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那些眼睛里有光的孩子,他们身上总有股子劲儿,对啥都好奇,问的问题稀奇古怪,有时候能把你问得一愣一愣的。这种光,很多时候就是书给的。不是那种逼着你看、看完还要写读后感的书,是那种他自己翻开、自己陷进去、自己跟书里的人较劲、跟书里的事儿较劲的书。
所以,啥书必看?我说啊,首先得是能点燃他们想象力的。这个太关键了!像《窗边的小豆豆》这种,写的就是童年,不那么“正常”的童年,但处处透着真诚和对孩子天性的理解。还有各种各样的童话,不是那种光是王子公主大团圆的,得有点意思,有点哲理,或者干脆就匪夷所思,像安徒生的很多故事,有点残酷,有点忧伤,但那才是生活的一部分啊!别怕孩子看不懂,看不懂就问呗,问就是思考的开始。或者像《哈利·波特》系列,构建一个全新的魔法世界,让孩子知道,哦,原来世界可以不是我眼前看到的这个样子,可以有扫帚飞,有魔杖biu biu biu,这多酷!这叫自由飞翔的想象,是将来一切创造力的源泉。

光有天马行空还不行,还得脚踏实地,或者说,让孩子对这个真实世界产生浓厚的好奇心。所以,科普类的书,那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那种干巴巴的说明书,得是讲故事的。比如讲宇宙,就讲星星怎么诞生的,黑洞是啥,就像探险一样;讲人体,就讲血液怎么流的,大脑怎么想问题,把它变成一个奇妙的旅程。像《写给孩子的万物简史》这种,把复杂的科学知识用有趣的语言讲出来,配上生动的插画,孩子翻着翻着,就觉得“哇,原来是这样啊!”那种恍然大悟的瞬间,比你逼他背十遍元素周期表都管用。自然类的书也一样,讲讲小鸟怎么筑巢,蚂蚁怎么搬家,植物怎么开花结果。让孩子知道,楼下的花坛、飞过的小虫,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一部分。这份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是推动他们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
除了外面的世界,还得看看内心的世界。能培养同理心、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理解各种情绪的书,重要程度一点不亚于前面那些。讲友谊的故事,讲勇敢的故事,讲面对挫折的故事。有时候,书里的一个人物,他遇到的困境,他做的选择,会给孩子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记。他们会在角色的经历中看到自己,或者看到他们身边的人。比如讲自卑的小孩怎么找到自信,讲调皮捣蛋的小孩怎么学会负责任。这些故事润物细无声,教会他们理解他人的感受,处理自己的情绪,这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别忘了那些能让孩子捧腹大笑的书!快乐是最好的养料。荒诞幽默的故事,无厘头的漫画书,只要不是低俗无聊的,都可以看。笑能放松大脑,也能让他们觉得阅读是件轻松愉快的事,而不是负担。
选书这事儿,真没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清单。关键是得投其所好。有的孩子天生喜欢恐龙,你就给他恐龙的书;有的喜欢画画,你就给他艺术史的启蒙书;有的喜欢侦探,你就给他福尔摩斯的少年版。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一旦他尝到了阅读的甜头,觉得“阅读是件好玩的事”,那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而且啊,别太功利。别老想着这本书能学到啥知识点,能提高啥分数。阅读更大的意义在于潜移默化地滋养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拓宽他的视野,丰富他的情感。一本好书,可能当时没看懂全部,但其中的某个画面、某个句子、某个思想,会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突然开出意想不到的花。
所以,与其列一个“必看书单”,我更愿意说,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书的环境。家里到处都是书,想看随时能拿到;带他们去图书馆,让他们在书海里自由徜徉;更重要的是,你自己也要读书!你坐在那里,安静地翻书,孩子看在眼里,这就是最好的榜样。
别催,别吼,别设定阅读任务。让阅读成为一件自然而然、充满乐趣的事情。找到那些能让孩子一翻开就忘了时间、忘了世界的书。也许是冒险故事,也许是动物世界,也许是手工制作指南,也许仅仅是一本画满了可爱小怪物的绘本。只要他愿意看,只要他能在其中找到快乐和收获,那就是属于他的,“必看”的课外书。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帮他们找到那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轻轻推开,然后站在身后,看着他们撒开腿,跑进去探险。那份求知欲,那份沉浸感,是多么珍贵啊!让他们尽情地读吧,读万卷书,去遇见更广阔的天地,遇见更丰富的自己。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