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要是想搞清楚《易传》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绕不开《周易本义》。别嫌弃它是朱熹写的,虽然我对“程朱理学”本身不感冒,但这本对《易传》的解读,那叫一个细致入微。朱熹这人,虽然板着脸孔讲道理,但在考据和理解经典上,的确有两把刷子。他的注解,把《易传》里那些晦涩的概念,用他那个时代的语言,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当然,带着理学的味道,你要自己过滤一下,别全盘接受。
再说说《王弼注周易》,王弼这哥们,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那是真潇洒。他注解《易经》,重点不在占卜,而在于“义理”。他的视角,是从哲学的高度,去理解《易经》里的那些阴阳变化、天道运行。读他的注解,你会发现,《易经》不仅仅是本算卦的书,更是一本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的书。不过,王弼的文字比较精炼,有的地方有点跳跃,需要你有一定的哲学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如果觉得啃起来费劲,可以找一些相关的解读文章辅助阅读,比如一些研究王弼哲学的论文,会有不少启发。

接下来,不得不提高亨的《周易古经今注》。高亨先生是近代著名的经学大师,他这本书的特点是,力求还原《周易》的本来面貌,用现代的语言来解读古代的经典。他的注解,既有对文字的考证,也有对思想的阐发,而且比较注重结合历史背景来理解《易经》。如果你对《易经》的成书年代、历史背景比较感兴趣,这本书绝对值得一看。而且,高亨先生的文字风格比较平实,读起来不会太吃力,算是比较友好的入门读物。
还有一本,南怀瑾的《易经杂说》,虽然严格意义上不算学术著作,但胜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南怀瑾先生的讲解,喜欢用一些生动的例子和故事,来解释《易经》里的那些道理。他的书,可以让你对《易经》产生兴趣,对《易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他的讲解也比较随意,有些地方可能不够严谨,需要你自己辨别。把他的书当做入门的引路人,挺好。
然后,说个偏门一点的,《帛书周易》。这玩意儿可不是注解,而是直接的考古发现。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就包括《周易》。这批帛书,比我们现在看到的通行本《周易》,要早很多,可以说是《周易》的原始版本之一。研究《帛书周易》,可以让我们更接近《易经》的本来面貌,了解《易经》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当然,研究《帛书周易》,需要你有一定的古文字基础,不然读起来会比较困难。但如果能啃下来,绝对会让你对《易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属于进阶版读物,不着急上手。
再来一本,《周易正义》。别看名字平平无奇,这可是唐代经学家孔颖达领衔编撰的,官方盖章认证的教材!它汇集了汉唐时期研究《易经》的成果,算是个集大成者。想了解古代人是怎么理解《易经》的,绕不开它。当然,古文功底要好,要有耐心才能啃得动。
还有,别忘了关注一些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比如,廖名春先生的《周易研究论文集》,收录了他多年来研究《易经》的论文,观点新颖,论证严密,值得一看。还有一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周易》研究专著,也值得关注,可以让你了解《易经》研究的最新动态。
对了,千万别死读书!《易传》这东西,不是靠背就能学会的,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其中的道理。你可以试着用《易经》的思维方式,去分析一些现实问题,看看能不能找到新的视角。比如,你可以用阴阳变化的理论,来分析一下职场上的人际关系,或者用乾坤卦的道理,来思考一下人生规划。记住,《易经》不是死的,它是活的,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
最后,我想说,读《易传》,急不得。这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不要指望一口气就能读懂《易经》,也不要被那些复杂的概念吓倒。慢慢来,一点一点地理解,一点一点地体会,你会发现,《易传》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选择哪本,看你的基础,看你的兴趣,更看你的耐心。祝你读书愉快!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