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有人问我作词看什么书,我心里都咯噔一下。这个问题背后,藏着一个巨大的、闪闪发光的误会。仿佛存在那么一本武功秘籍,一旦打通任督二脉,从此下笔如有神,金曲拿到手软。
别傻了。

如果真有这种书,那写歌的人早就像便利店的饭团一样,随处可见了。但你非要问,非要我从我那乱糟糟的书架上,扒拉出几本改变过我、或者说,至少在我卡壳时能给我一记闷棍的书,行,我今天就掏心窝子聊聊。
首先,我们得把书分成两种。一种是“术”,一种是“道”。
先说“术”吧,也就是那些直接教你“怎么干”的工具书。这类书,看一两本最顶尖的就够了,看多了反而会把你框死,让你写出来的东西充满匠气,像个没感情的木偶。
我书架上吃灰最少的一本,是希拉·戴维斯的《作词的艺术》。这本书,怎么说呢,老派,但扎实。它就像一本详尽到有些啰嗦的说明书,告诉你螺丝该怎么拧,哪种结构的承重墙最稳,怎么押韵才不会听起来像数来宝。主歌、副歌、桥段,它给你拆解得明明白白。对于一个完全的门外汉,这本书是最好的“破冰船”,它能帮你建立最基本的结构感和韵律感。但你得记住,这只是骨架,是地基。你不能指望一本说明书教你怎么把房子装修出灵魂。
如果《作词的艺术》是你的大学通识课,那么派特·派提森的《歌词创作的实用指南》(Writing Better Lyrics)就是你的专业精修课。派提森是伯克利音乐学院的教授,他的东西更“现代”。他会逼着你干一件事——“通感”。他会教你如何运用五感,如何通过“具象写作”让你的词变得可以触摸,可以闻到,甚至可以尝到。这本书里有大量的练习,如果你真的跟着做,会发现你的观察力被无限放大了。它会让你戒掉那些空洞的、滥情的、喊口号式的表达,比如“我的心好痛”、“我好爱你”。他会问你:你的心痛是什么颜色的?是生锈铁片的红,还是午夜深海的蓝?你的爱闻起来是什么味道?是清晨沾着露水的青草,还是旧书页里夹着的樟脑丸?这本书,是用来把你的感官磨得像刀锋一样锐利的。
说完国外的,我们得看看咱们自己的大师。我强烈建议你去找林夕的访谈、散文集来看,比如《原来你非不快乐》《人情·世故》。你别指望他会手把手教你AABB怎么押韵。看他的书,是在看一个顶级的词人如何思考,如何从最日常的生活琐碎里,提炼出最戳心的哲学洞见。看他是如何解构一个汉字,如何玩转意象的。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浸染。同样,方文山的《青花瓷:隐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之类的书,也能让你窥见他那华丽辞藻背后的文化功底和搭建画面的能力。看他们的书,不是学技巧,是学眼界和品味。
好,“术”的部分到此为止。因为真正决定你上限的,根本不是这些。
现在我们来聊聊“道”,那些真正能让你脱胎换骨的东西。这部分,才是我的压箱底的宝贝。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诗歌。作词,本质上就是戴着镣铐的诗歌创作。不读诗,你的词永远是白开水。诗歌是语言的健身房,它教你如何在最精炼的句子里,塞进最大的信息量和情感浓度。读谁的?别去啃那些你根本没感觉的古诗词三百首,没用的。去找能让你起鸡皮疙瘩的。我推荐你去读现代诗。比如,读余秀华,感受那种从泥土里长出来的、生猛的、不加修饰的生命力;读北岛,看他如何用最冷静的笔触,构建出最荒诞、最震撼的意象;读顾城,学他的童真与残忍,学他如何用最简单的词语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还有国外的,辛波斯卡的机智与悲悯,里尔克的沉静与孤独……诗歌会彻底重塑你的语感和比喻能力。当别人还在写“月亮像圆盘”的时候,你或许能写出“月亮是一张被邮局退回的旧信笺”。这就是差距。
第二,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一首好的歌词,就是一个微缩的故事。你必须具备在三五分钟内,塑造人物、建立情境、推动情绪的能力。从哪学?小说里。去读汪曾祺。看他怎么用最平淡的质朴的语言,把一个人物、一种味道写得活色生香。他的文字不炫技,但有嚼劲,充满了烟火气。去读王小波。学他的幽默,他的逻辑鬼才,他那种“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叙事魅力。你的歌词会因此变得有趣、变得聪明。去读余华。感受那种极致的、撕心裂肺的叙事张力。不是让你去抄他的悲剧,而是去学他如何控制叙事的节奏,在什么时候给你致命一击。还有国外的,雷蒙德·卡佛的“极简主义”,教会你“少即是多”,用留白和潜台词说话;村上春树的奇妙比喻和都市的疏离感,能给你的词带来独特的质感。小说是讲故事能力的终极训练场。
第三,杂文、散文和非虚构。你的歌词里总得有点东西吧?有点思想,有点观点,有点和别人不一样的角度吧?这些从哪来?从你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中来。我推荐你去读木心。他的文字是精致的、跳跃的、充满智慧的。读他的东西,像是在跟一个有趣的灵魂聊天,你的思维会被带着一起舞蹈。读一些好的社科、历史、心理学的入门读物。它们会为你提供看待世界的不同“视角”。比如,读一点人类学,你可能会对“故乡”这个主题有完全不同的写法;读一点心理学,你对“失恋”的理解,可能就超越了简单的伤心,而触及到更深层的依恋关系。这些东西,是让你歌词的“立意”高人一等的关键。它们是土壤,没有土壤,你开不出任何有分量的花。
最后,我想说一个可能没人会告诉你的秘密武器。去买一本好的《现代汉语词典》,再加一本《同义词词林》。别笑。这不是让你查生字的。我是让你去“逛”。在你无聊的时候,随便翻开一页,去看那些你认识但从没用过的词。去琢磨它们的细微差别,“端详”和“凝视”有什么不同?“崩塌”和“瓦解”的情感重量一样吗?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最笨的办法,也是最直接的、扩充你核心词汇库的办法。你的词汇,就是你的弹药。弹药库空了,给你再好的枪也没用。
所以,别再问“作词推荐看哪些书籍”这种问题了。你应该问自己,“我的生活里,还缺少哪些体验?我的脑子里,还缺少哪些视角?我的表达,还缺少哪些弹药?”书,只是地图。它指向宝藏,但它本身不是宝藏。真正的宝藏,在你读完书后,合上它,走向窗外,开始真正地生活、感受、思考的那一刻,才开始闪光。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