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啊,要问初二的必读书籍有哪些?这问题,你光列个单子,没劲透了。得聊聊,聊聊这年纪需要点啥,书又能给点啥。
首先,绕不开的,当然是语文课本里的那些。别翻白眼,我知道有些课文当时读着枯燥。可那些,是基础中的基础啊!比如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里头那些回忆,你看似散漫,但那字里行间透出的味道,那种对童年、对故人的情谊,甚至是对旧社会的批判,都是扎实的人生底色。现在读,可能只觉得几个故事好玩,比如阿长、比如藤野先生。等再大点,或者经历些事儿,再回头翻翻,保准有不一样的感受。当年我初二读的时候,就觉得“怎么这么啰嗦?”现在嘛……只想感叹先生的文字功力,和那份深沉的情感。

还有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这本,怎么说呢,太残酷了。一个铆足了劲想凭力气过好日子的车夫,一步一步被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旧社会给毁了。从最开始的意气风发,到最后的麻木、堕落。读的时候,心真的揪着疼。这书让你知道,生活不是童话,有时候会把你往死里拽,拉进泥潭。但它也让你看到,曾经有过那么一个鲜活、有盼头的灵魂。这对一个开始对社会有模糊认知的初二孩子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清醒剂。
外国文学呢?初中语文课本里通常会选一些片段,比如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啊,这老先生的脑子怎么长的?写那么多奇奇怪怪又好像真有其事的冒险故事。这本书,就是点燃想象力的火把!鹦鹉螺号,尼摩船长,深邃的海底世界……当年读得是魂儿都被勾走了,恨不得钻进书里跟他一起去冒险。这种书,不光是拓展知识,更是告诉你,世界大得很,未知的事物多得很,保持好奇心有多重要。
再往前一点的,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これも经典(日语混入,表示强调)。一个倒霉蛋,流落荒岛,硬是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从一无所有,到建立起自己的小王国。这书,讲的是生存、是坚持、是乐观。在物质不那么匮乏的今天,可能体会没那么深,但那种不放弃的精神,哪个年纪不需要?特别是在初二这种可能遇到学习困难、人际烦恼的时候,看看鲁滨孙怎么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挺励志的。
除了课本里的,或者和课本关联紧密的,我觉得有些书是滋养心灵的。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随便哪一本,比如《人间草木》。他的文字,太舒服了!不紧不慢,好像一个慈祥的老爷爷坐在那里跟你拉家常。写吃的,写景儿,写身边的人和事,都是那么有滋有味。没有大道理,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但就是能让你静下心来,感受生活里那些细微的美好。初二的孩子,心里有时候挺燥的,看点汪曾祺,清凉一下。
还有史铁生先生的文字,《我与地坛》,这篇太有名了。一个年轻人,突然遭遇变故,坐在轮椅上,思考生命、死亡、亲情、孤独。文字里有痛苦,有挣扎,但更有超越苦难后的宁静与深刻。读的时候,会觉得压抑,但读完,心里又会升腾起一种敬意,一种对生命更深的理解。这对于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以后要干什么”的初二少年来说,是份厚重的精神食粮。可能一次读不懂,没事,先读一部分,知道有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人,写了这么了不起的文字,把种子埋下就行。
别光盯着文学。初二,该开始看看更广阔的世界了。科普类,俞敏洪老师推荐过的《万物简史》(比尔·布莱森著)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书,有趣得要死!讲宇宙怎么来的,地球怎么形成的,生命怎么演化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什么都沾点,但讲得一点都不枯燥,全是好玩的故事和奇闻逸事。读这本书,就像坐着时光机在知识的海洋里冲浪,能极大满足这年纪孩子爆炸式增长的好奇心,让他们知道,原来科学这么酷!而且,了解点这些基础知识,对理解世界运行的规则大有裨益。
历史呢?传统的历史书可能略显枯燥。可以找一些讲故事式的历史普及读物。比如一些写名人传记的书,非快餐式的,有深度的那种。看看历史上的那些牛人,他们是怎么成功的,又是怎么失败的。读历史,不光是记住时间地点人物,更是读人性,读规律。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甚至预测未来。
当然,书单这东西,千人千面。上面说的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是我自己觉得在那个年纪读了会有收获的,或者希望那个年纪的我能读到的。最关键的,是让孩子自己去翻、去挑。带他们去图书馆、去书店,让他们自己去书架前瞎逛。有时候,一眼看中的书,可能就对了胃口。
《小王子》?对,这本也是个宝。别觉得幼稚,它大人小孩都适合。里面的道理,简单又深刻,关于爱、责任、友情、孤独。初二的孩子,感情开始细腻复杂,读读这本,也许能帮他们理清一些小情绪,懂得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东西。那句“你为你的玫瑰付出的时间,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唉,多少成年人都不懂的道理。
还有,别忘了诗歌。诗最能打动人心,也最能磨炼语感。可以读读唐诗宋词,或者现代诗,比如顾城、海子(虽然有点沉重,但他们的诗干净、纯粹)。读诗不求甚解,先感受那份意境、那份美。
总之啊,初二的必读书籍,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清单。重要的是,读什么能让孩子对阅读这件事不反感,甚至产生兴趣;读什么能让他们的心智有所成长,视野有所开阔;读什么能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面对困惑和挑战时,心里有个角落能找到慰藉或力量。
所以,我的建议是,从课本延伸出去,搭配一些有趣味的科普、一些有深度的故事、一些能触动心灵的文字。别怕孩子说“看不懂”,看不懂没关系,先接触,留个印象。阅读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重要的是,现在,就开始跑起来。别逼,但要引导,要示范。家里书香气浓一点,孩子自然会受到熏陶。
最后想说,那些书,不仅仅是“必读”的任务,它们是通往不同世界、不同人生的门。初二,正是开始推开这些门看看的时候。推开一扇,说不定就此改变了他看世界的方式呢。值不值?太值了!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