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线那头,要么是冰冷的“嘟嘟”声,要么是更冰冷的一句“不需要,谢谢”。日复一日,感觉自己就是个被编程的机器人,重复着同样的话术,迎接大概率的失败。然后,你看了一些所谓的“销售大神”分享,告诉你只要“心态好”、“有激情”,就能签单。
别信那些。都是扯淡。

没有正确的方法论和深刻的人性洞察,激情和心态,不过是让你在错误的道路上跑得更快一点的燃料,消耗得也更快。
我打了快十年的销售电话,从卖几百块的软件到几十万的解决方案,从被客户骂到狗血淋头到跟客户在电话里谈笑风生。这期间,真正让我脱胎换骨的,不是公司的培训,不是那些打了鸡血的口号,而是几本被我翻烂了的书。
今天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推荐语,就聊聊几本真正能把你从“电话僵尸”变成“电话猎手”的家伙。它们不是什么灵丹妙药,更像是武器库里的几把趁手家伙,你得自己去磨,去练。
第一本:你的“圣经”,也是你的“入门砖”——《SPIN销售法》
这本书,我敢说,是所有做B2B电话销售,尤其是大客户销售的根基。如果你只打算读一本,就读它,尼尔·雷克汉姆的这本《SPIN销售法》。
为什么?
你以为电话销售是比谁嘴皮子利索?比谁更能说?大错特错。那叫推销,不叫销售。低级的销售才不停地介绍产品有多牛逼,客户早就听腻了。
《SPIN销售法》的核心,就一个字:问。
它不是教你一套话术,让你变成一个只会背稿子的机器人,恰恰相反,它是在重塑你的销售大脑,让你明白一个真正牛的销售,是通过高质量的提问,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引导客户自己说出需求,最后客户自己把自己说服了。
- S(Situation Questions):背景问题。 别一上来就推销。先了解情况。“您目前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这个流程有多少人参与?” 这是热身,是建立信任。
- P(Problem Questions):难题问题。 找到对方的痛点。“现在这个方法,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吗?” “效率上有没有觉得可以提升?” 让他开始抱怨,抱怨就意味着机会。
- I(Implication Questions):暗示问题。 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步。把小问题放大,让他意识到这个“不方便”会带来多大的麻烦。“效率低会影响项目交付周期吧?那会不会影响客户满意度?” “人工操作多,出错的风险高,万一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看到没?你在给他 制造焦虑 ,让他觉得“卧槽,这事儿不解决不行啊”。
- N(Need-Payoff Questions):需求-效益问题。 别直接说“我的产品能帮你”,而是问:“如果有一个方案,能把效率提高50%,让您的人工成本降低三分之一,这对您的部门价值大吗?” 让他自己说出拥有解决方案后的美好画面。
这本书你看完,可能刚开始打电话会很不适应,因为你习惯了说,而不是问。但你只要坚持用,哪怕生搬硬套,三个月后,你会发现,电话那头的客户,开始愿意跟你聊了,不再是你说十句他回一句“嗯”。他会把你当成一个顾问,一个能帮他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一个只想赚他钱的推销员。
记住,SPIN是内功,不是招式,需要慢慢体会。
第二本:让你看透人心的“妖书”——《影响力》
如果说《SPIN销售法》是你的作战地图,那罗伯特·西奥迪尼的这本《影响力》,就是教你看懂地图上那些符号背后的人性逻辑。
这本书压根就不是一本销售书,它是一本社会心理学著作。但它里面的每一个原则,用在电话营销里,都堪称核武器。
这本书会告诉你,人为什么会在无意识中就做出某些决定。
- 互惠原则 :为什么你在电话里先给对方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行业信息,或者一个小小的解决方案建议,对方就更难拒绝你接下来的请求?因为人情债难还。
- 承诺和一致 :为什么你在电话开头,让对方做一些微小的、正面的回答(“您也希望公司业绩越来越好,对吗?”),他后面就更倾向于同意你的大观点?因为人人都想保持言行一致。
- 社会认同 :为什么你说“您同行业的XXX公司,跟您规模差不多,他们用了我们的方案后,成本降低了20%”会比你空谈产品功能有效得多?因为人们喜欢随大流,特别是跟自己相似的“大流”。
- 喜好 :为什么你花点时间研究一下客户的背景,在电话里找到一个共同点(比如是老乡,或者都喜欢某支球队),成交率会莫名其妙地提高?因为人们更愿意跟自己喜欢的人做生意。
- 权威 :为什么你在介绍时,可以说“我们是XX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之一”或者“我们的技术顾问是XX大学的客座教授”?因为人们倾向于服从权威。
- 稀缺 :为什么“这是我们这个季度最后两个优惠名额”这种老掉牙的话术,至今依然有效?因为它触动了人性中对“失去”的恐惧。
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后背发凉。你会发现自己生活中处处都是被这些原则操控的痕迹。同时,你也会明白,在电话里,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是一个触发器。《影响力》不是教你诈,而是让你更科学、更优雅地去引导客户。
第三本:让你说话“带钩子”的实战手册——《掌控谈话》
这本书又名《永不妥协》,作者克里斯·沃斯,一个前FBI人质谈判专家。
你可能会说,我又不是跟绑匪谈判,看这个干嘛?
那你就错了。电话那头那个对你充满戒备、随时准备挂电话的客户,跟一个不合作的人质劫持者,在心理状态上,何其相似?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教你如何在信息极度不对称、对方充满敌意的情况下,建立沟通,获取信息,并最终达成目的。
它里面有几个技巧,简直就是为电话销售量身定做的:
- 标记(Labeling) :“听起来,您似乎对现在的供应商不太满意?” “听上去,您好像觉得这个预算有点高?” 这不是在质问,而是用一种试探性的语气,说出你观察到的对方的情绪或想法。对方一旦回答“是”,你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就拉近了。
- 重复(Mirroring) :简单到不可思议,就是重复对方最后说的几个关键词。比如客户说“我们最近预算很紧张”,你就用疑问的语气重复:“预算很紧张?” 然后闭嘴。你会惊奇地发现,对方会开始自动给你解释,为什么紧张,紧张到什么程度。
- 战术性同理心(Tactical Empathy) :这不是简单的“我理解您”,而是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他的困境和情绪,并表达出来。“王总,我完全明白,年底了,各个部门都在要预算,您这边压力肯定很大。” 这句话一出,对方的防备心立刻就能卸下一半。
- 校准问题(Calibrated Questions) :多用“如何”和“什么”开头,而不是“为什么”。“为什么不买?”这是质问。换成“要达到您的要求,我们的方案还需要具备什么?” 这就把问题抛给了对方,让他给你指路。
《掌控谈话》教的不是话术,而是一种沟通姿态。它让你在电话里,从一个乞求者,变成一个掌控节奏的引导者。它让你的声音,变得有力量,有温度,也更有穿透力。
结语,但不是结尾
书单可以列很长,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先把这三本吃透,你的电话销售水平,绝对能上一个甚至几个台阶。
- 《SPIN销售法》 是你的 骨架 ,搭建你的逻辑和流程。
- 《影响力》 是你的 血肉 ,让你理解驱动客户决策的底层代码。
- 《掌控谈话》 是你的 神经系统 ,让你在实战中能灵活反应,感知对方的情绪。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别指望看完书就成了神。真正的成长,永远是在挂掉一个又一个电话后,在夜深人静时,复盘今天哪个问题问得不好,哪句话说得太急,然后默默打开书,找到对应的章节,再看一遍。
明天,拿起电话,继续。
这才是电话营销这本书,最难读,也最值得读的最后一章。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