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考课外书是哪些

说实话,高考语文考的哪是你死记硬背了几本书?考的是你的阅读理解能力,你的写作功底,说到底,是你跟文字打交道、跟思想碰撞了多少年留下的痕迹,是你肚子里那点儿文化底蕴、脑子里那点儿思考深度。书嘛,它是工具,是养料,不是标准答案本身。

但你说一点儿课外书都不沾,指望光凭课本那点儿东西去屠榜?那也太天真了。课本是基础,像骨架,可血肉呢?灵魂呢?那得靠课外阅读来填补,来滋养。所以,咱们不说“必考”,说“极有可能给你加分、让你开窍、让你在考场上比别人多一份底气”的书,这听着是不是更靠谱点儿?

高考必考课外书是哪些

要拆解这事儿,得从高考语文考什么说起。它考现代文阅读,考古诗文阅读,考语言文字运用,更要命的是,它考写作。这作文,可不是瞎编乱造就能得高分的,它要你有观点,有论据,有逻辑,有文采。这些玩意儿,你光盯着模拟题是练不出来的,得从书里淘。

所以,哪些书或者说,哪些类型的书,对这个过程特别有帮助?

首当其冲的,肯定是那些构建你文学素养语感的。

你想想,阅读理解里那些佶屈聱牙的句子,那些藏着掖着的深意,你没见过足够多高级的中文表达,没感受过不同作家的行文风格,你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读懂?这时候,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就派上用场了。鲁迅的文章,尤其是那些杂文,句句是刀,字字见血,读起来那叫一个提神醒脑,让你知道文章还能这么写,思想还能这么深刻犀利。他的小说,《呐喊》、《彷徨》里的故事和人物,是理解那个时代、理解国民性的重要窗口,作文里引用不要太多哦。还有像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钱钟书的《围城》,这些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描写的社会现实,展现的人情冷暖,都是绝佳的写作素材。你看,写“选择与命运”,写“个人与时代”,写“人性”,这些书里全是活生生的例子。关键是,读他们的文字,那种凝练、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潜移默化中就会影响你的语感,让你的句子变得不一样。

再往远了说,中国古典文学和哲学思想,这块儿是真硬骨头,也是真文化底蕴的根基。

别以为古文只考课本那几篇,高考古文阅读理解选的篇目,很多你听都没听过,这时候考的就是你的文言文语感和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了。《论语》《孟子》这些,里面的哲理、处世之道,还有那些经典语录,你至少得混个脸熟吧?作文里时不时来一两句,点亮全文的效果可不是盖的。唐诗宋词就更不用说了,这是我们民族的审美高峰,读诗填词不仅仅是背诵默写,更是感受语言的凝练和意境的营造。至于像《史记》,司马迁那叫一个会写人,写事,写历史!里面的故事人物,拿来做作文论据,太有分量了。比如鸿门宴,比如各种列传里的传奇人物,那可比你瞎编的故事有说服力多了。读这些,你不仅提升了古文水平,还积累了海量的素材,更重要的是,你开始触摸到中华文明的魂。

外国文学呢?这不像国内名著那样有明确的“书单”,但有些作品或者作家是渗透在整个教育体系里的。莎士比亚啊,他的戏剧对人性、情感的挖掘是普适的;托尔斯泰啊,雨果啊,他们笔下史诗般的画卷,对宏大主题的驾驭,都能开阔你的眼界。当然,不是让你去啃大部头,但了解一些耳熟能详的作品梗概、人物、思想,比如哈姆雷特,比如悲惨世界,在写涉及人性、悲剧、社会议题的作文时,可以信手拈来,让文章显得更高大上,更有思想深度。

除了文学本身,那些能提供思想独特视角的书也至关重要。

现在高考作文越来越强调思辨性,要求你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光看故事不够,还得看人家是怎么分析问题、怎么提出观点的。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虽然是社会学著作,但它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中国社会的很多底层逻辑,为什么我们是这样一个人情社会,为什么是差序格局,这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写出有深度的议论文,太有帮助了。梭罗的《瓦尔登湖》,关于人与自然,关于简单生活,在当下浮躁的环境中,能给你提供一个完全不同的思考角度。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平淡中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写亲情,写人生,写生死,那种不刻意煽情却能打动人心的笔触,是你学习作文笔法的好榜样,里面的生活细节和情感体验,也是极好的素材。还有像龙应台的一些杂文,她对社会现象、对亲子关系、对历史的观察和反思,都很锐利,能给你提供很多新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你看,这么一罗列,好像书单挺长。可话说回来,哪有那么多时间一本本精读啊?尤其到了高三,时间被挤压得像海绵里的水。所以,“必考”这个词,不如换成“高效利用”。

怎么高效利用这些书呢?

别指望一个月读完一本大部头,那不现实。你可以:

1.碎片化阅读:利用零散时间,读一个章节,一篇短文。

2.主题式阅读:比如最近要写关于“选择”的作文,就去找那些探讨选择、命运、个人奋斗的书或章节来读。

3.带着问题阅读:你在做题或者写作时遇到了困难?比如不会开头,例子不够新颖,论证不够深入,那就去书里找灵感。看看人家大师是怎么开头的,怎么用例子的,怎么一步步推理论证的。

4.读“精华”和“周边”:有时候,读一本名著的精彩章节、人物分析,或者看一些高质量的解读、评论,比你硬啃全文效率更高。了解一本书的来龙去脉、核心思想、经典段落,有时候就足够你应付考试了。

5.主动积累:读的时候手里拿支笔,遇到好的词语、句子、段落、论据、观点,划下来,抄下来,整理起来。这是一个化为己用的过程。读了就忘,等于没读。

最后我想说,别把阅读当成一个沉重的任务,仿佛是为了高考而必须吃下去的药丸。当然,现实很骨感,高考压力巨大,很多人确实是为了考试才去读。但这并不妨碍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偶尔被某个句子击中,被某个故事感动,或者突然对某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那些瞬间的触动,那些潜移默化的积累,最终都会变成你大脑里的资源库,变成你笔下的力量。

所以,“高考必考课外书是哪些”?答案是:没有绝对的“必考”清单,只有那些能帮你真正提升阅读理解写作水平,让你拥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广阔的思想视野的经典和好书。它们是素材库,是语感训练场,更是你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另一扇窗。能不能用好这些窗户,全看你自己怎么去打开,怎么去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了。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284.html

(0)
好好学习好好学习

相关推荐

  • 高一学生必读书目

    一、打好基础,提升语文素养: 这个阶段的阅读重点在于夯实基础,提升语文素养。推荐大家阅读一些经典的中国古代诗词文。例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等。这些作品语言精炼,…

    2025年3月24日
    00
  • 初中的课外阅读书籍推荐

    一、提升文学素养,感受文字魅力 这个阶段,可以从经典名著入手,感受文学的熏陶。 《西游记》:这部充满奇幻色彩的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孙悟空的勇敢机智、猪…

    2025年2月24日
    00
  • 1到9年级必读书目

    “必读”,听起来多像个沉重的词儿,像张冷冰冰的清单,贴在墙上,告诉你,喂,这些,你得吞下去。可我说啊,读书这事儿,尤其对孩子,哪能是“必”呢?它不是任务,它是遇见,是生长,是心里那…

    2025年5月8日
    01
  • 高考必读书:我的备考经验分享与避坑指南

    备战高考,选对参考书至关重要。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教辅资料让人眼花缭乱,一不小心就容易掉进消费陷阱。结合我自身的备考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认为值得推荐的高考必读书,以及一些选择参考书的…

    2025年4月21日
    00
  • 初二必读书籍有哪些

    一、名著经典,提升文学底蕴 这个阶段,阅读经典名著是提升文学素养的关键。建议大家从一些篇幅适中、情节引人入胜的作品入手,例如:《西游记》的奇幻冒险、《朝花夕拾》的童年回忆、《骆驼祥…

    2025年3月7日
    00
  • 初一必读课外书目录

    首先,推荐一些能够提升文学素养,培养阅读兴趣的中外文学名著。读中国古典名著,可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西游记》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讲述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冒险故事,其中蕴含的…

    2025年4月18日
    00
  • 30岁女生必读的书籍排行榜

    这儿没有那种板着脸的“权威”排行榜,就是我,一个和你差不多或者比你大一点点的过来人,聊聊那些年,或者就是最近,让我觉得“啊,读了真好”的书。 第一本(或者说,这一类):认识自己,和…

    2025年5月7日
    02
  • 初一书籍推荐

    文学滋养心灵 初中的语文学习开始注重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赏析。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更能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经典名著打基础:推荐…

    2025年2月22日
    00
  • 初中生读的文言文书籍推荐

    首先推荐的是《古文观止》。这本书堪称文言文入门经典,它精选了先秦至清代的优秀文章,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从气势磅礴的《过秦论》到细腻动人的《桃花源记》,从慷慨激昂的《岳阳楼记》到沉郁…

    2025年2月9日
    00
  • 《男士秋冬穿搭指南:从容应对不同场合》

    秋风瑟瑟,落叶飘零,转眼又到了换季的时节。衣橱里那些轻薄的夏装也该暂时“退居二线”了。对于很多男士来说,秋冬穿搭似乎总是让人感到头疼。如何兼顾温度与风度,如何在不同场合展现恰如其分…

    2025年3月11日
    01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