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这《朝花夕拾》。鲁迅先生的文章,小时候读不太懂,只觉得文字晦涩,人物脸谱化。长大后重读,才慢慢品出那股辛辣的味道。特别是《藤野先生》,以前只觉得是赞扬,现在却觉得字里行间透着无奈和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那个时代,留学生出国求学不易,藤野先生的严谨认真,更显得珍贵。也更能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决心——医人,不如医心啊。不过,要我说,这《朝花夕拾》最吸引我的,还是那股“真”。真性情,真思考,真批判。没有矫揉造作,也没有粉饰太平。这在今天这个虚伪的世界,尤为可贵。
还有那《西游记》,小时候当神话故事看,看孙悟空七十二变,看猪八戒好吃懒做,看唐僧啰啰嗦嗦。现在呢?觉得这师徒四人,就是人生的缩影。唐僧是理想,坚定不移,但有时候也迂腐;孙悟空是能力,本领高强,但容易冲动;猪八戒是欲望,好吃懒做,但也有可爱之处;沙僧是默默付出,勤勤恳恳,但存在感较低。取经之路,更是困难重重,妖魔鬼怪,层出不穷,哪一次不是九死一生?这不就是我们的人生吗?磕磕绊绊,充满挑战,但只要坚持下去,总能到达终点。所以说,《西游记》不仅仅是神话,更是人生哲理啊。

再说说《水浒传》。这本可是男孩子的最爱!一百零八条好汉,聚义梁山,替天行道,快意恩仇!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李逵,粗鲁莽撞,但对兄弟义气深重。长大后,却觉得宋江才是最复杂的角色。他有理想,想忠君报国,但却被现实所迫,最终走向了悲剧。梁山好汉的结局,更是令人唏嘘。他们反抗暴政,但最终还是被朝廷利用,落得个鸟尽弓藏的下场。这说明什么?说明反抗要有智慧,要看清形势,不能盲目行动。否则,只会白白牺牲。话说回来,我倒是挺佩服鲁智深的,看透世事,最终选择了出家,也算是一种解脱吧。
说到《骆驼祥子》,唉,这真是一部让人心疼的书。祥子,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靠自己的努力,想在北京城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他那么努力,那么拼命,但最终还是被社会所吞噬。他的梦想一次又一次地破灭,最终沦为行尸走肉。老舍先生把祥子的悲剧,归结于社会的黑暗。的确,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生活实在太苦了。但我觉得,祥子的悲剧,也有他自身的原因。他太老实,太固执,不懂得变通。在这个复杂的社会,光靠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学会适应,学会保护自己。这本书看完,心里堵得慌,久久不能释怀。命运弄人,祥子的故事,何尝不是很多人的写照?
至于其他的书,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的精神确实令人敬佩,但总觉得离我们的生活太远。《繁星春水》,冰心的文字很美,但有时候也觉得过于柔弱。其实,每一本书都有它的价值,关键在于你怎么去读,怎么去思考。读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提升自我,认识世界的过程。
所以,八上必读书籍,读完之后,别急着扔到一边。多想想,多品味,也许,多年以后,你会发现,它们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许,这就是读书的意义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诚不欺我。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