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推拿,手里的书可不能瞎买,市面上琳琅满目,挑对的,事半功倍;挑不对,可能就堆在角落里吃灰了。我琢磨着,这推拿这玩意儿,不能光看热闹,得看门道。有些书,那是真正能让你摸着石头过河,让你把手指头练得跟有智慧似的,有些书嘛,就是纸上谈兵,看完了还是两眼一抹黑。
要是让我说,学推拿,最最最基础的,得从《黄帝内经》说起。我知道,很多人一听《黄帝内经》就头大,觉得是古籍,生涩难懂。可你想想,推拿这技术,它根儿上是中医,中医的祖宗就是《黄帝内经》。里头讲的阴阳、五行、经络、穴位,那都是推拿的理论基石。你不懂这些,光练手法,那跟无头苍蝇没啥两样,最多是按压,谈不上治病养生。我刚开始学的时候,也是觉得《内经》难啃,但硬着头皮看了,再结合着看一些导读类的,你会发现,哎呀,这老祖宗的智慧,真是牛!理解了“天人合一”,理解了“形神合一”,你再看推拿,就不只是在“揉”和“捏”,而是带着一股“气”在里面走了。

再往细了说,《中医基础理论》这套书,绝对不能少。很多大学教材,比如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那几本,都写得挺扎实。它能系统地帮你梳理中医的整个知识体系,经络学、脏腑学、病因病机等等,这些都是推拿师的“内功”。没内功,光会“外功”(手法),那劲儿就不够。我接触过一些所谓的“推拿大师”,手法确实漂亮,但一问起理论,就含糊不清,这种,说实话,我心里总有点打鼓。
手法方面,我个人强推《推拿学》,通常是高等中医院校的教材版本。这类书,往往会把各种推拿手法,比如推、拿、揉、按、摩、点、颤、抖等等,拆解得非常细致。从每个手法的定义、作用、操作要领、适应症、禁忌症,都说得明明白白。很多书还会配上插图,甚至是示意图,告诉你手该怎么摆,力道往哪儿使。我当年就是靠着这些书,一遍遍地对着镜子练,生怕自己的动作不到位,走了形。《中医推拿学》,同样是个不错的选择,很多作者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多看几本,对比一下,你会吸收得更全面。
还有一类书,是针对特定病症的推拿疗法。比如,《颈肩腰腿痛推拿疗法》,这种书就非常实用。如果你想专门解决某方面的问题,比如办公室久坐的肩颈酸痛,或者老年人的腰腿疼痛,这类书能给你提供具体的方案。它会告诉你,针对颈椎病,应该怎么找到穴位,用什么手法,力道多大,推多久。我给家人朋友做推拿,很多时候就是翻出这种书,对照着来,效果往往比瞎揉好太多。《常见病推拿图解》,也是这类书的代表,图多字少,直观明了,特别适合初学者。
《穴位按摩图典》,这绝对是很多人的案头必备。它不是纯粹的推拿书,但对于推拿师来说,精准定位穴位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一本好的穴位图典,会把全身的穴位,按照经络或者部位,清晰地标注出来,告诉你每个穴位的位置、主治、按摩方法。我买过好几本,有的图特别清晰,有的解释特别到位,挑一本你看着顺眼的,天天翻,翻到烂,那才叫学到家。
还有一个我比较看重的,就是《脏腑推拿》系列的书。这个就比较进阶了,讲究的是通过体表的推拿,来调理内在的脏腑功能。比如,调理肝脏,调理脾胃,调理心肺。这需要更深的理论功底和更精细的手法。市面上这类书相对少一些,但一旦找到,绝对是宝藏。我记得有本《腹部推拿疗法》,讲得就非常细致,如何通过腹部的经络和穴位,来改善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读了之后,感觉自己好像找到了身体的“秘密通道”。
当然,光有书还不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建议,在看书的同时,一定要多找机会去实践。比如,在家人朋友身上试试,或者去一些正规的推拿馆、养生馆,找老师傅观摩学习。光看不练,书上的字就跟你没关系。另外,跟着视频教程学,也是个不错的补充。但记住,视频教程只是辅助,它帮你建立一个初步的形象,最终还是得靠书本来夯实理论,靠自己的手去体会。
我个人认为,有些国外的推拿、按摩书籍,比如瑞典式按摩、深层组织按摩等,也可以适当参考。虽然中医推拿和它们有不同的理论体系,但在手法上,很多地方是相通的,比如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等。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也能开拓思路。
最后,我想说,学习推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想着一口吃个胖子。从最基础的理论和手法开始,慢慢深入。选择适合自己当前阶段的书籍,一点点地积累,你会发现,你的手,真的会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有智慧。别被那些“快速学会推拿秘籍”给骗了,推拿这玩意儿,需要的是耐心、细心、和对身体的敬畏之心。你用心去读,用心去练,总会找到属于你的那本“通关秘籍”。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