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说真的,抛开那些吓人的光环,给孩子选书,在我看来,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标准,就是——乐趣。
对,就是这么简单粗暴。一本书,如果不能让孩子在翻开它的时候,眼睛里闪着光,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那它再“有营养”,再“有教育意义”,也是白搭。知识和道理,是藏在乐趣这个“糖衣”里的,孩子高高兴兴地把糖吃了,里面的“药”自然就吸收了。强行灌下去的,多半只会吐出来,还顺带对所有叫“书”的东西产生了厌恶。

好了,不唠叨了,直接上我心里的那份私藏书单吧。这份单子乱七八糟,没什么逻辑,完全是跟着我陪娃读书的脚印来的,想到哪说到哪。
给那些还不太会说话,但破坏力一级的小家伙们(0-3岁)
这个阶段,书对他们来说,首先是个玩具。能啃、能摸、能发出声音的,就是好书。
《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你肯定听过。烂大街了?不,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它能打。这本书的魔力不在于故事多复杂,而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爱的仪式”。每次我和娃读,读到小兔子张开双臂说“我爱你有这么多”,我家那个小肉球也会跟着使劲张开他的小胳膊,努力比划一个巨大的拥抱。那一瞬间,什么父慈子孝的画面都弱爆了。这本书,它是在教你和孩子怎么“说爱”。
还有《好饿的毛毛虫》。埃里克·卡尔老爷子就是个天才!那一个个的小洞洞,简直是为小孩子的手指头量身定做的。我娃会把手指伸进去,一个一个地戳,嘴里念念有词。他不是在“阅读”,他是在“体验”毛毛虫的贪吃之旅。星期一吃一个苹果,星期二吃两个梨……不知不觉,数字、星期、食物的名字,全印在脑子里了。最后那只破茧而出的蝴蝶,每次翻到那一页,娃都会“哇”地叫出声。那种视觉冲击,是任何电子屏幕都给不了的。
还有一套无脑入的,就是Usborne的“That’s not my…”系列(《这不是我的……》)。句式简单到无聊,永远是“这不是我的小狗,它的耳朵太毛茸茸了”。但!每一页都有不同的触感材料。毛茸茸的耳朵、亮晶晶的眼睛、粗糙的爪子……这是在用指尖读书啊!对小宝宝来说,这就是全世界最有趣的探索。
给那些一天到晚追着你问“为什么”的好奇宝宝(3-6岁)
这个年纪,他们开始理解故事,理解情绪了。绘本的黄金时代,正式开启!
我要把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放在第一个说!谁说童书就必须是傻白甜?《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我是霸王龙》,哪一本不是让你一个成年人看得眼眶发热?它用最简单、最笨拙的线条,讲了关于爱、孤独、善良和离别的最深刻的故事。当那只霸王龙含着泪,吃着红果子,假装自己一点也不在乎小甲龙的离开时,我能感觉到我娃安静了下来。他可能还无法准确说出“悲伤”这个词,但他感受到了。好的童书,就是这样,它不直接说教,它让你感受。
然后是《大卫,不可以》。这本书简直是所有抓狂老母亲的救星。墙上乱画、澡盆里发大水、光着屁股满街跑……这不就是我家那个混世魔王的每日写照吗?孩子看这本书的时候,会咯咯咯地笑个不停,因为他看到了“同类”。他在书里找到了巨大的认同感和安全感——“啊,原来不止我一个小孩会干这些事!”而故事的最后,妈妈一句“大卫,乖,我爱你”,一个温暖的拥抱,又瞬间治愈了一切。它告诉孩子,妈妈的爱,是无条件的,哪怕你很淘气。
如果你的孩子情绪特别大,爱发脾气,请一定要看《野兽国》。这本书的画风有点暗黑,很多家长觉得“吓人”。可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本来就不是永远阳光普照啊!他们也有愤怒、有嫉妒、有想把一切都掀翻的冲动。这本书给了他们一个安全的出口。主角迈克斯穿上野狼外套,在他的房间里长出了森林,他航行到野兽国,成了那里的王。他尽情地撒野,发泄了所有负面情绪。然后呢?他闻到了妈妈做的晚饭的香味,他想回家了。他发现,发脾气没关系,但家永远是那个温暖的港湾。
给那些开始磕磕绊绊自己认字的小学生(6-8岁)
从绘本过渡到文字书,像学走路,需要一个搀扶。桥梁书就是那双温柔的手。
《青蛙和蟾蜍》系列,我的天,这套书怎么能这么温柔!文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故事也都是些日常琐事:寄信、找纽扣、吃饼干。但青蛙和蟾蜍之间那种神仙友谊,那种“你很烦,但我还是好喜欢你”的劲儿,太动人了。孩子在学习认字的同时,也在学习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它的文字量恰到好处,一页没几个字,配上插图,孩子自己读完一本,成就感爆棚。
如果想来点刺激的,《神奇树屋》系列绝对是“男孩杀手”(当然女孩也爱看)。冒险、穿越、历史、科普,元素太丰富了。兄妹俩钻进一个树屋,就能去到古埃及、恐龙时代、中世纪城堡……故事节奏飞快,一环扣一环,根本停不下来。这套书最牛的地方在于,它能点燃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读完关于古罗马的那本,我娃就缠着我找了一堆庞贝古城的纪录片看。这种由阅读引发的自主探索,千金不换。
最后,必须提名我心中的神——罗尔德·达尔。他的书,比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玛蒂尔达》《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一种独特的“坏笑”。他从不把孩子当傻瓜,他笔下的世界有好有坏,甚至有点危险,但永远是聪明、善良、勇敢的孩子最终战胜了那些愚蠢贪婪的大人。这种“为孩子出气”的爽快感,让小读者们欲罢不能。他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华丽又精准,读起来酣畅淋漓,是真正能提升孩子文学审美的好东西。
说到底,书单只是一个起点,一个路标。真正的宝藏,需要你和孩子一起去挖掘。别怕选错,别迷信权威。多带孩子去图书馆、去书店,让他们在书架间自由地穿梭,用他们自己的眼睛和心去选择。
那本被他翻得卷了边、掉了页、甚至沾着饭粒和口水的书,无论它在哪个“必读”书单上,它,就是最好的书。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