
什么都别说,先聊聊那些能给孩子带来极致安全感的书。这些书,是亲子阅读的“压舱石”,是无论孩子多大,回忆起来嘴角都会上扬的存在。
首推,绕不开的,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猜猜我有多爱你》。别嫌它老,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它击中了人类最本质的情感需求。那只小兔子和大兔子,用手臂、用身高、用跳跃的距离,拼命去量化一种无法量化的东西——爱。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充满安全感的宣告。每一次读到最后,“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我都觉得是给孩子的灵魂盖上了一层暖融融的羽绒被。
还有一本,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逃家小兔》。这本书简直是“分离焦虑”的克星。小兔子每一次脑洞大开的“逃跑”,兔妈妈都有一个温柔又坚定的“追捕”计划。你变成小鱼,我就变成渔夫;你变成小鸟,我就变成大树。这不是控制,这是一种承诺:无论你去哪里,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妈妈的爱永远都在。这种“兜底式”的爱,是孩子敢于探索世界的最大底气。
想象力的脱缰野马
地基打好了,就要开始往上盖房子,盖得越高越好,越天马行空越好。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能把孩子想象力的缰绳彻底解开的书。
说到这个,莫里斯·桑达克的《野兽国》必须拥有姓名。第一次给我家娃读的时候,他有点害怕,那些奇形怪状的野兽确实不符合传统审美。但当他看到主角马克思对着野兽们大吼,成为野兽之王时,他的眼睛亮了。这本书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允许他们愤怒,允许他们“胡闹”,并且告诉他们,在想象的世界里,你可以驾驭这些“情绪野兽”,最后,闹够了,玩累了,永远有一份热腾腾的晚饭在等你。它给了孩子一个情绪的出口,一个安放自己“野性”的乐园。
然后是无字书。对,你没看错,一个字都没有的书。大卫·威斯纳是这个领域的神。他的《疯狂星期二》,简直是想象力的狂欢节。青蛙坐着荷叶在小镇上空飞翔,穿过晾衣绳,闯进老奶奶的电视机……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指着画面,开始编故事。没有文字的束缚,每一页都能生发出一百个版本的故事。这是对孩子观察力、叙事能力、逻辑思维最棒的训练。而且,你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的想象力,真的比我们这些被“标准答案”禁锢已久的大人要狂野得多。
审美启蒙,打开美的万花筒
别以为小孩子不懂美。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对色彩、线条和构图有着最直觉的感知。给他们看好的图画书,就是最早的审美启蒙。
艾瑞·卡尔,那个用色拼贴画风创作了《好饿的毛毛虫》的老爷爷,他的每一本书都是一场视觉盛宴。那种大色块的碰撞,看似随意却充满韵律感的构图,对孩子来说就是最直接的美的冲击。而且他的故事,简单里藏着大学问,《好饿的毛毛虫》是生命周期,《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是节奏和韵律。
还有一位,李欧·李奥尼。他的画风更偏向设计感和哲学意味。《小黑鱼》里的团队协作与自我认同,《田鼠阿佛》里对诗意和远方的追求,《一寸虫》里用智慧化解危机……他的故事,画面简洁却意蕴深长,像一首首隽永的诗。在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那些哲学道理的时候,那些独特的画面,那些关于“与众不同”的故事,已经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
幽默感,是人生的解药
千万别把孩子的世界搞得太严肃。一个有幽默感的孩子,未来面对挫折的能力都会强一些。
莫·威廉斯的“鸽子系列”(《别让鸽子开巴士!》、《鸽子想要小狗狗!》等等)简直是为引爆孩子笑点而生的。那只戏精附体、软磨硬泡、撒泼打滚的鸽子,不就是每一个想要玩具、不想睡觉的小孩的真实写照吗?这本书的互动性极强,它直接对着读者喊话,孩子会一本正经地对着书大喊:“不行!”在一次次捧腹大笑中,孩子学会了换位思考和坚持原则,简直是“寓教于乐”的顶配范本。
知识的种子,要种得有趣
科普书很容易做得枯燥无味,像教科书一样罗列知识点。但好的科普书,能让知识变得像探险一样刺激。
《神奇校车》系列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卷毛老师带着一群学生上天入地,钻进人体,潜入深海。知识点被巧妙地编织在冒险故事里,孩子在紧张刺激的情节中,不知不觉就了解了消化系统、水循环和火山爆发。
还有一些大型的图册,比如英国DK出版社的系列。它们的特点是图片精美、信息量巨大。你不需要从头到尾讲,就把它摊在地板上,和孩子一起,像寻宝一样,今天认识几只恐龙,明天看看火山的剖面图。这种“浸泡式”的学习,能极大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觉得,哇,原来世界这么奇妙!
最后,我想啰嗦几句。
书单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书,永远是你和孩子共同投入情感去读的那一本。别怕反复读同一本书,那是孩子在构建安全感。也别怕孩子“糟蹋”书,撕了、咬了,说明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这个“物品”。
更重要的是,在给孩子选书的同时,别忘了我们自己也要读书。一个热爱阅读的父母,本身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当阅读成为一个家庭的日常,成为一种自然的氛围,那么你推荐的任何一本书,都会是好书。因为那本书里,浸润了你们共度的,无可替代的亲子时光。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