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下册必读书目

初一上,下,那书单拉出来,有些名字现在听着都自带一种庄重感,甚至有点儿“远”的感觉。比如鲁迅先生《朝花夕拾》。第一次翻开的时候,说实话,有点儿懵。那些拗口的词儿,“呐喊”啊,“彷徨”啊,跟我们那会儿看的那些“故事会”完全不是一回事儿。读“狗猫鼠”的时候,觉得挺逗;读“阿长与《山海经》”,心里有点儿暖,又有点儿酸;读“藤野先生”,完全不能理解那种师生情谊,觉得遥远得很。可神奇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画面——闰土月下刺猹,阿长踩着我的书,藤野先生的黑瘦,福州城的丸子,那个戴着金丝边眼镜的先生——怎么就跟刻在脑子里似的,时不时跳出来?特别是读到“长妈妈”这个名字,那个絮絮叨叨、有点儿迷信、却又真心疼“我”的老妇人形象,特别鲜活。这书教会我什么?大概是一种“看见”的能力吧。看见寻常日子里的不寻常,看见那些被忽略的人和事背后藏着的情感和道理。它不是那种大声疾呼的,而是带着一种冷静的审视,让你觉得,哦,原来生活是这样子的,原来人是这样活着的。不是非得轰轰烈烈才叫人生,那些细碎的、甚至是有点儿灰扑扑的日常,同样值得被记住

再说说老舍先生《骆驼祥子》。哎哟,这书读起来心里那个堵啊!祥子,多好的一个小伙子啊,结实、本分,就想凭自己那身力气挣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过上好日子。多朴素的愿望啊!可命运,嘿,它偏不让你舒坦。虎妞的出现,更是……哎,说不出的滋味。看着祥子一点点地被摧毁,从一个有理想、有劲头儿的年轻人,变成行尸走肉,变成那个“连个人样都没有”的祥子,心里真不是滋味。那是一种深刻的无力感。那时候的自己,可能还理解不了什么叫“时代背景”,什么叫“社会压迫”,但祥子的绝望,那种想抓住点什么却总是落空的挣扎,是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北京的风土人情,那些胡同、茶馆、街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活了过来。读完这本书,总觉得北京城好像都多了一层沉甸甸的颜色。它让你知道,这世上有苦,而且有些苦,你再努力也可能躲不开。这不是贩卖焦虑,而是一种清醒。它让人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也让人对那些生活在底层、被时代碾压的人,多了一份同情理解。初一的孩子,看这些也许过于沉重,但早点知道生活的复杂,未必是坏事。

初一上下册必读书目

还有冰心奶奶《繁星》《春水》。跟前面两本比,那完全是另一种调调。小小的诗,短短的,像夜空里的星星,像清晨的露珠。读起来轻柔得不行。那时候觉得有点儿“矫情”,动不动就写“爱”、“童年”、“自然”。考试要背,“冰心体”的特点是什么呀?“母爱、童真、自然”。死记硬背。可等你长大了,心没那么硬了,再翻翻这些小诗,“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我的心/孤寂和清冷/只等你的歌声温暖”。忽然就觉得,哎呀,这不就是那种最柔软、最纯粹的感情吗?在被各种鸡毛蒜皮、人情世故弄得心累的时候,读几句冰心的诗,感觉心都要被洗干净了。她笔下的,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渗透在每一个细节里,润物无声。这些小诗,就像在你心里种下了一片小小的花园,什么时候去看看,都能找到一份宁静美好

除了这些文学名著,书单里可能还有一些科普的、历史的、地理的。初一嘛,正是好奇心爆棚的时候(或者应该爆棚)。《昆虫记》费尔南德·法布尔写的,哎呀,读着那些小虫子的故事,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原来一只小小的蚂蚁,一只甲虫,它们的世界那么丰富,那么精彩。法布尔先生真是个了不起的观察家,他的文字充满了热爱耐心。读完你会觉得,哪怕再微小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尊严。这比那些干巴巴的生物课本有趣多了!它让你知道,世界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这么大,还有无数个我们未知的角落,等着我们去探索

当然,必读书目这事儿,每个人感受都不一样。有些书你可能当时读了,觉得味同嚼蜡,硬着头皮读完交差。没关系!真的,阅读不是一次性消费。有些书就像陈年的老酒,得放着,等你的阅历够了,心境对了,再去品,才能品出它的真味儿。初一的时候,可能只是在脑子里留了个印象,一个名字,一个大概的故事梗概。可这个印象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它在你未来的某个时刻,可能会被唤醒,然后你再回过头去读,就会发现完全不同的风景

所以啊,别把这些书当成必须完成的“作业”。它们更像是中学时代,甚至是人生旅程开始时,给你装进行囊里的精神食粮。有些当时就觉得好吃,有些觉得难以下咽,但都在那里,等着你在合适的时机去消化吸收。重要的不是你把书单上的名字都背下来,也不是你把每一本书的“主旨思想”都分析得头头是道(虽然考试要考),而是你有没有试着打开它们,让里面的文字、里面的故事、里面的人物,跟你产生那么一点点连接。哪怕只是某个句子触动了你,某个情节让你愣住了,某个描写让你仿佛身临其境,那就是阅读的意义

阅读这件事,它悄悄地改变着你。让你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种活法,有那么多不同的思想,有那么复杂的人性。它给你提供了一个跳出去看世界的窗口,也提供了一个向内看自己的镜子。读鲁迅,看到民族的病态和个体抗争;读老舍,体会到社会底层的心酸与挣扎;读冰心,感受最纯真的情感;读法布尔,惊叹自然的奇妙。这些书,它们是知识,更是体验。它们在你脑子里、在你心里,慢慢地生根发芽,长成一片只属于你自己的森林。那片森林,藏着你的思想,你的情感,你的认知,还有你的想象力。所以啊,初一上下册的那些必读书目,它们不仅仅是一份清单,它们是邀请,邀请你走进更广阔的世界,去成为一个更丰富、更有深度的人。请务必勇敢地翻开它们,别怕读不懂,别怕枯燥。给它们一点时间,也给自己一点耐心。它们会给你回报的,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3882.html

(0)
好好学习好好学习

相关推荐

  • 34年级课外必读书目

    一、人文社科,探寻世界与自我 这个阶段的我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对错判断,更渴望理解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变迁。推荐几本经典之作,帮助我们深入思考: 1.《乡土中国》:费孝通先生的这本著…

    2025年3月6日
    00
  • 有哪些易学的书籍推荐

    真要入门,我觉得不如从历史小说开始。比如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虽然不是纯粹的易学,但是里面穿插了不少阴阳五行、风水命理的东西,而且写得贼有趣,不知不觉就让你对这些概念有了个大…

    2025年8月10日
    00
  • 穿书现言推荐

    先来一波强推!绝对不容错过的神仙文! 1.《穿成反派的白月光替身》 这本小说设定真的超级带感!女主穿成恶毒女配,原主是反派白月光的替身,作天作地最后下场凄惨。女主穿过来后,一心只想…

    2025年2月1日
    00
  • 初中毕业生必读书目

    一、培养人文素养,提升精神境界 这个阶段正是我们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社会和历史。 《西游记》(吴承恩):作为中国四大…

    2025年4月27日
    00
  • 王健林推荐读哪些书籍

    别指望从他嘴里蹦出本冷门诗集或者哲学巨著。他是商人,终极目标是赚钱,是构建他的商业帝国。所以,他的书单必然围绕着这个核心。 早年,绝对少不了政治经济学类的书籍。在中国那个年代,想把…

    2025年9月10日
    00
  • 《易经》入门的三本必读书

    第一本:《周易入门》——傅佩荣 傅佩荣教授的这本《周易入门》绝对是零基础小白的福音。它最大的优点就是通俗易懂。傅教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易经》的核心理念娓娓道来,避免了繁琐的学术…

    2025年4月4日
    00
  • 30岁图书推荐:步入而立之年,重塑自我认知的阅读之旅

    30岁,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褪去了青涩的迷茫,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沉淀。这个阶段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书籍,无疑是最好的伙伴和导师。今天,…

    2025年2月13日
    00
  • 二年级上必读课外书目

    说实话,列个规规矩矩的单子,ABCD排下去,多没劲啊。我宁可跟你唠唠,我们家那口子,二年级上那会儿,都跟哪些书“打”过交道,哪些是真爱,哪些是过眼云烟。这完全是我自家的一点心得,带…

    2025年5月1日
    00
  • 6到9年级的必读书目

    我总觉得,这个年纪的孩子,需要能点燃好奇心的书。那种让你翻开第一页,就想知道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甚至读完了还能自己琢磨半天的。比如儒勒·凡尔纳的那些,《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啥的…

    2025年4月30日
    00
  • 推荐手语书籍有哪些

    手语,它是一种活的、流动的、在空间里舞蹈的语言。书,是平面的、静止的。这两者之间,隔着一个次元。 但你别急,我不是要劝退你。恰恰相反,选对“砖”,才能敲开那扇门。只是我们得先明确一…

    2025年9月17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