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必读书目上册

说起这个,脑子里唰地一下,闪过都是灰扑扑的十四五岁。那个年纪,世界被切割成无数个小方块,每一块儿都压着“考试”俩字,喘口气都难。而语文书架上的那摞书,哦,不,准确地说,是那几本印着必读标记、纸张还没捂热乎就得赶紧翻烂的“必读书目”,就这么静静地杵在那里,像一个个等着被审问的老实人。上册,尤其如此,是冲刺前的第一道坎,得跨过去,甭管姿势好不好看。

你问我那些书具体是啥?嗨,年头儿过去不少了,记不太全,也或许是当时压根儿没想着“记全”这码事,只想着怎么把里头的“考点”给抠出来。但有些印记是擦不掉的。比如,那些拗口的、半文半白的老句子。《水浒传》,啊,那肯定有!什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啊。说实话,那时候看,真没觉得多荡气回肠,就觉得……怎么这么多人物?名字都这么怪?一个故事翻来覆去,就为了讲怎么把一个人逼上梁山。得,赶紧把人物关系图画好,谁是谁的拜把子兄弟,谁跟谁有仇,生怕考试出个连线题。老师会划重点:“注意人物性格!”性格?那时候懂什么性格啊,就知道“鲁智深仗义”,“林冲忍辱”。再深点儿?抱歉,脑子不够用了,还得去背古诗词呢。

初三语文必读书目上册

然后呢,好像还有《西游记》的选段?“三打白骨精”那是标配吧。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挥,妖怪就现原形。多简单粗暴的道理,可当时老师讲,总要拔高那么一点点,说这是写了什么什么精神。我呢,眼睛盯着书页上的插图,心里想的是,要是真有妖怪,一棒子打死多省事儿啊,哪来那么多弯弯绕绕。那会儿看《西游记》,不是为了降妖伏魔的快感,是为了能填上“概括本段内容”那条横线。字里行间,“忠诚”“勇敢”“师徒情谊”,这些词儿像一个个小钉子,得小心翼翼地钉进脑子里,到时候好拿出来交差。

鲁迅的文章,那也是避不开的重头戏。《朝花夕拾》里的几篇,估计是上册的标配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百草园的时候,觉得挺好玩的,拔何首乌啊,听阿长讲故事啊,好像能看到那个小小的鲁迅在院子里跑。可一到三味书屋,立马就板起脸来了。那个“怪哉”老师,那个“读书正字”的要求,那种枯燥劲儿,透过纸背都能闻到。我当时就觉得,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的缩影吗?从那个还有点野趣的童年,一下被拽进规规矩屋的课堂。读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这写得……太真实了,真实到让人有点儿不舒服,因为那就是我正在经历的。但考试又不考你舒不舒服,只考你这段描写的特点是什么?用了什么手法?于是,那些鲜活的画面又被我强行剥离,只留下干巴巴的“对比”、“肖像描写”、“环境描写”。你说,这是不是一种讽刺?把那么有生命力的文字,硬生生解剖成一个个考点。

除了这些,也许还有一些外国文学的简写版?比如《格列佛游记》,那会儿看,就觉得小人国大人国,挺新奇的,有点像看冒险故事。但老师会说,这是“讽刺”,讽刺当时的社会。讽刺?一个十四岁的小孩,对那个遥远的、书里描写的社会能有多少切身体会?看小人国里为高跟鞋低跟鞋吵架,也就是觉得“哈哈,好蠢”。至于这“蠢”背后影射什么,得老师掰碎了喂,还得是那种划重点、怕你听不懂、就差直接告诉你“这里会考”的喂法。“讽刺手法”,成了比故事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现在回想起来,初三上册的必读书目,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啃”。不是那种饥饿地扑上去,而是那种带着任务、甚至带着畏惧地去啃。书页边缘常常是皱巴巴的,不是因为翻阅得爱不释手,而是因为边读边查,边读边记,还得时不时跟同学讨论:“这句啥意思?”,“这段中心思想是啥?”。课本里相应的导读和习题,成了真正的“指南”,比书本身可能翻得还多。

那些书,很多时候,是作为一种“资源”存在的。不是精神食粮,而是知识的载体。里面有你需要掌握的生字词,有需要理解的长难句,有需要分析的人物形象,有需要背诵的经典段落。它们是通往中考语文及格线上的桥梁,而不是心灵深处的花园。谁有那个闲工夫去花园里漫步啊?前方是独木桥,窄着呢,得集中全部注意力,一步一步小心地挪过去。

所以,你说那些书给我留下了什么?一种复杂的感情。既有对那些经典作品本身的敬畏——毕竟它们能流传下来总有道理;也有对那种阅读方式的无奈——在最不适合享受阅读的年纪,被要求带着功利心去“完成”阅读。它们像是一个个被打了标签的展品,陈列在记忆的博物馆里,标签上写着:“初三必读,已完成打卡”

但是,话又说回来,哪怕是在那样仓促、功利的阅读里,是不是真的一点儿东西都没钻进心里?或许吧。那些故事里的人物,那些场景,那些字眼,总会有那么几个,像小石子一样,不经意地被你踩到,硌一下你的脚。也许当时没觉得疼,没觉得重要,但时间久了,那些小小的硌痛,会慢慢沉淀,变成某种模糊的印象,甚至在多年后的某个瞬间,突然被另一段经历激活,让你想起:“哦,原来鲁迅写那个时候,是这个感觉啊。”或者,“那个林冲,他妈的,真的太憋屈了。”

所以,初三语文必读书目上册,它不只是几本书的名字。它是一段记忆,一段关于青春期、关于应试、关于第一次被要求严肃对待一些“高大上”的文学作品的记忆。它有纸张的气味,有笔划过书页的沙沙声,有同学低语讨论的声音,甚至有翻书时压力的重量。它复杂、真实、带着点儿遗憾,但又不得不承认,它构成了我那个夏天、那个秋天的一部分,无法抹去。它们在那里,作为一种存在,提示着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试图通过啃食这些文字,来理解这个世界,也理解我们自己。只不过,那时候的我们,太小,太忙,懂的太少。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125.html

(0)
好好学习好好学习

相关推荐

  • 办公软件推荐书籍

    首先要说的就是微软Office全家桶,这几乎是职场必备技能。对于Word,我推荐《Word高效排版之道》。这本书不仅仅是讲Word的基本操作,更注重实用技巧,例如如何制作复杂的表格…

    2025年2月19日
    01
  • 电子类书籍推荐

    提升自我类 首先推荐的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了,它提供了一个整合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个人和人际效能。书中提出的“以原则为中心”的理…

    2025年3月1日
    00
  • 安徒生童话这本书的推荐理由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安徒生童话》的文学价值。安徒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文字优美流畅,充满诗意和想象力。他将童话这种体裁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儿童故事,而是融入了…

    2025年1月25日
    02
  • 2021畅销书籍排行榜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虚构类作品的耀眼光芒。莫言的《晚熟的人》无疑是2021年最受瞩目的文学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精湛的叙事技巧,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小说通过讲述一群性…

    2025年2月26日
    01
  • 高二学生必读书目录

    一、提升人文素养,感受经典魅力 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接触一些经典名著,感受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精神。 《红楼梦》(曹雪芹):无需多言,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通过宝黛钗的爱…

    2025年4月21日
    06
  • 6年级课外书推荐

    一、奇幻冒险类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对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总是充满好奇,奇幻冒险类书籍无疑是他们的心头好。 1.《哈利·波特》系列:这个系列不用多说,堪称经典中的经典!魔法世界的神奇冒险…

    2025年1月24日
    02
  • 大学生推荐书籍和推荐理由

    首先想推荐的是文学类书籍。 如果你喜欢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字,那一定不能错过《小王子》。这本书虽然篇幅不长,但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讲述了一个飞行员在撒哈拉沙漠遇见小王子的故事,通…

    2025年2月13日
    00
  • 保险类书籍推荐

    首先要推荐的是一本入门级的书籍:《保险知识一看就懂》。这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即使没有任何保险基础也能轻松上手。它系统地讲解了保险的种类、功能、理赔流程等基本知识,非常适合刚…

    2025年3月2日
    02
  • 人生必读书籍

    首先推荐的是文学类书籍。文学是人类情感的表达,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读文学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共情能力,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 《百年孤独》,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巨作,讲述了…

    2025年3月16日
    00
  • 推荐看的书人生必看的10本书推荐

    一、《小王子》 圣埃克苏佩里的这部童话,表面上写给孩子,实际上也触动着无数成年人的心灵。故事讲述了飞行员“我”在撒哈拉沙漠遇见小王子的奇遇。小王子来自一颗叫做B-612的小行星,他…

    2025年3月19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