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说清楚,没有一本神书能让你一步登天。物理这东西,拼的是理解,是逻辑,是死磕。书只是工具,帮你搭框架,指方向,给养料。但那个消化吸收,融会贯通的过程,得你自己来。
所以,选书得有点策略。你现在是啥水平?是刚入门,连牛顿三定律都觉得玄而又玄?还是基础还行,想冲刺高分,挑战点难题?这不一样,对书的需求也天差万别。

如果你是小白一个,或者之前物理就没学明白,那概念清晰、讲解透彻的书是你的首要目标。别上来就奔着那些号称“高考必备”、“冲刺满分”的习题集去。那玩意儿是用来练手的,不是用来启蒙的。概念都没立起来,题做得再多也是空中楼阁,一推就倒。
我个人比较推崇一些老牌的、体系性强的书。比如《教材帮》这一类的,它们往往能把课本里的知识点掰开揉碎了讲,而且会配上一些基础的例题,告诉你这个知识点是怎么用的。它们的好处在于循序渐进,不会一下子给你太大压力。而且排版通常比较友好,字大行稀,看起来没那么密恐。啃这种书的时候,一定要边看边想,手里拿支笔,把那些感觉没完全懂的地方圈出来,反复琢磨。甚至可以自己尝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书上的概念。
再上一个台阶,基础有了,想深入理解,构建知识体系了。这时候,你可能需要一些讲解更严谨、更成体系的书籍。有那么一套书,名字叫《高中物理奥赛培训教程》,里面有个舒幼生老师的版本,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虽然名字带“奥赛”,但它的第一册、第二册(力学和电磁学)的基础部分,对普通高考学生来说也极具价值。它讲概念,讲物理思想,讲那种“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逻辑链条,讲得特别深刻。读他的书,你会感觉物理不再是一堆公式,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当然,这本书的难度是有的,需要你静下心来,可能一个概念、一个推导就要磨半天。但如果你真能啃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对物理的理解完全上了一个档次。那些看起来复杂多变的题,在你眼里可能就没那么神秘了,因为你抓住了它的本质。
好,概念和基础体系都差不多了,接下来呢?刷题!物理嘛,光看不练假把式。市面上的习题集浩如烟海,什么《金榜题名》、《五三》(《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等等,都是大名鼎鼎的。这些书的题量绝对管够,而且覆盖的题型也非常全面。选一本你看着顺眼的,坚持做下去就好。
但记住,刷题不是盲目地做。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做完题的那个过程。一道题做对了,也要想想为什么是对的,有没有更巧妙的方法?做错了,那就更好了!错误是最好的老师。你要追根溯源,找出自己是哪个概念没弄懂,哪个环节想岔了,是受力分析错了,还是运动过程理解偏了?甚至是不是数学计算出了问题?把错题整理起来,定期回顾,这比你漫无目的地刷十倍的题都管用。
关于习题集,我觉得可以备两类:一类是基础巩固型的,帮你把刚学的知识点趁热打铁练熟;另一类是综合拔高型的,里面会有一些压轴题、创新题,帮你打开思路,冲击高分。比如像一些针对强基计划或者竞赛入门的书,它们的题目有时候会给你一些意想不到的启发。但别一开始就硬刚这种难度的,容易打击信心。
还有一点,很多书里会有详细的解析。别一看不会就看解析!这等于自断生路。遇到难题,先自己绞尽脑汁,甚至可以放一放,过几天再来看。那种苦思冥想后突然灵光一现的感觉,那种醍醐灌顶的瞬间,是任何解析都给不了你的。实在想不出来,看解析也要有技巧,不是简单地把步骤抄一遍,而是要看懂解析的思路,为什么它会这么想?这种思路我下次能不能模仿?
除了传统的纸质书,现在网上也有很多优质资源。一些大学物理系的公开课(比如清华、北大、浙大等),一些优秀的B站up主的讲解视频,有时候能帮你从另一个角度理解问题。它们可以作为你读书的补充和辅助。但切记,不能替代系统的书籍学习和大量的动手练习。
说到底,自学物理这条路,走得多远,走得怎么样,最终取决于你自己的投入和坚持。书嘛,就是你的弹药和地图。挑几本适合你当前阶段、内容扎实、讲解清晰的,然后就一头扎进去,死磕到底。别怕困难,别怕反复,更别怕犯错。每一个搞懂的概念,每一道独立解决的难题,都是你物理功力实打实的增长。
这条路可能孤独,可能枯燥,但当某一天,你突然对某个物理现象恍然大悟,或者一道困扰你很久的题迎刃而解时,那种成就感,绝对是无与伦比的。所以,选好你的武器,然后,去战斗吧!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