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混得明白,混得舒坦,你得先给自己搭个精神骨架。
首推的,必须是加缪的《局外人》。这本书薄得像张传单,但后劲儿大得能让你三天睡不着觉。主角默尔索,简直是“混子”界的祖师爷。他妈死了,他不哭;别人约他,他觉得无所谓;杀了人,他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太阳太晒了”。社会用一套道德、情感、逻辑的组合拳打向他,他全都不接,就那么直愣愣地站着。他不是没感情,他是觉得你们那套情感表演的剧本太烂。这本书就是一剂猛药,专治各种“精神内耗”。当你还在为“我这么做别人会怎么想”而辗转反侧时,默尔索直接把桌子掀了,告诉你:你完全可以不参与这场游戏。读完这本书,你可能会突然获得一种解脱——原来我不是怪胎,我只是个诚实的局外人。

然后,如果你觉得《局外人》太冷,想找点“在路上”的感觉,那必须是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这本书是垮掉派的圣经,是所有不想被固定在一个地方、一份工作、一种身份里的人的狂欢之歌。迪安·马里亚蒂和萨尔·帕拉代斯,这两个家伙开着破车,横穿整个美国,一路狂奔,一路寻找,一路丢弃。他们追求的不是终点,是“在路上”本身。这本书的文字就像爵士乐的即兴演奏,充满了能量、混乱和一种原始的生命力。它告诉你,人生不一定非得是规划好的路线图,也可以是一场说走就走的公路旅行。对“混子”来说,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在别处”的可能性。当你被眼前的苟且压得喘不过气时,翻开它,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由旷野的窗户。它让你相信,生命在于体验,而非成就。
当然,光有西方的自由还不够,得有东方的智慧兜底。这时候,《庄子》就该登场了。别被古文吓到。你找个好的白话译本,会发现庄子这老头,简直是几千年前最懂“混”的人。什么“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什么“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什么“鼓盆而歌”,这不就是“混子”哲学的最高纲领吗?当所有人都挤破头去当那棵有用的栋梁之材时,庄子告诉你,当一棵谁也看不上、谁也不想砍的“无用之树”,才能逍遥自在,活得长久。他教你一种“游”的心态,在世事中游泳,而不是对抗。这是一种高级的生存智慧,是精神上的“降维打击”。读懂了庄子,你就能在心里给自己建一个桃花源,外界的纷纷扰扰,不过是耳边风。
如果说上面这些是帮你构建世界观的,那下面这本,就是让你看清世界有多操蛋的。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这本书是“混子”书单里的“致郁系”担当。但别怕,有时候,沉到谷底才能看清很多东西。主角叶藏,一生都在讨好别人,用一张小丑的面具掩盖自己内心的恐惧和疏离。他拼命想融入“人类”社会,却一次次被伤害,最终彻底“失去做人的资格”。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脆弱和伪装。对于那些觉得“活着好累”的“混子”来说,这本书能带来一种诡异的共鸣和慰藉。你会发现,原来那个害怕与人格格不入、拼命扮演正常人的,不止你一个。看清了这种普遍存在的荒诞,你反而能更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不合群”。
最后,必须得提一个我们本土的“混子”精神导师——王小波。随便哪本他的杂文集,比如《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的牛逼之处在于,他用一种流氓似的幽默,讲着最严肃的道理。他告诉你,人活着,最重要的是“有趣”。在一个所有人都追求“有用”“成功”的环境里,他旗帜鲜明地反对无趣,反对愚蠢。他的文字,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那些道貌岸然的宏大叙事,让你看到里面的荒唐和滑稽。读王小波,你会忍不住笑,笑完又会陷入沉思。他能帮你摆脱那种被主流价值观绑架的焦虑感,让你理直气壮地去追求那些“没用但好玩”的事。这不就是“混子”的终极追求吗?在无趣的世界里,做一个特立独行的、有趣的灵魂。
所以,别再问“混子”该看什么书了。这个书单,就是一个从“认识荒诞”(《局外人》),到“寻求自由”(《在路上》),再到“自我和解”(《庄子》),中间穿插着“看清深渊”(《人间失格》),最后回归到“有趣地活着”(王小波)的完整心路历程。
这趟精神旅程走下来,你混的就不再是日子,而是境界。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