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不代表我不读书。恰恰相反,我爱读书,但我读的,是我自己想读的。
从小到大,我就不喜欢被别人安排。爸妈让我学钢琴,我学了两年就死活不肯学了;老师让背课文,我总是偷偷摸摸地抄,或者直接对着课本朗读,假装背过了;学校推荐的“经典名著”,我总是读不下去,觉得里面的情节拖沓,人物刻板,语言晦涩。

直到有一天,我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偶然发现了一本《百年孤独》。
当时的我,完全是被它的名字吸引了。“百年孤独”,多么孤独啊!我当时正值青春期,敏感又叛逆,总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孤独得要死。这本书,仿佛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然后又读了一遍。马尔克斯用他那魔幻现实主义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国家的历史,一个时代的变迁。我被他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也被他的人物深深地感动。
从那以后,我开始主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我读《追风筝的人》,为阿米尔和哈桑的友谊而落泪,为阿富汗的命运而叹息;我读《活着》,为福贵一生的苦难而感到心痛,也为他顽强的生命力而感到敬佩;我读《平凡的世界》,为孙少平和孙少安的奋斗而感动,为他们身上所展现的中国农民的坚韧和朴实而感到自豪。
这些书,都不是老师推荐的,也不是什么“必读书籍”,但它们却深深地影响了我。它们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广阔和复杂,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阴暗。它们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了解这个世界。
当然,除了小说,我还喜欢读一些社科类的书籍。比如,我读《枪炮、病菌与钢铁》,了解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我读《思考,快与慢》,学习如何更好地思考和决策;我读《人类简史》,思考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有人说,大学生应该多读经典,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这话没错,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读自己喜欢的书,读能够启发自己的书。
所谓的“必读书籍”,其实只是一个参考,一个建议。真正的阅读,应该是自由的,独立的,充满乐趣的。
我始终认为,读书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食粮。
所以,别问我大学生“必读书籍”有哪些。我更愿意告诉你,去图书馆,去书店,去网络,去寻找那些让你心动的书,那些能够让你思考的书,那些能够让你成长的书。
我的书单,永远在更新。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