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七年级。想想都觉得遥远,又好像昨天才发生。那时捧着那些必读书目,懵懂地以为这就是世界的全部了。现在回头看,那些书就像一个个路标,指向我性格形成的某个岔路口。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实话,那时候我真没看懂保尔·柯察金到底怎么“炼”的。只记得那些铿锵有力的句子,还有那种不顾一切的燃烧感。小孩子嘛,很容易被这种英雄主义点燃。但现在,再回想起来,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不同时代对“英雄”的不同定义。那时的英雄,是集体主义的象征,是理想主义的化身。而现在的我们,似乎更关注个体的价值,更注重自我实现。英雄,早已不是单一的模样。或许,真正的英雄,是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坚持自我,不放弃希望的人吧。小时候热血沸腾,长大了才明白,坚韧不是只有一种表达方式。

《西游记》,小时候只顾着看孙悟空七十二变,打妖怪,觉得热闹,好玩。长大后,才慢慢品出味道来。唐僧的执着,孙悟空的叛逆,猪八戒的市侩,沙僧的忠厚… 每个角色都带着人性的复杂。而且,你有没有发现,师徒四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不同侧面?我们都想成为无所不能的孙悟空,却常常不得不面对唐僧式的困境;我们都渴望自由,却又常常被猪八戒的欲望所困扰;我们都想做一个像沙僧一样忠诚的人,却又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力。取经路,其实就是人生路,充满挑战,也充满诱惑。小时候看的是神话,长大后看的是人生。尤其是孙悟空,他的成长和变化,不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吗?从桀骜不驯的猴王,到最终皈依佛门的斗战胜佛,他经历了多少挣扎和痛苦?他是不是也曾在某个午夜梦回,怀念花果山的自由自在?
《朝花夕拾》,鲁迅先生的文章,小时候读起来觉得枯燥,晦涩,有很多字都不认识。但现在,却觉得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他的文字像一把手术刀,锋利,尖锐,直指人性的弱点。尤其是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对麻木不仁的民众的嘲讽,读起来让人不寒而栗。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敢于说真话,敢于揭露社会的黑暗面。他的文字,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思考,去反抗。说真的,小时候读鲁迅,是一种任务。现在读鲁迅,是一种需要。因为他的文字,能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这个世界。特别是《藤野先生》, 那种师生情谊,那种对弱小民族的同情,读来令人动容。
还有冰心的《繁星》《春水》,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那些短短的小诗,清新,隽永,充满哲理。冰心奶奶用她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母爱,童真,自然,这些美好的事物。她的文字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在那个懵懂的年纪,她的诗句,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在再读这些诗句,依然能感受到那种纯真和美好。只可惜,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我们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去感受这些简单的快乐。
对了,还有《童年》。高尔基笔下的阿廖沙,命运多舛,童年充满了苦难。但他并没有被苦难打倒,而是坚强地活了下来。他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在逆境中生存的力量。小时候读这本书,更多的是同情阿廖沙的遭遇。长大后,才明白,苦难也是一种财富。正是那些苦难,塑造了阿廖沙坚韧的性格,让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人。而我们,也应该从他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这些七年级上册必读书目,或许已经有些过时,但它们所蕴含的价值,却是永恒的。它们不仅仅是书,更是我们青春期的见证,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路标。它们陪伴我们走过懵懂的少年时代,也影响着我们未来的道路。它们教会我们如何思考,如何看待世界,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多年以后,当我们再次翻开这些书的时候,或许会想起那个曾经稚嫩的自己,想起那些曾经的梦想,想起那些曾经的感动。而这些回忆,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这些书就像老朋友,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总能带来新的感悟和启迪。也许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吧。所以,阅读真的太重要了,它会潜移默化地塑造你,让你成为一个更丰富、更有趣的人。永远不要停止阅读,永远不要停止思考。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