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就是构建这个体系最便宜、最扎实的砖头。
别急着去搜什么“自动化测试从入门到精通”,那些书大部分是速成品,教你用个工具,API怎么调,跑个demo就完事了。这种书能让你快速上手,但永远无法让你成为高手。真正的好书,是能重塑你测试思维的书。

下面这些是我压箱底的宝贝,有些可能有点“老”,但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它能穿越时间,直击问题的本质。
第一层:心法篇 —— 打通你的任督二脉
如果你感觉自己每天就是个需求评审、写用例、执行用例、提bug的机器,那你看这几本,绝对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
《探索式软件测试》( Explore It! by Elisabeth Hendrickson)
这本书,简直是救我狗命的一本书。我刚入行那会儿,也以为测试就是对着需求文档,把上面的功能点挨个翻译成测试用例,然后像个机器人一样去执行。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才明白什么叫 真正的测试 。
它不是那种手把手教你点哪个按钮、写哪行代码的入门读物,恰恰相反,它更像一本武林秘籍,里面全是心法,讲的是面对一个复杂的、未知的系统,你应该如何像一个侦探一样,带着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去一步步揭开它的真面目。什么叫“基于旅游的探索”?什么叫“交替使用不同的测试视角”?这本书会给你一套完整的 探索式测试 的框架和技巧。
看完它,你再回头看你写的那些“步骤1、步骤2、预期结果”的用例,会觉得索然无味。你会开始在执行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那些用例永远覆盖不到的、藏在犄角旮旯里的深层次bug。
-
《软件测试的艺术》(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 by Glenford J. Myers)
老祖宗级别的书了。非常非常老,里面的例子可能都是COBOL语言写的。但是,你千万别因为它老就嫌弃它。我敢说,现在市面上90%关于测试思想的书,都是在给它做注脚。
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是颠覆了很多人一个根本性的错误认知: “测试是为了证明程序是对的” 。错了!Myer老爷子在几十年前就振聋发聩地喊出: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错误 !一个好的测试用,是能以最高的概率发现一个迄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
就这一个观念的转变,就能让你整个测试设计的思路焕然一新。边界值分析、等价类划分这些烂大街的概念,这本书里讲得才叫透彻,才叫直指人心。这本书很薄,花一个周末就能看完,但它带来的震撼和思考,可能会伴随你整个职业生涯。
-
《Google软件测试之道》( How Google Tests Software )
如果说前面两本是内功心法,这本就是顶级门派的实战录。你想知道像Google这样的巨无霸公司,是怎么处理海量代码的质量问题的吗?看它就对了。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打破了“开发”和“测试”之间的那堵墙。它告诉你,在Google,质量是 每一个人的责任 。它引入了软件工程师(SWE)、测试软件工程师(SET)和测试工程师(TE)这三种角色,你会发现,测试不再是那个在流程末端等着接盘的“下游工种”,而是深度嵌入到整个开发流程中的、推动质量内建的关键力量。
看完这本书,你可能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新的思考。是继续做业务测试专家(TE),还是转型成能写工具、写框架的测试开发(SET)?这本书会给你一个非常清晰的参照。
第二层:兵器谱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思维转变了,手上没活儿也不行。特别是你想往自动化、性能、更技术的方向走,下面这几本,是绕不开的。
-
《代码整洁之道》( Clean Code by Robert C. Martin)
“等一下,这不是一本写给开发的书吗?”
没错,但这正是我要推荐它的原因。太多测试工程师写的自动化代码,简直是一场灾难。变量名随便取,一个方法几百行,各种重复代码,别说让别人维护了,过两个月自己都看不懂。你写的测试代码,也是 代码 ,它也需要具备可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
拥有 代码洁癖 ,是你从一个“会用工具的测试”蜕变为“测试工程师”的必经之路。当你能写出让开发都挑不出毛病的整洁代码时,你在团队里的话语权,你懂的。这本书里关于命名、函数、注释、格式的原则,每一个都值得你用在你的自动化脚本里。
-
《xUnit Test Patterns: Refactoring Test Code》
这本书,是自动化测试的“天花板”读物。 非常厚,非常难啃,不适合初学者。
但是,如果你已经写了一两年的自动化,感觉自己的框架越做越臃肿,测试用例越来越难维护,各种“神秘的失败”(flaky tests)层出不穷,那这本书就是你的救星。它系统性地总结了单元测试和自动化测试中可能遇到的几乎所有“坏味道”(bad smells),并给出了对应的重构模式(patterns)。
什么叫测试替身(Test Double)?什么是桩(Stub)、什么是模拟(Mock)?什么时候该用数据驱动?怎么解决测试依赖的问题?这本书会给你一个体系化的答案。它不是教你用Selenium或者Playwright,它是教你 如何组织和设计你的测试代码 ,让它能活得更久,更有价值。
第三层:大局观 —— 从战术到战略的跃迁
当你既有思想,又有技术,你就要开始抬头看路了。一个优秀的质量保障专家,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
《持续交付:发布可靠软件的系统方法》( Continuous Delivery )
这本书是DevOps领域的圣经。它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如何通过构建一条自动化的 部署流水线(Deployment Pipeline) ,来快速、可靠、低风险地发布软件。
测试在这条流水线里扮演什么角色?它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割裂的阶段,而是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每一个环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组件测试、验收测试、性能测试……它们被精心编排在流水线的不同阶段,构成了一个强大的 质量门禁 体系。
这本书能彻底打开你的格局。你会发现,原来我们天天纠结的“什么时候提测”、“这一轮冒烟不通过怎么办”,在持续交付的体系下,都变成了需要被自动化解决的工程问题。你会开始思考,如何让测试 左移(Shift Left) ,更早地介入;如何让测试 右移(Shift Right) ,关注线上质量。
-
《凤凰项目》( The Phoenix Project )
最后推荐一本小说。对,你没看错,是一本技术小说。
这本书用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生动地讲述了一家传统企业如何通过引入DevOps和精益思想,走出困境、浴火重生的故事。它把IT运维、开发、测试、业务部门之间的各种冲突、甩锅、救火的场景写得活灵活现,你读的时候会忍不住拍大腿:“对对对,我们公司就是这样!”
读这本书,你不会学到任何具体的测试技巧,但你会收获更宝贵的东西: 同理心 。你会理解为什么开发总是抱怨需求变更,为什么运维对线上变更如此恐惧,为什么业务方总觉得IT部门是成本中心。当你能站在更高的视角理解整个软件交付的价值流,你才能真正地去推动质量文化的变革,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bug的发现者。
书单列了一堆,但最重要的还是去读,去想,去实践。别收藏了就放着吃灰。挑一本你最感兴趣的,啃下来,然后把学到的东西,哪怕只有一个点,用到你第二天的工作里去。这,才是读书的意义。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