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必读书目

头一回正儿八经接触这玩意儿,大概是我家娃上了小学。老师甩过来一张A4纸,上面印着密密麻麻的书名,旁边还跟着作者、出版社。得,任务清单来了。《西游记》《水浒传》(节选那是必须的),还有什么《稻草人》《小英雄雨来》这类“老朋友”,甚至掺着点儿引进的,像什么《鲁滨逊漂流记》啊,《格列佛游记》啊。看着这张纸,我脑子里立马回放起自己小时候的光景。那时候哪儿有这么官方的“必读”?顶多是语文老师偶尔推荐两本,或者家里大人随手扔本书给你,爱看看,不爱看扔一边儿,自由得很。

现在可不一样了。这单子一出来,立马形成了一条围绕它的产业链。各种版本的改编、讲解、配套练习册、甚至还有“亲子共读”打卡群——哦哟,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生怕你没把这书读明白,没把那中心思想挖出来。说实话,看到那些配套的东西,我这火儿就有点儿往上冒。读《西游记》,难道不是图个热闹,看猴子怎么大闹天宫,猪八戒怎么贪吃好色,沙僧怎么老实背行李吗?非得抠个啥“反抗精神”、“团队协作”?看《鲁滨逊漂流记》,难道不是为了体验一下孤岛求生的刺激,感受一下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坚韧吗?非要分析作者的阶级属性,笔下人物的符号意义?

部编必读书目

把读书变成“做题”,把经典变成“考点”,这,这算什么事儿嘛?

想想那些书。《骆驼祥子》,老舍先生笔下的那个祥子,多鲜活啊,从一个充满希望的年轻人,一步步被生活、被那个操蛋的社会碾成了泥。读到他最后变成行尸走肉,心里真是堵得慌。可要是老师只问你“祥子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堕落的?请结合原文分析”,这感觉立马就不对味了。那种沉重的悲哀,那种对命运无声的反抗最终失败的无奈,全被抽象成了知识点。

再比如《朝花夕拾》,鲁迅先生那些写童年、写故人、写往事的文章,读着多有味道啊!字里行间都是烟火气,都是真感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谁没幻想过那百草园里的覆盆子、鸣蝉、还有那个会拔何首乌的老妈妈?谁没体会过三味书屋里的无聊和先生的严厉?可一旦要写读后感,是不是就得往“批判旧社会”、“对封建教育的控诉”这些标准答案上靠?鲁迅先生那么复杂、那么矛盾的一个人,那么有血有肉的文字,就被这样简单粗暴地标签化了。

我不是说这些书不好,恰恰相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学的精华。能把它们纳入中小学必读书目,立意肯定是好的,是想让孩子们从小接触经典,打下好的文化底子。这个出发点,我举双手赞成。

问题出在哪儿呢?我觉得吧,问题出在怎么“必读”上。是真心地引导孩子去阅读,去感受,去思考,还是仅仅把它们当成考试的一部分,当成完成任务的敲门砖?现在很多时候,感觉就像是在完成一项行政指令,而不是激发孩子对阅读本身的兴趣。

想想我认识的一些孩子,看到书单就发愁,觉得又来了新的负担。他们可能更愿意去翻一本画满卡通人物的漫画,或者钻进一个天马行空的奇幻故事里。这有错吗?一点儿没错!阅读本来就该是件快乐的事,是去发现一个新世界,是和书里的角色一起哭一起笑,是放下手机、关掉电视后,自己和文字的私密约会

可现在呢?“你读了吗?读到第几页了?人物关系搞清楚了吗?下周要测验哦!”——这种催促和压力,把阅读的乐趣一点点挤压得没剩多少。孩子们读这些“必读”的书,很多时候是为了应付,为了写出让老师满意的读后感,甚至是为了在同学面前能搭上话(因为大家都在读)。他们不是在享受阅读,而是在完成一项作业

而且,这张单子是不是真的适合所有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点,有的可能喜欢历史,有的可能着迷科学,有的可能偏爱诗歌。一刀切地推一个“必读”清单,会不会扼杀掉他们探索其他领域的热情?会不会让他们觉得,“书嘛,就这些,读完了就可以不读别的了”?

我宁愿我的孩子自己去图书馆里瞎逛,被一本封面吸引,被一个故事梗概勾住魂儿,然后一头扎进去,废寝忘食地读完。读完以后,他可能眉飞色舞地跟我分享书里的哪个桥段多酷,哪个角色多搞笑,哪个情节多吓人,甚至只是告诉我,“妈妈,这本书真厚,我居然读完了!”——这种自发的、内驱的阅读,比任何“必读”都来得有力量,来得有意义。

当然,我也承认,有些书,如果没有这股“推力”,很多孩子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翻。《红楼梦》(尽管只是节选),那文字的美,人物的复杂,人情世故的微妙,确实需要一定的年龄和阅历才能品出味儿来。能让孩子从小接触一下,埋下一颗种子,也许将来有一天,他长大了,经历了人情冷暖,再回过头来读,会读出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从这个角度说,“必读”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它提供了一个文化的基座,一个共同的语境

但如何让这个“基座”不变成冰冷的石头,让这个“语境”不变成空洞的口号,这是个大学问。也许,不是强迫孩子读完多少页,背下多少段,而是通过更多样的方式,比如话剧、纪录片、甚至游戏,去激发他们对这些故事、这些人物的兴趣。让他们先觉得“有意思”,然后才有可能主动去翻开原著,去探寻更深的东西。

部编必读书目,它在那里,像一个路标,指向一条被认为重要的阅读路径。这条路肯定通往宝藏,这一点我不怀疑。但我更希望,孩子们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自在一些,少一些功利,多一些好奇;少一些被动接受,多一些主动探索。让阅读,真正回归到它最初的模样:是一件让人心生欢喜、精神富足的私事,而不是一项必须打卡、必须完成的公差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405.html

(0)
大王大王

相关推荐

  • 推荐智力书籍有哪些

    它们不会直接给你答案,恰恰相反,它们会让你对自己脑子里那些根深蒂固的“常识”产生巨大的、甚至是痛苦的怀疑。这个过程,才叫“开智”。 所以,我推荐的书,基本都带有这种“毁三观,再重建…

    2025年10月26日
    00
  • 比较推荐的书

    个人成长与提升类 首先推荐的是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真的是经典中的经典,绝对值得反复阅读。它不仅仅是一本时间管理的书籍,更是一本探讨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的指南…

    2025年2月2日
    01
  • 初中生地资料书推荐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与运用。 推荐的第一本是《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这本词典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书,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用法以及词语之间的关系。遇到不认识的…

    2025年2月4日
    00
  • 初一初二必读书目

    你说“必读书目”?听着有点像学校给的任务,挺死板。咱们换个说法,叫“在初一初二那个当口,读了可能会让你人生轨迹都晃那么一下的书”。别小瞧了这一晃,有时候人生的方向,可不就这么定了么…

    2025年5月5日
    01
  • 人文有哪些书籍推荐

    先说那本让我无数次在午夜梦回,对着天花板发呆的——加缪的《局外人》。噢,梅尔索!他那种对世界的“格格不入”,对母亲葬礼的“无动于衷”,对沙滩上无辜者的“枪杀”,在别人看来是反常,是…

    2025年10月21日
    00
  • 采购行业必读书单

    一、入门基础篇:夯实基础,轻松入门 对于刚接触采购或者想要系统学习采购基础知识的朋友,以下书籍是不错的选择: 1.《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这是一本经典的采购教材,内容全面系统,涵盖了…

    2025年4月22日
    02
  • 推荐探案书籍有哪些

    先说句大实话,如果你是新手入坑,或者只是想找点轻松又经典的来尝鲜,那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位“谋杀天后”,绝对是绕不开的坎儿。有人可能要撇嘴了,“老套!都知道她!”可你知道归知道,她…

    2025年10月7日
    01
  • 初一上下册必读书目

    初一上,下,那书单拉出来,有些名字现在听着都自带一种庄重感,甚至有点儿“远”的感觉。比如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第一次翻开的时候,说实话,有点儿懵。那些拗口的词儿,“呐喊”啊,“彷…

    2025年4月29日
    00
  • 唯物主义有哪些书籍推荐

    想当年,我还没接触这些之前,总觉得世界是团迷雾,啥都说不清道不明。你看那天空,那云彩,那人情世故,都像蒙着一层纱,朦胧得很。别人跟我讲什么“天意”、“宿命”,我也就将信将疑地听着。…

    2025年8月19日
    00
  • 初二化学教辅书推荐

    首先要明确,选择教辅书要契合教材版本。不同地区的教材版本可能存在差异,选择与课堂教材配套的教辅书,能够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避免知识点的混淆。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进…

    2025年2月4日
    02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