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我家那会儿刚上初一,书桌上就多了这么几本“指定阅读”。看着那略显泛黄的纸张,或者新得扎手的新版,心里就嘀咕,现在这孩子,多忙啊,语数外物理,还有各种兴趣班,哪有时间安下心来读书?再说,这些经典,他们真能读懂?能读进去吗?心里头犯嘀咕,可又知道,这事儿不能落下。
先说那本《西游记》吧。哎呀,这个经典!你说谁没听过孙猴子的故事?可听故事是一回事儿,自己捧着书,一句一句地读,又是另一回事儿。初一的孩子,正是半大不大的年纪,心里头藏着点叛逆,又对世界充满好奇。孙悟空那一路的折腾,他的不服管,他的聪明劲儿,他的七十二变,哪个孩子不喜欢?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远不止这些。你读着读着,会看到唐僧的执着(有时候是迂腐),猪八戒的小毛病(贪吃、好色、懒惰),沙僧的任劳任怨。这些人物,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特别真实。你会开始思考,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的选择带来了什么?这个取经的过程,不就像我们人生的旅途吗?充满了困难、诱惑,也充满了成长。别把《西游记》只当神话故事看,它里面藏着太多关于人性、关于坚持、关于团队的道理。我跟我家孩子聊,说你看孙悟空,再牛也有搞不定的时候,也得靠团队,靠菩萨帮忙。这不就是告诉我们,人不能总靠自己硬扛吗?得学会合作,学会求助。这书,读一遍有读一遍的滋味儿,小时候看热闹,大一点看门道。初一读,是打基础,是种兴趣。

再来一本,《骆驼祥子》。说实在的,我第一次读这本,心里是堵得慌。老舍先生的笔,真狠啊,把一个旧北京底层的生活,一个普通人的挣扎,写得那么透彻,那么无情。祥子,一个多勤恳、多有梦想的小伙子,就想靠自己的力气挣一辆自己的洋车。这愿望多朴实啊,可命运呢?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希望破灭,最后把他摧毁了。读这本书,不是为了让孩子悲伤,是为了让他们看看,苦难是什么样的,旧社会是什么样的,人在绝境中可能变成什么样。这跟他们现在的生活天差地别,但这种对比太重要了。让他们知道,自己现在拥有的幸福,不是凭空来的;让他们知道,社会有阴暗面,人生有不如意的时候。理解苦难,理解不幸,是一个人成熟的必经之路。老舍先生的语言,那叫一个地道,带着北京的土味儿,又那么生动,那么有力量。读《骆驼祥子》,也是读老北京的风情,读那份儿人情冷暖。我家孩子读完,闷了好半天,问我,妈妈,人怎么会变成那样?我就告诉他,环境会改变人,绝望会压垮人,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也要保持善良,不要变成麻木的祥子。这书,读了,心里肯定不舒服,但值。
还有《朝花夕拾》。鲁迅先生写的,不是那些“闰土”“藤野先生”的批判性文章,是回忆自己少年、童年的散文集。哎呀,这本书温暖多了!像翻看一本老旧的相册。百草园,三味书屋,长妈妈,阿长……那些画面,带着露珠般的清新,又带着岁月沉淀的韵味。你看到一个不同于课本里那个横眉冷对的鲁迅,他也有调皮的时候,也有好奇的时候,也有对逝去亲人和朋友的怀念。读这本书,能让孩子看到,伟人也是从普通孩子长大的,他们也有烦恼,也有快乐,也有那些回不去的时光。它拉近了孩子与历史人物的距离,也让他们体会到回忆的美好与淡淡的忧伤。文字清澈,流畅,读起来特别舒服,像夏天傍晚的凉风。这种纯粹的文学之美,对初一的孩子来说,特别重要。
当然,必读书目里肯定不止这几本,还有《伊索寓言》、《名人传》之类的。寓言呢,是智慧的结晶,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什么狼来了,龟兔赛跑,这些故事简单,但背后的寓意能让人记一辈子。它教孩子辨别是非,理解简单的人生法则。《名人传》呢,罗曼·罗兰写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这三位伟人。看看他们怎么克服困难,怎么坚持梦想,怎么用生命去创造。这是一种榜样的力量,告诉孩子,伟大不是天生的,是靠奋斗,靠不屈不挠。虽然那些伟人的人生离孩子很远,但那种精神是共通的,是能激励人的。
说实话,让初一的孩子老老实实坐下来啃这些书,有挑战。他们更容易被短视频、网络游戏吸引。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得想点办法。可以一起读,可以讨论书里的情节和人物,可以鼓励他们把书里的想法写出来或者画出来。关键不是他们读得多快,也不是他们能不能把故事情节背下来,而是他们有没有被触动,有没有去思考。读完《骆驼祥子》,他能对身边清洁工多一份理解吗?读完《西游记》,他能在面对困难时多一份乐观吗?读完《朝花夕拾》,他能更珍惜自己的童年时光吗?这才是阅读的意义所在。
北京的初一必读书目,就像给孩子心灵的营养餐。它们经典,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它们丰富,涵盖了历史、社会、人性、情感的方方面面。这些书,也许不是他们最爱读的类型,但它们打开的那些视野,播下的那些种子,会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慢慢生根发芽。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也许会想起祥子的遭遇,更懂得珍惜;当他们面对选择时,也许会想起孙悟空的闯劲,多一份勇气;当他们感到孤独时,也许会想起鲁迅笔下的温情,心里多一份慰藉。
所以啊,别把这必读书目看成负担。它是馈赠,是力量,是让一个北京的孩子,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找到一些永恒的坐标,一些安顿心灵的角落。让孩子们去读吧,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这些书,会陪他们走很长很长的路。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