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书目阅读题及答案

“必读书目”这东西,多多少少都带着点强制的味道。你看,它前面冠着个“必”字,就好像不是你主动想去亲近的,而是上面规定了,你得读,而且读了之后,还得考。小时候,这“必”字在我眼里就是一种压力,压得本来可能存在的那么一点点阅读兴趣,都快熄灭了。书是好书吗?《红楼梦》、《西游记》、《呐喊》、《骆驼祥子》……哪个不是顶顶有分量的?可硬塞给你,再配上一堆挖空心思、恨不得把你脑子里所有可能跑偏的念头都揪出来的“阅读题”,以及那个唯一正确、不容置疑的“标准答案”,这滋味嘛,绝了!

那些年啊,为了应付考试,我们真是十八般武艺都使出来了。什么“概括段落大意”,得掐着字数,既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能超出给定的范围。人物分析?哦哟,那得背!记住谁谁谁是“典型形象”,代表了哪类人,又具备了哪些“复杂性”和“多面性”。至于那些描景抒情的段落,嘿嘿,不就是为了让你分析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嘛!排比?比喻?拟人?然后升华一下,表达了作者什么什么“深沉的思想感情”,或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说实话,很多时候,作者写那段话,可能只是随手一写,或者当时就觉得这景儿挺美,哪想得到几十年后,一群孩子得为了它绞尽脑汁,揣摩他“深沉的思想感情”到底有多深沉?

必读书目阅读题及答案

最要命的就是那个“答案”。一个萝卜一个坑,错了就扣分。可是文学这东西,它不该是活的吗?它不该是千人千面的吗?同样一句话,我在十五岁读和在二十五岁读,感受能一样?我在失意时读和在得意时读,理解能一样?可阅读题不这么看,它要的是那个“标准答案”,那个经过无数次“专家”研讨,“权威”认证过的答案。我们的“感受”,我们的“理解”,除非能严丝合缝地套进那个框框里,否则,对不起,算你跑题,算你错。

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次考《鲁滨逊漂流记》,题目问鲁滨逊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我写了“顽强、乐观、不放弃”,结果老师给的参考答案里有个词叫“殖民主义扩张精神”。当时我就傻了。啥?殖民主义?我读的时候可没往这想啊!我只看到一个倒霉蛋流落荒岛,然后努力活下去的故事,那种荒野求生的孤寂和挣扎,在我心里激起的是一种对生命韧性的敬佩。可它非得拔高到那个层面,把一个个人求生的故事,解读成宏大叙事的注脚。你说说,这阅读,是读文字本身,还是读别人嚼烂了喂给你的“解读”?

所以,很多时候,“必读书目”和它配套的“阅读题及答案”,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驯化,一种思维模式的规训。它教你如何去“正确”地理解一篇文章,如何去抓取那些“有用”的信息点,如何去组织一套“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这不能说没用,它确实是训练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但同时,它也在不经意间,磨平了我们感知文字最原始、最私密的那部分触角。我们学会了分析结构,学会了套用概念,却可能失去了那种读到一句好句子,突然就被击中,眼眶莫名湿润,或者忍俊不禁的冲动。那种感觉是没法写在答题纸上的,也没有标准答案来衡量它的“对错”。

现在回过头看,那些年被“逼”着读过的书,有些确实因为那些令人窒息的阅读题而留下了心理阴影,好久都不想再碰。但也有些,在离开了考场,离开了那些条条框框之后,突然就“活”了过来。比如《围城》。上学时只觉得钱钟书这个人说话真刻薄,方鸿渐真倒霉。后来自己工作了,经历了人情世故,再读《围城》,才品出了那种无处不在的尴尬、无奈、以及聪明人身上的那种迂腐和好笑。那些比喻啊,真是绝了!“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句话不再只是考点,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是你我身边,甚至就是我们自己的写照。这时候,哪里还需要什么阅读题来告诉你它的意义?意义就在你心里,在你的人生里,它自己就长出来了。

所以,关于“必读书目阅读题及答案”,我个人的看法挺复杂的。它像一道门槛,一个过滤器。有些人可能就此止步,被那些条条框框吓跑了,从此对经典敬而远之。但也有些人,也许是被迫走过了这道门,等到了门的另一边,才发现原来风景是这样的。只是这过程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我们对阅读最纯粹的热情。

我常常想,如果当年没有那些标准答案,没有那些恨不得把文章解剖到分子层面的阅读题,只是简单地鼓励孩子们去读,去分享读后的感受,去听听别人不同的想法,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是不是会有更多人爱上阅读?是不是那些书里的灵魂,能更自由地和我们的灵魂相遇?

当然,我知道,教育需要评估,考试是目前最普遍的方式。但评估的方式,真的不能再人性化一点,再灵活一点吗?能不能多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少一些填空和选择?能不能鼓励学生说出他们自己真实的感受,即使那种感受跟“主流”解读不太一样?

或许,真正的“阅读题”和“答案”,从来就不在试卷上。它们藏在我们读完一本书后,内心产生的涟漪;藏在我们因为书中的某个情节,对某个问题产生的新的思考;藏在我们合上书本后,看向这个世界时,那双悄然发生变化的眼睛。这,才是阅读最迷人的地方,也是任何标准化答案都无法触及的深邃。那些年我们费力去背去猜的“必读书目阅读题及答案”,说到底,不过是通往这个更广阔、更私人、更无法量化的阅读世界的,一块块敲门砖,或者,有时候,是一堆绊脚石。就看你怎么跨过去了。而跨过去之后,你会发现,那片无需标准答案的海,才真正值得你扬帆远航。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882.html

(0)
好好学习好好学习

相关推荐

  • 词语书籍推荐

    首先推荐的是《现代汉语词典》。这本字典几乎是人手一本的必备工具书,它收录的词条非常全面,释义也准确权威。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拿不准词语的意思时,翻一翻它准没错。除了查阅释义,《现代汉…

    2025年2月27日
    00
  • 初中课外书必读老师推荐

    初中的你们,正值青春年少,对世界充满好奇,也渴望汲取更多知识。阅读,无疑是通往更广阔世界的一把钥匙。今天,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份初中课外书必读清单,涵盖各个领域,希望能陪伴大家度过…

    2025年2月3日
    00
  • 5.6岁小朋友有什么书推荐

    首先,得先摸清自家娃的喜好。是喜欢恐龙啊,还是公主啊,抑或是对外太空充满好奇?投其所好是第一步,别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上来就灌输“名著”。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我女儿一开始对那些“深…

    2025年6月22日
    00
  • 《2024必读书单》

    新年新气象,也该给自己充充电啦!最近整理了一份2024必读书单,涵盖小说、人文社科、商业、科技等等,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在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这份书单不区分特定性别,适合所…

    2025年3月22日
    00
  • 出社会必看的书

    刚从学校出来,世界一下子变了张脸。课本里那些条条框框,那些“应然”的美好,砰地一声,碎在眼前的鸡毛蒜皮里。以前觉得懂点专业知识、成绩好就够了?呵,太天真。社会这所大学,教的完全是另…

    2025年5月3日
    00
  • 初中生必读书目十二本

    一、培养人文情怀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想要提升人文素养,这两类书籍必不可少。 1.《论语》:儒家经典,虽然是文言文,但其中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即使在现代社会也依然具有借鉴意…

    2025年3月4日
    00
  • 一年级必读书单推荐及亲子阅读指南

    步入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阅读,在这个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帮助孩子识字,更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一份精心挑选的书单,将为孩子开…

    2025年4月21日
    00
  • 各年级必读书目清单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适合阅读一些图画精美、文字浅显易懂的故事书,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绘本类:《猜猜我有多爱你》、《好饿的毛毛虫…

    2025年3月20日
    00
  • 樊登推荐底层逻辑的书

    先说说什么是底层逻辑。它指的是我们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拥有强大的底层逻辑,就像拥有了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通往成功的大门。而阅读,则是提升底层逻…

    2025年1月29日
    02
  • 财经类推荐书籍

    入门小白,从这里开始! 如果你是对财经完全没有概念,推荐从一些基础的、通俗易懂的书籍入手,建立对经济学和金融市场的基本认知。 《小狗钱钱》:别被名字迷惑,这本书虽然看似童话,但它用…

    2025年2月21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