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必读书目上册

说起这个,脑子里唰地一下,闪过都是灰扑扑的十四五岁。那个年纪,世界被切割成无数个小方块,每一块儿都压着“考试”俩字,喘口气都难。而语文书架上的那摞书,哦,不,准确地说,是那几本印着必读标记、纸张还没捂热乎就得赶紧翻烂的“必读书目”,就这么静静地杵在那里,像一个个等着被审问的老实人。上册,尤其如此,是冲刺前的第一道坎,得跨过去,甭管姿势好不好看。

你问我那些书具体是啥?嗨,年头儿过去不少了,记不太全,也或许是当时压根儿没想着“记全”这码事,只想着怎么把里头的“考点”给抠出来。但有些印记是擦不掉的。比如,那些拗口的、半文半白的老句子。《水浒传》,啊,那肯定有!什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啊。说实话,那时候看,真没觉得多荡气回肠,就觉得……怎么这么多人物?名字都这么怪?一个故事翻来覆去,就为了讲怎么把一个人逼上梁山。得,赶紧把人物关系图画好,谁是谁的拜把子兄弟,谁跟谁有仇,生怕考试出个连线题。老师会划重点:“注意人物性格!”性格?那时候懂什么性格啊,就知道“鲁智深仗义”,“林冲忍辱”。再深点儿?抱歉,脑子不够用了,还得去背古诗词呢。

初三语文必读书目上册

然后呢,好像还有《西游记》的选段?“三打白骨精”那是标配吧。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挥,妖怪就现原形。多简单粗暴的道理,可当时老师讲,总要拔高那么一点点,说这是写了什么什么精神。我呢,眼睛盯着书页上的插图,心里想的是,要是真有妖怪,一棒子打死多省事儿啊,哪来那么多弯弯绕绕。那会儿看《西游记》,不是为了降妖伏魔的快感,是为了能填上“概括本段内容”那条横线。字里行间,“忠诚”“勇敢”“师徒情谊”,这些词儿像一个个小钉子,得小心翼翼地钉进脑子里,到时候好拿出来交差。

鲁迅的文章,那也是避不开的重头戏。《朝花夕拾》里的几篇,估计是上册的标配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百草园的时候,觉得挺好玩的,拔何首乌啊,听阿长讲故事啊,好像能看到那个小小的鲁迅在院子里跑。可一到三味书屋,立马就板起脸来了。那个“怪哉”老师,那个“读书正字”的要求,那种枯燥劲儿,透过纸背都能闻到。我当时就觉得,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的缩影吗?从那个还有点野趣的童年,一下被拽进规规矩屋的课堂。读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这写得……太真实了,真实到让人有点儿不舒服,因为那就是我正在经历的。但考试又不考你舒不舒服,只考你这段描写的特点是什么?用了什么手法?于是,那些鲜活的画面又被我强行剥离,只留下干巴巴的“对比”、“肖像描写”、“环境描写”。你说,这是不是一种讽刺?把那么有生命力的文字,硬生生解剖成一个个考点。

除了这些,也许还有一些外国文学的简写版?比如《格列佛游记》,那会儿看,就觉得小人国大人国,挺新奇的,有点像看冒险故事。但老师会说,这是“讽刺”,讽刺当时的社会。讽刺?一个十四岁的小孩,对那个遥远的、书里描写的社会能有多少切身体会?看小人国里为高跟鞋低跟鞋吵架,也就是觉得“哈哈,好蠢”。至于这“蠢”背后影射什么,得老师掰碎了喂,还得是那种划重点、怕你听不懂、就差直接告诉你“这里会考”的喂法。“讽刺手法”,成了比故事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现在回想起来,初三上册的必读书目,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啃”。不是那种饥饿地扑上去,而是那种带着任务、甚至带着畏惧地去啃。书页边缘常常是皱巴巴的,不是因为翻阅得爱不释手,而是因为边读边查,边读边记,还得时不时跟同学讨论:“这句啥意思?”,“这段中心思想是啥?”。课本里相应的导读和习题,成了真正的“指南”,比书本身可能翻得还多。

那些书,很多时候,是作为一种“资源”存在的。不是精神食粮,而是知识的载体。里面有你需要掌握的生字词,有需要理解的长难句,有需要分析的人物形象,有需要背诵的经典段落。它们是通往中考语文及格线上的桥梁,而不是心灵深处的花园。谁有那个闲工夫去花园里漫步啊?前方是独木桥,窄着呢,得集中全部注意力,一步一步小心地挪过去。

所以,你说那些书给我留下了什么?一种复杂的感情。既有对那些经典作品本身的敬畏——毕竟它们能流传下来总有道理;也有对那种阅读方式的无奈——在最不适合享受阅读的年纪,被要求带着功利心去“完成”阅读。它们像是一个个被打了标签的展品,陈列在记忆的博物馆里,标签上写着:“初三必读,已完成打卡”

但是,话又说回来,哪怕是在那样仓促、功利的阅读里,是不是真的一点儿东西都没钻进心里?或许吧。那些故事里的人物,那些场景,那些字眼,总会有那么几个,像小石子一样,不经意地被你踩到,硌一下你的脚。也许当时没觉得疼,没觉得重要,但时间久了,那些小小的硌痛,会慢慢沉淀,变成某种模糊的印象,甚至在多年后的某个瞬间,突然被另一段经历激活,让你想起:“哦,原来鲁迅写那个时候,是这个感觉啊。”或者,“那个林冲,他妈的,真的太憋屈了。”

所以,初三语文必读书目上册,它不只是几本书的名字。它是一段记忆,一段关于青春期、关于应试、关于第一次被要求严肃对待一些“高大上”的文学作品的记忆。它有纸张的气味,有笔划过书页的沙沙声,有同学低语讨论的声音,甚至有翻书时压力的重量。它复杂、真实、带着点儿遗憾,但又不得不承认,它构成了我那个夏天、那个秋天的一部分,无法抹去。它们在那里,作为一种存在,提示着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试图通过啃食这些文字,来理解这个世界,也理解我们自己。只不过,那时候的我们,太小,太忙,懂的太少。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125.html

(0)
好好学习好好学习

相关推荐

  • 英语书籍推荐哪些?

    诶,这问题问得好!作为个书虫,这个问题简直问到我心坎里去了。市面上英语书那么多,挑花眼是肯定的。我这儿就分享分享我的阅读经验,绝对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官方推荐,而是我掏心窝子的私藏。…

    2025年8月30日
    00
  • 初中生推荐课外书籍

    一、感受文学的魅力 阅读文学作品,如同与智者对话,与历史同行。它能培养你的共情能力,让你体会人生百态,感受文字的温度。 1.名著经典永流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

    2025年2月13日
    00
  • 推荐上海书籍有哪些

    这座城市就是一本翻不到最后一页的书,每一页都有折角,每一页都夹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私人物品。你以为你看到了流光溢彩的封面,翻开一看,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弄堂肌理;你以为你读懂了它的商业逻…

    2025年9月26日
    00
  • 二年级孩子必读书目

    我总觉得,给二年级的孩子选书,不能光看故事够不够“幼稚”,或者有没有啥“教育意义”挂在脸上。得好玩,得有文字魅力,得能让他们自己捧着书咯咯笑,或者皱着小眉头琢磨,甚至偷偷掉点眼泪。…

    2025年4月30日
    00
  • 化学高中教辅书推荐

    一、夯实基础——稳扎稳打型 对于化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我推荐《教材完全解读》这套书。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紧贴教材,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补充,非常适合用来预习和复习。里面有…

    2025年2月6日
    02
  • c语言初学者推荐书籍

    我当年第一本接触的,也是被无数人推荐的,就是谭浩强老先生的《C程序设计》。说实话,这本书褒贬不一,有人觉得它是经典,也有人觉得它太老旧了,不适合新手。但对我来说,它就像一位慈祥的老…

    2025年7月9日
    00
  • 初中古诗词书籍推荐

    一、教材同步类 这类书籍紧贴教材,适合作为课内学习的补充和巩固。 1.《教材完全解读·语文(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各个出版社版本都有): 这类书籍对教材中的诗词进行逐字逐句的…

    2025年2月13日
    05
  • 30岁男人必看的书

    一、探索内心,成就更好的自己 1.《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帮助你认识到人生的苦难是不可避免的,并引导你如何去面对这些挑战,最终实现心灵的成长和自我的完善。它…

    2025年4月27日
    07
  • 推荐自营书籍有哪些

    我得先坦白,我是个阅读狂人。从小就抱着书,现在更是,一天不看书就浑身难受。说起来,书架都快被我塞满了,每次整理都像打仗。今天聊聊我常购入、且真心推荐的自营书籍,绝对是我的私藏宝典,…

    2025年8月31日
    00
  • 电气基础书推荐

    首先想入门电气领域,打好基础的朋友们,强烈推荐《电路》(邱关源)。这本书堪称电路界的“圣经”,讲解非常系统全面,从最基本的电路元件到复杂的电路定理,都解释得深入浅出。虽然内容比较多…

    2025年2月5日
    01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