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就有点儿炸毛。你知道吗,就像有人问你,“活着到底要吃什么饭?”好像真有个标准答案,吃了它,你的人生就对了。哪有那么简单的事儿啊。
高一,是个特别尴尬又特别重要的坎儿。你刚从初中的小圈子蹦出来,还没完全适应高中这种突然拉开的架势。课业一下子上去了,未来像个模糊的庞然大物压过来,“高考”两个字开始有了实质性的分量。很多时候,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儿迷茫?那种不是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甚至连自己是谁都还没太搞明白的迷茫。荷尔蒙在身体里乱窜,脑子里装满了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有时候觉得自己特别牛逼,有时候又觉得自己是坨屎。孤立无援,又渴望被理解。

所以,如果非要谈“必读”,我觉得它不是一张列着名字的清单,而是能让你在高一这个节骨眼上,没那么喘不过气,没那么觉得孤独,甚至能给你一点儿往前走的劲儿,或者只是让你觉得“哦,原来不止我一个人是这样”的书。它应该能帮你稍微理清一下脑子里的浆糊,或者干脆,往浆糊里加点儿有趣的颜色。
在我看来,高一读点儿啥,得是能打开你对人和世界的看法的。别老盯着课本上那些被嚼烂了的定义。去看看小说吧,看那些活生生的人怎么在这操蛋的生活里挣扎、欢笑、哭泣。余华的《活着》?太沉重了点?也许。《许三观卖血记》呢?荒诞里透着心酸。王小波?他的杂文,告诉你什么叫有趣的灵魂,什么叫独立思考,什么叫“对生活抱有孺子牛般的热情和哈巴狗般的忠诚”(原话记不清,大意是这样)。读他的东西,像一股清流冲进你被应试教育格式化的大脑,告诉你,嘿,世界不是只有一种样子,人也不是只有一种活法。你会发现,原来写字可以这么好玩,思想可以这么野。看不同的人生,能让你不那么陷在自己眼前这一亩三分地里,你知道外头还有更宽广、更复杂、也更精彩的世界。
然后,你得读点儿关于自我的书。高一正是狂风暴雨般的青春期,你心里是不是有一堆问题?“我为什么总是想东想西?”“我为什么这么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我为什么感到孤独?”这些问题,没人能给你标准答案,但有些书,能给你提供一些思考的角度。也许是心理学普及读物,不一定要看弗洛伊德那么硬核的,找点儿讲情绪、讲人际关系、讲青春期心理的,让你知道,你的那些“不正常”,其实挺正常的。或者,可以看看一些哲学入门的东西。别听到哲学就害怕,不是让你去研究康德黑格尔,而是看看那些最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存在?世界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追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它让你开始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一切。比如《苏菲的世界》这类,它用故事带着你溜达一圈哲学史,至少能让你对人类是怎么思考这些大问题的有个概念。
还有,别忘了那些“没用”的书。比如诗集。学业压力大,时间紧巴巴,读诗是不是太奢侈了?但我跟你说,恰恰是在这种时候,你才更需要诗歌。它不讲逻辑,不求功用,它只是给你一种感受。读几句海子的诗,或者顾城,或者木心。它们能触动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或者最狂野的地方。它们提醒你,除了分数、除了排名,这个世界还有美,有想象力,有不讲道理但直击灵魂的东西。这些东西,能在你觉得干枯的时候,给你一点滋润。在你觉得麻木的时候,给你一点冲击。
我见过太多高中生,眼睛里只有题海和卷子,对周围的一切都麻木了。这太可怕了。阅读,尤其是读这些看似“没用”的书,是让你保持对生活好奇心的方法之一。让你能抬头看看天上的云,能闻闻雨后的泥土味,能对一个陌生人的微笑产生好奇。
所以,说到底,高一的“必读书”没有一个官方盖章的目录。你的“必读书”得你自己去挖。怎么挖?凭你的感觉,凭你的好奇心。去图书馆逛逛,去书店转转,看看封面,读读前言,翻几页内文。遇到让你眼睛一亮,让你心里咯噔一下,或者让你忍不住想往下读的,就对了。别管它是名著还是网络小说,别管别人说它有没有用。对你来说,当下它能给你点儿什么,它就是你的“必读”。
阅读的方式也得有点儿野性。别把自己当成完成任务的机器。可以躺在床上读,可以上厕所带进去读,可以在坐地铁时读。读不下去就放着,过段时间再捡起来。或者干脆弃了,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读书是为了你自己,是为了让你变得更有意思,更自由。不是为了向任何人证明你读了多少本书。
其实,把阅读的边界再拓宽一点,我觉得也挺好的。看一部触动你的电影,听一张让你循环播放的专辑,甚至跟一个能启发你的人聊天,都是一种“阅读”。它们都能给你带来新的信息,新的视角,新的感受。
最后,我想说,“必读”这个词,本身就带着点儿强制和焦虑。我们不如把它换成“值得读”或者“读了可能对你有用”的书。在高一这个充满变化的年纪,你需要一些朋友,一些光亮,一些力量。那些书,就是这些东西。它们可能藏在图书馆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可能躺在某个学长的书架上,可能就是你无意中翻开的那一本。去寻找吧。去寻找那些能跟你产生连接,能让你觉得不那么孤独,能让你对未来多一分好奇和期待的书。这比任何一张所谓的“必读书单”都来得重要。你的高一,应该因为阅读,而变得更加丰盈、更加有血有肉。去找属于你的那本“必读”吧,也许它就藏在你还没迈出的那一步里。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