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不会直接给你答案,恰恰相反,它们会让你对自己脑子里那些根深蒂固的“常识”产生巨大的、甚至是痛苦的怀疑。这个过程,才叫“开智”。
所以,我推荐的书,基本都带有这种“毁三观,再重建”的属性。准备好了吗?

第一本,也是最基础的一本,绕不过去的山峰:《思考,快与慢》
作者是丹尼尔·卡尼曼,一个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这本身就够酷了。
读这本书之前的我,总觉得自己挺理性的。做决定嘛,分析利弊,权衡得失,一套流程下来,八九不离十。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我的脸,疼。
卡尼曼老爷子告诉你,你脑子里住了两个小人儿。一个叫系统1,快、凭直觉、情绪化,像个脱缰的野狗,负责你95%以上的日常决策。另一个叫系统2,慢、懒、需要专注、耗费心神,像个老大爷,大部分时间都在打盹,非得你硬拽才出来干活。
这本书最颠覆的地方,就是用无数个让你瞠目结舌的实验,血淋淋地扒开给你看:你那些自以为深思熟虑的决定,有多少其实是系统1那个野狗在背后捣的鬼。锚定效应、可得性启发、损失厌恶……这些名词你可能听过,但只有在卡尼曼的引导下,你才会发现它们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而你,就是那个被操纵的木偶。
读完这本书,我走在街上,看广告牌,逛超市,甚至跟人吵架,脑子里都会有个声音在嘀咕:“等会儿,这是我的系统1在作祟吗?我为什么会下意识地觉得这个更贵的东西更好?”这种感觉,就像给自己的大脑装了一个杀毒软件,虽然不能保证百分百清除病毒,但至少它开始报警了。这是构建批判性思维大厦的第一块基石。
然后呢?当你发现自己的大脑不可靠,下一步自然就是怀疑这个世界。
这时候,你需要一个“毒舌”导师,一个会指着华尔街精英的鼻子骂他们是蠢货的狠角色。这个人就是纳西姆·塔勒布。
他的“不确定性”系列,尤其是《黑天鹅》和《随机漫步的傻瓜》,简直是现代人的必修课。
塔勒布的核心思想,用大白话说就是:这个世界根本不是你想象中那样平稳、线性、可预测的。驱动世界历史进程的,往往是那些你根本想不到、概率极小、但一旦发生影响就巨大的“黑天鹅”事件。911、互联网泡沫、金融危机,乃至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皆是如此。
而我们人类,可笑的我们,总是习惯于在事情发生后,用各种理论去“解释”它,让自己感觉一切尽在掌握。塔勒布管这叫“叙事谬误”。我们都是在给过去编故事的傻瓜。
读他的书,你会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你会发现,我们汲汲营营追求的很多东西,所谓的成功经验,可能只是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幸存者偏差。你以为的“因果”,很可能只是“相关”,甚至纯粹是狗屎运。
这本书不会让你更快乐,甚至会让你更焦虑。但它会赋予你一种极其宝贵的品质:对“不确定性”的敬畏。你不再轻易相信专家预测,不再迷信商业神话,你看待风险的眼光,会变得无比锐利。这是一种更高级的智慧,一种在迷雾中航行的智慧。
好,大脑的“操作系统”和对外部世界的“风险认知”都升级了,我们该把视角落在哪儿?
拉高一点,看看我们人类这个物种本身。
这里我必须尖叫着推荐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
我知道,这本书现在几乎是人手一本了。但请你扪心自问,你是真的读进去了,还是把它当成一本“我知道,我就是没读完”的书架装饰品?
《人类简史》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上帝视角”。它把时间尺度拉长到几十万年,让你像看一部快进的纪录片一样,审视智人这个物种是如何从非洲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步步爬上食物链顶端,最终成为地球主宰的。
赫拉利扔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观点:人类之所以能统治世界,靠的不是我们更强壮,甚至不是我们更聪明,而是我们拥有“虚构故事”的能力。
国家、公司、法律、宗教、金钱……这些我们习以为常、构筑了整个现代文明的东西,本质上全是我们共同想象、共同相信的故事。一张绿色的纸(钞票)本身毫无价值,但因为我们都“相信”它有价值,它就能交换万物。
这个洞察,太可怕了,也太深刻了。它让你瞬间理解了人类社会协作的底层逻辑。你再去看历史,看新闻,看商业模式,你看到的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一张由无数“故事”交织而成的大网。这种系统性思维和洞察本质的能力,千金不换。
理论武装得差不多了,来点更“接地气”的,关于怎么在这个世界上“做事”的智慧。
我强烈推荐亚当·格兰特的《离经叛道》(Originals)。
这本书不是那种打鸡血的成功学,它用非常严谨的社会科学研究,告诉你那些真正的“独创者”、“创新者”是怎么思考和行动的。
里面的观点,每一个都像是在打你常识的耳光。比如:
- 你以为创新者都是风险狂人?错,他们其实在生活的其他方面 极其厌恶风险 ,他们只是在自己专业的领域里,把风险计算得明明白白。
- 你以为拖延症是坏习惯?错,对于创造性工作, 刻意的拖延 反而能让你的大脑有时间酝酿出更牛的想法。
- 你以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厉害?错,很多时候, “先行者”都成了先烈 ,反而是那些看准时机、优化改良的“后来者”笑到了最后。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给了我们这些普通人一点火光和勇气。它告诉你,“离经叛道”不是天才的专属,它是一套可以学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策略。它教你如何提出新想法,如何向上级建言,如何判断一个创意的好坏,甚至是如何教育出更有创造力的孩子。它把“创新”这件事,从神坛上拉了下来,变成了一套可执行的工具箱。
最后,我想推荐一本小册子,一本可以放在床头、放在马桶上,随时翻两页的“认知偏误解毒手册”。
罗尔夫·多贝里的《清醒思考的艺术》。
这本书非常简单粗暴,列了52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犯的思维错误。每一个都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开头,然后剖析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它就像一本“大脑bug清单”。比如“确认偏误”(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沉没成本谬误”(在一件事上投入了太多,即使知道是错的也不愿放手)、“结果偏见”(只要结果是好的,就认为当初的决策英明无比,完全忽略了其中的运气成分)。
它的好处在于“轻”。你不需要花大块时间去啃,每天看一两个,然后对照一下自己当天的言行,你会惊出一身冷汗。它像一面镜子,不断地帮你“正衣冠”。长期坚持下来,你的决策质量,你的思考严谨度,会有一个肉眼可见的提升。
说到底,提升智力,从来不是记住多少知识点,而是获得多少新的视角。是当你遇到一个问题时,你的脑海里能跳出多少种不同的思考模型。上面这几本书,就是帮你搭建这些模型的脚手架。
它们是一个起点,一个邀请。邀请你告别那个被本能和偏见驱动的自己,踏上一条虽然充满颠覆和不适,但最终会让你看到一个更清晰、更辽阔世界的旅程。这趟旅程,无比迷人。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7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