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看什么?是想看最纯粹的侠义,还是想看人性的挣扎,或是想看命运的无常?金庸的江湖,可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如果你是第一次闯荡江湖——《射雕英雄传》
别犹豫,就从这本书开始。

这几乎是所有人的武侠启蒙,是梦开始的地方。为什么?因为它正。它的骨架是标准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是纯粹。没有那么多反转和算计,善恶分明,黑白清晰。
你跟着郭靖这个傻小子,从蒙古草原一路南下,看他奇遇连连,从一个笨拙的少年成长为一代大侠。他身上有一种我们这个时代稀缺到奢侈的东西——“拙”,那种不耍小聪明,认死理,一条道走到黑的执拗,反而成就了最大的“巧”。看郭靖,你会重新相信,善良和坚持,真的有力量。
然后,你会遇到黄蓉。我的天,这简直是金庸笔下最璀璨的精灵。她一出场,整个故事的色调都亮了。聪明、刁钻、俏皮,又深情。她和郭靖的组合,是最好的互补。一个钝,一个锐;一个实,一个虚。他们的爱情,就是江湖里最温暖的那一抹底色。
读《射雕英雄传》,就像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推开一扇厚重的木门,门外是广阔天地,大漠孤烟,江南杏花雨,五绝的华山论剑,桃花岛的奇门遁甲……武侠世界该有的一切想象,它都给你了。扎实,稳当,是你踏入这个世界的最好基石。
当你想要品味命运的苍凉——《天龙八部》
读完《射苗》,你或许觉得江湖就是快意恩仇。好,那么接下来,请一头扎进《天龙八部》。
这本书,是个巨坑。我说真的。它会彻底颠覆你对“侠”的简单定义。这本书的主题,在我看来,就是两个字:命运。三个主角,萧峰、段誉、虚竹,每个人都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推着走,身不由己,求而不得。
乔峰(或者说萧峰),是我心中金庸笔下最具悲剧英雄色彩的人物。他出场时何等英雄盖世,气吞山河?可命运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契丹人的身份,让他从云端跌入泥潭。他想找的真相,每一步都踏在血泊里;他想爱的人,死在自己掌下。聚贤庄那一战,他孤身对战天下英雄,那种悲愤、那种决绝,文字简直要从纸上烧起来。读到阿朱之死,我一个大男人,真的差点把书扔了。太痛了。
段誉呢,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痴情公子,偏偏被推上皇位。虚竹,一个只想当和尚的小僧,却稀里糊涂成了逍遥派掌门、西夏驸马。他们的人生,充满了荒诞和讽刺。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这是对《天龙八部》最好的注脚。这里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和苦楚。慕容复一心复国,最后疯了;鸠摩智痴迷武学,最后武功尽失,反而大彻大悟。命运的巨轮轰隆隆从你心上碾过去,留下一片苍凉。这本书,格局宏大,思想深刻,是金庸的巅峰,也是一座需要你静下心来,甚至带点阅历去攀登的高峰。
若你向往绝对的自由与不羁——《笑傲江湖》
如果说《天龙八部》是关于命运的史诗,那《笑傲江湖》就是关于自由的寓言。
这本书里,没有明确的朝代背景。金庸把它架空了,为的就是讲一个更纯粹的故事:人和“江湖”这个体制的对抗。所谓的名门正派,干的却是最龌龊的勾当;所谓的魔教,反而有情有义。
主角令狐冲,这个人物太迷人了。他不是郭靖那样的大侠,也不是萧峰那样的英雄。他就是一个想喝酒、想使剑、想跟师妹在一起的浪子。他天性不羁,最恨条条框框。可偏偏,他身处的那个江湖,到处都是规矩、都是算计。
于是,他的一生都在被误解,被冤枉,被驱逐。但他骨子里的那份潇洒和真诚,从未改变。他跟采花大盗田伯光能称兄道弟,也能对魔教圣姑任盈盈一往情深。他不在乎你是正是邪,只在乎你这人,对不对他的脾气。
《笑傲江湖》的政治隐喻极强,读起来让人后背发凉。岳不群的伪善,左冷禅的野心,东方不败的变态……这些“大佬”们争夺的,不过是一本《辟邪剑谱》,和一个“武林盟主”的虚名。而令狐冲追求的,只是一曲“笑傲江湖”。这种对比,本身就是最大的讽刺。
如果你厌倦了世俗的纷扰,渴望挣脱束缚,去读令狐冲吧。他的放浪形骸,他的身不由己,他的最终释然,会让你找到一种灵魂上的共鸣。
当你想看穿武侠的本质——《鹿鼎记》
这是金庸的最后一部长篇,也是他最“离经叛道”的一部作品。
《鹿鼎记》,是一部反武侠的小说。主角韦小宝,是个从扬州丽春院里混出来的小流氓。他不会半点武功,贪财好色,溜须拍马,谎话连篇,毫无节操可言。他和你我心中所有关于“侠”的想象,都背道而驰。
但是,金庸却让他成了全书最成功的人。他在皇宫和天地会之间左右逢源,娶了七个老婆,官至鹿鼎公,富可敌国。这本身就是对传统武侠英雄最大的解构和嘲讽。
郭靖靠的是“侠义”,杨过靠的是“痴情”,张无忌靠的是“仁厚”,令狐冲靠的是“潇洒”,萧峰靠的是“英雄气概”。而韦小宝靠什么?靠的是洞悉人性,靠的是实用主义,靠的是在任何规则下游刃有余的生存智慧。
这本书写得太好玩了,你可能会从头笑到尾。韦小宝的插科打诨,康熙的少年心性,茅十八的鲁莽,陈近南的愚忠……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可笑着笑着,你可能会品出一丝悲凉。那些我们曾经敬仰的“大侠”“英雄”,在韦小宝这个“小人”的衬托下,显得那么不切实际,甚至有点可笑。
《鹿鼎记》是金庸写给人间世的通俗史,是他对自己亲手建立的武侠世界,做出的最后告别。它告诉你,江湖的终点,或许不是侠义,而是人情世故。读懂了韦小宝,可能就读懂了半部人生。
这几本,是我心中的重中之重。当然,还有《神雕侠侣》里杨过的至情至性,那句“十六年后,在此相会”赚了多少人的眼泪;还有《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的优柔寡断,以及赵敏那句石破天惊的“我偏要勉强”;还有《书剑恩仇录》的家国情怀,《雪山飞狐》的精巧布局……
金庸的江湖,太大了。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一个入口。你从任何一扇门进去,都能看到一片独一无二的风景。
别听别人说太多了。找一个安静的夜晚,泡上一壶茶,随便翻开一本。
这,就是金庸。一个江湖,够我们逛一辈子。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