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说起这个“二升三”,真是让当妈的心里一紧。怎么形容呢?就像是孩子小小的学习生涯,突然就要从温温吞柔的浅滩,一脚迈进稍微有点浪头的小溪。一年级二年级,咱们还玩得多,认认字,算算简单的加减法,阅读嘛,绘本居多,看个热闹。可到了三年级,突然就不一样了!作业量上去了,知识点跳跃了,尤其是阅读,妈呀,阅读理解!那个扣分扣得心疼,问的问题也弯弯绕绕。所以,“二升三”的暑假,那绝对是弯道超车,哦不,是夯实基础的关键期!
我不是什么教育专家,就一个摸爬滚打过来的普通家长,说说我家娃和我观察身边娃的一些经验吧。这必读书目嘛,倒不是非得列个死板的单子,照单全收可能孩子消化不良,关键是得“对症下药”,而且,得有趣!没了兴趣,再好的书也是摆设。

首先,必须得提的就是桥梁书。什么叫桥梁书?就是介于图画书和纯文字书之间的那种。图画没那么多啦,但文字也不会密密麻麻吓死人,字号也相对大一些,章节短小的,读起来没那么大压力。这是从“看图听故事”到“看文字自己脑补画面”的重要一步。我家当年是读的像《米小圈上学记》系列(虽然有人觉得浅,但孩子喜欢啊!笑点密集,一口气读好几本没问题)、《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还有像《神奇树屋》这种带点探险色彩的。别小看这些书,它们能让孩子习惯“捧着一本书”的感觉,能一口气读完一章甚至几章,那种成就感,太重要了!文字量上去了,自然就为后面的大部头文字书打基础了。
光有趣肯定不够。三年级开始,不仅仅是语文,科学、社会这些科目也逐渐展开。以前的“我爱科学”可能还是看图说话,现在得开始讲道理,讲原理了。所以,科普类的书,绝对要加进来!《神奇校车》系列,我真是要吹爆它!包罗万象,讲人体、讲气象、讲动物、讲植物,什么都有。最绝的是,它把知识融入一个奇妙的旅程里,孩子跟着卷毛老师和那辆无所不能的校车,简直是身临其境。读完他们能跟你滔滔不绝地讲什么叫食物链,什么叫水循环。还有像《万物有科学》、《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种,不枯燥地讲知识点,能打开孩子视野的,都极好。这是培养孩子探索精神和知识广度的阶段。
然后,别忘了,咱们学语文,最终是为了什么?是感受文字的美,理解语言的精妙。诗歌和一些经典的童话,是滋养孩子心灵、培养语感的好东西。给孩子读点汪曾祺写小动物的散文?或者像《写给儿童的诗》(好多版本,选个排版好看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这种,当然要读,但选经过时间检验的、翻译好点的版本,别是那种粗制滥造的。读这些,不是为了应付考题,是为了让孩子知道,原来文字可以这么美,故事可以这么打动人。
还有,别忘记一些稍微有点深度的,但故事性又很强的经典。比如《夏洛的网》。这本书,我家娃读的时候,真是又哭又笑,里面的友谊,生死离别,都是非常宝贵的生命教育。它不像低幼读物那么直白,需要孩子去体会,去感受字里行间的情绪。这其实也是一种更高级的阅读理解——理解人物情感、理解故事的内涵。《窗边的小豆豆》也是很多人推荐的,讲的是爱与自由,教育的本质,大人读了都很有启发,孩子也能从中看到一个有趣、不一样的小女孩,和一所充满爱的学校。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要问,你这推荐的都是故事书居多啊?三年级不是要考试了吗?要不要多做点阅读理解题?我的看法是,题当然可以做,但那更像是检验和巩固。根基在哪里?在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里。只有孩子读得多,词汇量上去了,语感形成了,见识广了,理解能力自然就提高了。那些阅读理解题的弯弯绕绕,才能真正看懂,看透。光刷题,可能短期有效果,但长远看,是在消耗孩子的阅读兴趣,把阅读变成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那就本末倒置了。
所以,我的“二升三必读书目”清单,其实更像是一个书单原则:
1. 有足够有趣,能吸引孩子自主阅读的桥梁书/初阶文字书,培养阅读习惯和持久性。
2. 有能开拓视野,满足孩子好奇心的科普/人文类读物,激发求知欲。
3. 有滋养心灵,提升语感的经典故事/诗歌,感受文字魅力。
4. 有能让孩子思考,体会复杂情感的,有一定深度的文学作品。
数量上,别贪多,比如一个月亲子共读一本文字书,孩子自己读几本桥梁书,再搭配几本科普绘本。关键是节奏和讨论。读完一本书,或者读到某个有意思的地方,停下来跟孩子聊聊:“你喜欢哪个角色呀?”“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哇,原来蜗牛是这样的!”这种交流,比让孩子写读后感高效多了,而且有温度。
最后,别忘了给孩子选择的自主权。带着孩子去图书馆或者书店,让他们自己去翻,去选。当一本书是他们自己挑中的时候,翻开它的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咱们得把关,别让孩子完全放飞自我(比如只看漫画——虽然适量的优秀漫画也未尝不可)。在一个高质量的书库里,让孩子自由选择,这是保护他们阅读兴趣最好的方法。
二升三,是个挑战,也是个机遇。让阅读成为孩子手里最有力的武器,心里最温暖的光。书单不是死的,孩子才是活的。找到适合你家那个特别的小家伙的书,和他们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这才最重要。别太焦虑,慢慢来。暑假还长着呢。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3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