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推荐哪些?那可太多了,得看你往哪个方向扎,是瓷器、玉器、书画、青铜、家具,还是杂项?古玩这玩意儿,细分起来简直是汪洋大海。不过呢,总有些压箱底的、无论哪个门类都得瞧上几眼的“圣经”,也有一些是某个行当里绕不过去的“大山”。
先说这瓷器,那是古玩圈里的半壁江山,多少人为此废寝忘食。要是连瓷器的基本脉络都理不清,就敢下场子“掌眼”,那跟蒙眼开车有什么区别?我总跟那些刚入门的小年轻说,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陶瓷史》,那是绕不过去的经典。厚厚一本,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黑陶,一路讲到清末民初,器型演变、纹饰特征、窑口分布、烧造工艺,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别嫌它枯燥,里头全是真金白银的知识点,是你构建瓷器知识体系的骨架。看的时候,你得拿个小本子记,还得对照着图例反复琢磨,那“哥、汝、官、钧、定”五大名窑,各有什么绝活儿,得烂熟于心。

光有史论还不够,实战是另一码事。这时候,叶佩兰老师的《中国古陶瓷图典》就派上用场了。这本书图文并茂,非常直观,各种典型器物,各个朝代特征,都有详细的图例和说明。对于练眼力、记器型,这简直是案头必备。看到一件东西,脑子里得能迅速调出相应的图典,作比对,作分析。还有耿宝昌先生的《明清瓷器鉴定》,那更是明清瓷器鉴定的权威之作,细到款识辨伪、器物特征、釉色变化,都讲得鞭辟入里。耿老那炉火纯青的眼力,几十年浸淫的经验,字里行间都能让你感受到。看他的书,就像是坐在他旁边听他娓娓道来,这可比那些市面上打着“秘籍”旗号的玩意儿强不知道多少倍。
说完了瓷器,咱们再聊聊书画。书画鉴定那更是玄之又玄,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底,连门槛都摸不到。徐邦达先生的著作,那是中国书画鉴定领域的泰山北斗。无论是《古书画伪讹考辨》还是《古书画过眼要录》,都是字字珠玑,句句肺腑。徐老先生一生阅尽古今名作,辨伪去妄,其鉴定的功力,是后人难以企及的。读他的书,你会发现书画鉴定不光要看笔墨气韵、时代风格,还得考量纸绢材质、印章款识、题跋内容,甚至收藏流传的递藏过程。这些细节,看似繁琐,实则环环相扣,哪一环出了问题,都可能让真迹蒙尘,让赝品混迹其中。
古玉这个门类,又是另一番天地。玉器这东西,讲究个“温润”,讲究个“包浆”,更讲究个“工”。杨伯达先生的《中国古玉器论稿》是我的心头好。杨老先生对古玉的时代风格、文化内涵、工艺特征,都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他将考古学、历史学、美学融会贯通,读他的书,你不仅仅是学鉴定,更是学习中华民族的玉文化史。你会知道,红山文化的“C型龙”为何如此震撼,良渚文化的“玉琮”又蕴含了多少神秘。
还有青铜器。那可是国之重器,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马承源先生的《中国青铜器》是必读之作。马先生对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铸造工艺,都有着开创性的研究。特别是关于铭文的考释,那更是治学的典范。读青铜器,不光要懂器型,还得会读铭文,那一个个金文大字,里面藏着多少历史的秘密,等着你去解读。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与古人的对话,让人心驰神往。
除了这些大类,杂项里头也有不少好书。比如王世襄先生,他简直就是个“玩儿”的行家。他的书,不光是讲鉴定,更多的是讲“格物致知”。《明式家具珍赏》,那是家具收藏的圣典,里面的每一件家具,王老都亲自考证,亲自描绘,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物件的深情。看他的书,你会被那种文人雅士的品味所感染,家具不只是家具,它承载着文人的审美,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他还有关于竹刻、髹漆、蛐蛐罐等等的著作,都是那样充满生活气息,又蕴含着深厚的专业知识。读王老的书,你会发现,收藏不只是为了财富,更是为了生活情趣,为了“玩物而不丧志”。
当然,光看这些经典大部头还远远不够。古玩鉴赏这行当,跟随着时代和科技,也在不断发展。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很多过去的理论可能要被修正,甚至推翻。所以,各地博物馆、考古研究所定期出版的考古报告、简报,那可是第一手资料,是追溯器物源流、确定标准器型的最权威依据。别觉得那些报告枯燥无味,那是真正的“国之大器”,每一次发掘,都可能改写历史。
还有,别忘了拍卖图录!佳士得、苏富比、中国嘉德、北京保利……这些国际和国内顶级拍卖行的图录,简直就是活生生的“古玩鉴赏教科书”。它记录了每一件拍品的流传过程、品相细节、估价成交价,最重要的是,里面往往会有权威专家的图录说明和断代依据。虽然有时候也可能有“走眼”的情况,但总体而言,它们代表了当前市场对器物的最高认知和认可。定期翻阅这些图录,能让你对市场风向、器物价值、甚至是一些新兴收藏门类,都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而且,那些高清大图,远比很多书本上的小图要清晰得多,是练眼力、记特征的绝佳素材。
最后,我想说一句,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古玩这东西,“上手”永远比“看书”重要。书本给你的是理论基础,是知识体系,但真正的“眼力”,是要靠你日积月累,一件件器物去摸,一个个细节去比对,甚至是要交过学费、“吃过药”才能慢慢培养出来的。那些包浆的光泽、器型的韵律、釉面的开片、画工的笔触,这些细微之处的“神韵”,是文字和图片难以完全表达的,只有你的指尖儿摩挲过多少包浆,你的双眼洞察过多少瑕疵,你的心神领会过多少器物,那才算数。
所以,把这些书当成你踏入古玩世界的地图和指南针吧,它们会指引你方向。但真正要走多远,能看到多少奇珍异宝,还得看你自己的脚力,看你是否有那份求知若渴的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别急着一夜暴富,那不是古玩收藏的真谛。古玩收藏,修身养性,品味历史,传承文化,这才是它真正迷人的地方。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