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为没得选,恰恰相反,是选择太多,多到泛滥,多到你走进任何一家书店的童书区,都感觉自己像一头闯进了糖果工厂的蚂蚁,甜蜜又眩晕,最后很可能抱回一堆包装精美但毫无营养的“快餐垃圾”。
所以,别再问“有哪些”,这个问题太大了。我们不如聊聊,哪些书,是那种读完之后,会在孩子心里,也在你心里,留下点什么的。是那种很多年后,他可能忘了具体情节,但一想起来,心里就暖洋洋的,像揣了个小太阳。这种书,我管它叫“精神的钙片”,是给孩子心灵打底色的。

咱们先从最基础的,那些绕不过去的经典说起。
你肯定知道《好饿的毛毛虫》。别笑,别觉得它简单。这本书的伟大,根本不在于教孩子数数、认识星期几或者食物。它的伟大在于,它是一个完整的、充满希望的生命循环。从一颗小小的卵,到一个贪吃的、丑萌的毛毛虫,再到一个美丽的茧,最后,破茧成蝶。这是生命最初的诗意。我儿子两岁的时候,最喜欢把小手指伸进那些洞洞里,感受毛毛虫“吃”过的痕迹。这本书,是用身体去阅读的,是触觉、视觉和心灵的共鸣。
然后,是莫里斯·桑达克的《野兽国》。这本书,第一次看,很多大人会觉得“这画的什么呀,有点吓人”。但你错了,你错得离谱。这本书是送给所有“坏脾气”小孩的最高赦免令。哪个孩子没发过脾气?没想过离家出走?主角迈克斯就是,他穿着狼外套,在家里大闹天宫,被妈妈罚不许吃饭。在他的房间里,长出了一片森林,一片海洋,他坐着小船,去了一个野兽出没的国度。那些面目狰狞的野兽,在他面前,居然都变得服服帖帖。他成了野兽之王。这场“狂欢”是对他被压抑情绪的一场心灵的狂野释放。但最动人的,是结尾。狂欢过后,他感到了孤独,他想回到“最爱他的那个人的地方”。当他回到自己的房间,那碗妈妈留给他的晚饭,还冒着热气。你看,这本书告诉孩子:你的愤怒是被看见的,是被允许的,但无论你走多远,家和爱,永远都在等你。
说完了这种殿堂级的,我们来点轻松的,那种能让全家人笑得在沙发上打滚的。
首推“鸽子系列”,作者是莫·威廉斯。特别是那本《别让鸽子开巴士!》。这本书简直是天才之作。它的魔力在于,它把阅读的权力,交给了孩子。巴士司机临走前,郑重其事地嘱咐屏幕前的“你”——也就是你的孩子——“别让鸽子开巴士”。然后,那只贱兮兮、戏精附体的鸽子就登场了,用尽各种方法,威逼利诱、撒泼打滚、套近乎、装可怜,就为了开巴士。这时候,你的孩子,就成了那个手握杀伐大权、坚定说“不!”的守护者。每一次亲子共读,都是一场互动感爆棚的即兴戏剧。你会看到你家那个平时软萌的小家伙,如何义正辞严地对着书里那只鸽子大吼:“不行!就是不行!”那种感觉,太棒了。
还有一本,大卫·香农的《大卫,不可以》。这本书的画面,线条粗犷,色彩浓烈,主角大卫永远是那个闯祸的、脏兮兮的、被妈妈在背后追着喊“不可以”的熊孩子。抠鼻孔、踩凳子够饼干、在墙上乱画……简直就是你家娃的真实写照。这本书的好,在于它的全然接纳。在翻过一页又一页的“不可以”之后,最后一页,是闯了大祸、被罚站墙角、委屈哭泣的大卫,被妈妈一把抱进怀里,妈妈说:“大卫,乖,我爱你。”那一瞬间,所有的调皮捣蛋都被原谅了。它告诉孩子,妈妈对你的爱,是无条件的,不因为你淘气而减少一分一毫。
接下来,聊聊那些能让孩子安静下来,用眼睛去“听”故事的书。
我说的就是无字书。别以为没字的书就简单,它对想象力的要求更高。大卫·威斯纳是这个领域的神。他的《疯狂星期二》,简直让人拍案叫绝。故事从一个星期二的晚上开始,池塘里的青蛙,忽然坐着荷叶,飞上了天,像一群绿色的小飞碟,在小镇上空盘旋。它们闯进居民的家里,看电视、追逐小狗,把晾晒的衣服搞得一团糟。整个过程,荒诞、离M、又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诗意。没有一个字,但每一幅画,都在讲故事,都在激发你的孩子去猜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那个老奶奶看到了什么表情?”这完全是一场解放想象力的视觉盛宴。
还有安东尼·布朗。他的书,每一本都值得收藏。比如《我爸爸》和《我妈妈》。他画的爸爸,穿着那件黄格子的睡袍,可以像河马一样打哈欠,像猩猩一样强壮,像猫头鹰一样聪明。他用天马行空的超现实主义画面,把孩子心中那个无所不能、有点傻气又无比温暖的爸爸形象,具象化了。这不是简单的夸奖,这是用幻想的画笔,描摹最真实的情感。看他的书,你会发现很多隐藏的细节,每一页都值得反复琢磨,这本身就是一种寻宝的乐趣。
当然,也不能总看国外的。我们自己的文化里,也有很多宝藏。
我特别喜欢熊亮的作品,比如他的“中国传统节气”系列。他的画风,有水墨的灵韵,又有现代的童趣。故事里充满了东方式的哲学和智慧,不是那种硬邦邦的说教,而是像山间清泉一样,慢慢浸润孩子的心。比如讲立春,他画的是泥土里的种子和虫子,在期待着春天的到来。那种万物复苏前的寂静和涌动,特别有味道。这是我们文化血脉里的东西,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接触。
再大一点,可以看看曹文轩的《草房子》。虽然是文字书,但它的语言像诗一样优美,故事里那些少年时代的成长、忧伤、友谊和离别,纯净又动人。它会让孩子感受到一种不同于快餐文化的美,一种缓慢的、深刻的、带着淡淡忧愁的美。
最后我想说,推荐书单永远只是个参考。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你,是你和孩子一起读书的那个瞬间。
是你蜷在沙发里,把他圈在怀里,用你或高或低、或快或慢的声音,把书里的世界,一点点铺展在他面前。是你和他一起,为鸽子没开上巴士而捧腹大笑,为迈克斯喝上热汤而长舒一口气。
这些瞬间,比任何昂贵的玩具、任何早教班的课程,都更能滋养一个孩子的灵魂。
别把阅读当成任务,别用“你今天读了几本书”来衡量。阅读,是散步,不是赛跑。是你们父(母)子(女)之间,一场又一场心照不宣的秘密旅行。
去书店里泡着,去图书馆里寻宝,相信你和你孩子的直觉。一本好书,拿在手里,是会有感觉的。它会像有块小磁铁一样,吸引着你们。
而你的任务,就是找到那些书,然后,和你的孩子一起,一头扎进去。这才是给他们童年,最好的礼物。不是一堆书,而是通过书,构建一个丰盈的、可以随时回去的精神家园。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