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认清自己是个什么东西。没错,就是“东西”。人,本质上也是“东西”。《人类简史》这种大部头,我一直没看完,读了开头几章,就被它那种宏大的叙事给震住了。它像一个巨大的聚光灯,照向了人类的起源、进化、发展。它让你明白,你是什么,你从哪里来,你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这很重要,因为,只有知道了自己是什么,才可能知道自己该怎么活。它不是告诉你怎么成功,而是告诉你,人类的成功,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来的。然后,你就会意识到,其实,每个人都是“个体”,但同时,又都深受历史的裹挟。你得学会和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这个世界的残酷。
然后,得学会与世界相处。这可不是什么“八面玲珑”,更不是“圆滑世故”。是那种,在人生的泥沼里,不被吞噬,还能保留一丝柔软的能力。《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写的。没那么多花里胡哨,就是平实地描绘了中国乡村社会的面貌。读起来,你会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都带着乡土的烙印。无论你多么想“脱离”原生家庭,最终,你都会发现,影响你的,还是那些潜移默化的东西。这本书,让我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比想象的复杂。它让你学会,理解,包容。

再然后,得学会思考。别整天刷短视频,看烂俗的电视剧,你得动脑子!推荐《思考,快与慢》。这本书,让你意识到,你的大脑,其实很懒。它会用各种“捷径”来处理信息,而这些“捷径”,往往会让你做出错误的判断。它让你开始怀疑自己,开始批判性思考。这比什么鸡汤都管用。当你开始质疑,你才能真正成长。它教你如何避免被情绪操控,如何做出更理性的决策。当然,这本书比较烧脑,你需要反复阅读,慢慢消化。
哦,对了,还有。关于死亡的,也得看看。推荐《当呼吸化为空气》。这是一个年轻的神经外科医生,患了肺癌,在生命的最后,写下的文字。它不是简单的“励志”。它更像是一个挣扎。它让你直面死亡,让你思考生命的意义。它让你明白,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它让你珍惜每一天,让你明白,时间有多么宝贵。读完之后,你会发现,你对很多事情,都变得不那么执着了。死亡,是每个人都逃不掉的结局。但如何面对死亡,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一本,虽然不是“做人书”,但我觉得很有意思,也值得一看。《原则》。瑞·达利欧写的。他是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这本书,讲的是他的“原则”。他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总结成了一套“原则”。这套原则,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关键在于,你得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这本书,告诉你,如何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如何做出决策,如何管理团队。
最后,我想说,没有什么书能“教”你做人。所有的书,都只是一个参考。它们给你提供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考方式。真正的“做人”,要靠你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在生活的风雨中,在人生的起伏中,去寻找自己的答案。记住,不要被任何东西束缚,要保持自己的思考,保持自己的个性。
别想着一夜暴富,也别想着一帆风顺。生活,就是不断犯错,不断修正。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偶然。接受它,面对它,然后,继续前进。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