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说到初中必读的书籍,这事儿真挺让人挠头的。学校给个单子吧,看着可能有点儿“远”;自己随便找吧,又怕错过点啥。但话说回来,哪个年纪不是在跌跌撞撞中找方向呢?初中,那可真是个——怎么说呢?——又嫩又想装老的年纪,世界突然在你眼前铺开得有点儿大,又有点儿模糊。这时候,有那么几本书,真的能像个老朋友,或者一面镜子,或者干脆就是扇窗户,让你喘口气儿,往外看看,往里瞧瞧。
所以,必读?我觉得与其说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不如说是这个年纪值得去“遇见”的那些书。遇见了,可能瞬间觉得“啊,原来是这样!”;可能觉得“这写的啥呀,跟我没半点关系!”;也可能当时没啥感觉,却在往后某个猝不及防的瞬间,书里的某个画面、某个情绪,突然蹦出来,让你心里一动。

咱别说什么大道理,就聊聊那些我心里觉得,哦,如果在初中时候,能好好翻翻,大概率不会亏的那几本。
首先,绕不开的肯定是那些经典。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当然能帮到考试最好),而是因为它们真的沉淀了点东西。比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哎,我知道,一提鲁迅,好多人可能脑子里就冒出“背诵全文”四个大字,瞬间头大。但你撇开那些应试的包袱,真正去读读《朝花夕拾》里的文字,那种淡淡的、带着点儿体温的回忆,写阿长,写藤野先生,写范爱农……哎呀,你有没有过那样的时候,突然想起童年(或者少年)的某个片段,某个已经不再见的人,心里有点酸,又有点暖?鲁迅写的就是那种感觉,只不过他写得太好了,好到能把我们心里那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全都变成熨帖又锋利的文字。那不只是怀旧,那里面有他看世界的眼神,有他对人的理解。再比如《故乡》里的闰土和“我”,那种少年玩伴渐行渐远的疏离感,长大了再看,哎,是不是太真实了点?初中读,或许觉得有点远,但那种时代变迁下人的无奈和隔膜,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形式变了。
还有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这部小说,啧,写得真是…怎么说呢?太“接地气”了!祥子,一个拉洋车的小伙子,身上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攒钱买车,跌倒了再爬起来,再攒钱,再跌倒……看着他,有时候真替他急!他的那些希望啊,挣扎啊,最后怎么一点点儿被那个操蛋的世界给磨平了棱角,变成一滩烂泥。读这本书,你可能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生活有时候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有回报的,它可能特别残酷,特别不讲理。但祥子身上最初的那股“韧劲儿”,那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难道不值得我们去体会吗?它让你看到社会的另一面,让你去思考,去感受那种底层人物的悲欢。这可比那些光鲜亮丽的故事,更有嚼劲儿,虽然读完了心里可能堵得慌。
转个频道,来点儿温情的?林海音先生的《城南旧事》。这本书,简直是为那个年纪量身定做的吧?小英子的视角,看大人的世界,看惠安馆的疯女人,看宋妈,看爸爸的花儿落了…一切都是那样朦朦胧胧,带着孩子特有的滤镜。不理解大人们的烦恼,不理解生离死别,但那些画面、声音、气味,却深深地印在心里。读这本书,你好像也变成了小英子,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晃悠,看那些有点奇怪又有点可爱的人和事。它不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道理,就是把那些成长中的“第一次遇见”和“第一次告别”轻轻地讲给你听,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温暖,特别触动人心。
别光盯着中国书呀,世界的名著也得看看。儒勒·凡尔纳的那些科幻冒险故事,比如《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天呐,初中时候读这些,简直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诺第留斯号潜艇,尼摩船长,那未知的海底世界……读着读着,你好像也跟着阿罗纳克斯教授一起潜入了深海,看到了平时想都不敢想的奇景。这些书不光是讲故事,它们里面充满了科学的想象力,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在那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这些书简直是最好的催化剂,让你觉得,哇,原来世界这么大,有这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而且凡尔纳的故事写得引人入胜,紧张刺激,一口气读完,爽!
说到冒险和成长,怎么能忘了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和哈克,这两个小家伙的故事,简直是少年叛逆、渴望自由的缩影。逃学、探险、发现宝藏、假装死去参加自己的葬礼……这些事儿,哪个初中生没偷偷想过一两件?他们的故事充满了童趣和野性,但又不只是胡闹。尤其哈克,他跟着“黑娃”吉姆一起逃亡,过程中遇到的那些人和事,让他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什么是对错,什么是人性的善良和丑恶。这本书可不是简单的儿童读物,它触及了种族歧视、奴隶制等很严肃的问题,但马克·吐温写得特别巧妙,让你在读一个有趣故事的同时,心里会留下一些深刻的疑问和思考。读完你可能会觉得,原来世界不像大人说得那么简单,有很多复杂甚至阴暗的东西,而你要自己去分辨,去做选择。
再来本不那么“硬”的,带着点哲学味儿但又特别美的——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这本书,哎呀,真是个小小的奇迹!文字不难,故事也简单,就是一个飞行员掉在沙漠里,遇到了一个小王子的故事。可是读进去,那些关于玫瑰、关于狐狸、关于驯养、关于责任的话,简直太戳心了。“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这句话,你初中读可能觉得有点道理,但等你再长大一点,经历了一些事,再回头读,可能就直接泪崩了。它用最纯净的语言,讲了最深刻的孤独、爱、责任和失去。在那个开始对世界感到迷惑、感到孤独的年纪,遇到小王子,就像遇到了另一个自己,或者一个能理解你的灵魂。
还有一些,可能没那么“必读”,但我觉得值得推荐的。比如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一个不漂亮、没背景的姑娘,怎么靠着自己的尊严和坚持,去追求独立和真爱?简爱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那种“我贫穷、卑微、不美,但我有我的灵魂”的底气,太能给青春期那些有点自卑、有点迷茫的姑娘力量了!
甚至可以去看看一些诗集。不是让你去咬文嚼字,而是去感受文字的节奏和意境。比如艾青的诗,郭沫若的诗,或者像泰戈尔的《飞鸟集》那样,短短的,像格言又像散文诗,读起来没有压力,却能让你在某个瞬间觉得,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诗歌有时候就像音乐,你不需要完全理解歌词,但旋律和氛围对了,就能打动你。
所以,初中必读的书籍有哪些?我列了这些,可能跟你学校发的单子有重合,也可能有些不同。重要的是,别把它们当成任务。把书打开,翻上几页,看看有没有哪句话、哪个故事抓住了你。抓住了,就读下去;没抓住,也别强求,可能只是时候未到。
阅读这事儿,不是为了给别人的书单打勾,是为了给你自己的世界里,点亮几盏不一样的灯,或者,至少,多打开几扇窗。在这个充满变化的年纪,多看看别人的故事,多听听不同的声音,你才能慢慢找到你自己的方向,长成你自己的样子。别怕有些书读不懂,也别怕有些书读了不喜欢。每一次翻开书页,都是一次新的可能。去吧,去书海里闯闯,你总会找到属于你的那一片小岛。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