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想当画师,或者说想把画画这事儿往深里整,最怕的就是那种浮躁劲儿,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那些花哨的、教你“一小时画出二次元萌妹”或者“三步掌握赛璐珞上色”的书,不能说完全没用,但它们就像快餐,填个肚子可以,真要长肌肉、长本事,那是万万不能指望的。我这些年啊,工作室里堆的书跟小山似的,有几本是那种无论你走到哪一步,回头翻翻,总能咂摸出新味道的。它们不一定最新潮,不一定装帧最精美,但它们是实打实的砖头,能帮你打地基、盖大厦。
首先,最最最重要,也是最最最被忽视的,就是人体结构。你画什么?画人啊!哪怕你画个变形金刚,画个怪兽,它骨子里也脱离不了人类的运动规律和视觉认知。所以,我第一个要推的就是《伯里曼人体结构》。这本书,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那叫一个“硬核”。它不像某些教材,给你画得漂漂亮亮、干干净净。不,伯里曼的线条是粗犷的,是充满力量感的,就像他在用刀子解剖人体,把肌肉、骨骼、关节的运动关系,以及它们在各种姿态下的受力、挤压、拉伸,都刻画得淋漓尽致。第一次翻开它,你可能会被那些密密麻麻、看似杂乱的线条搞懵,甚至觉得有点“脏”。但你要是能沉下心来,一笔一划地跟着他的思路去理解,去拆解,你会发现他讲的不是肌肉的形状,而是肌肉在运动中的逻辑。这本书,不是让你去“背”人体,而是让你去“理解”人体。它会训练你的空间想象力,让你能够在大脑里把一个三维的人体扭曲、旋转、摆弄,并且知道它在每一个角度下,各部分的体积、透视和连接关系。这简直是每一位画师的“圣经”,没有之一。别指望看一遍就能懂,我敢说,我到现在都还在啃它,每次都有新发现,每次都觉得自己之前理解得不够透彻。这本书,就像个深不见底的矿藏,你挖得越深,获得的宝藏就越多。

接着人体结构,紧密相关的就是动态。只知道人体静止时的结构是不够的,人是活的,是动的!所以,《动态素描》系列(尤其是伦勃朗·伯恩·霍加斯的那几本),是伯里曼之后,又一个我强烈推荐的。霍加斯的书,完美地衔接了伯里曼的“骨肉”与“生命”。他教你如何捕捉动作的节奏感,如何理解身体在运动中形成的韵律和张力。他不仅仅是教你画人体,他是在教你如何赋予你的角色以灵魂。你会学到什么是“S形曲线”,什么是“C形曲线”,如何用简洁的线条概括出复杂的动作,以及如何夸张和变形以增强画面表现力。读霍加斯的书,就像在看一场芭蕾舞,每个动作,每个姿态,都充满着优雅与力量。它会让你跳出只关注局部细节的泥潭,转而从整体的流线和姿态出发,去看待你笔下的人物。这是让你的画动起来,有生命力的关键。
好了,人体的骨架和动态有了,那画面里除了人,还有什么?环境啊,道具啊,这些都需要透视的支撑。别跟我说什么你只画二次元背景,或者只画人物特写。只要你画的是三维世界里的东西,透视就是你永远绕不开的坎儿。我推荐的是那种最基础、最原理性的《透视学》教材,不用追求哪个具体作者,只要是把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以及空气透视、圆柱体透视这些基础原理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就行。那些市面上花哨的、用软件快速生成透视格子的教程,在基础没打牢之前,简直是砒霜。你得用铅笔、尺子,老老实实地去画,去理解灭点在哪里,视平线在哪里,物体在不同角度下如何变形。当你真正理解了透视的几何逻辑,你才能在未来随心所欲地去破坏它、去改造它,才能画出有空间感和深度的画面,而不是扁平的贴纸。这东西,就像数学公式,枯燥,但却是建造一切视觉奇迹的基石。
当画面有了结构,有了动态,有了空间,接下来就是色彩与光线了。这部分,我毫不犹豫地推崇詹姆斯·古尔尼(James Gurney)的《色彩与光线》。这本书啊,简直是我的心头好!古尔尼这位老兄,不仅自己画画功力深厚,他讲解起理论来,那叫一个深入浅出,简直是把那些复杂的光学原理、色彩心理学掰开了揉碎了喂到你嘴里。他用大量的例子,从自然光到人造光,从不同的材质对光线的反应,到色彩在不同光源下的变化,事无巨细地给你剖析。你看完这本书,会发现以前对光线和色彩的理解,简直就是井底之蛙。你会开始观察生活中每一个角落的光影变化,会理解为什么清晨的影子是蓝紫色,而夕阳下的物体却被镀上了一层金边。它教会你的不仅仅是“怎么画光线”,更是“怎么看光线”。这种对光线的敏锐观察力,对色彩的精准感知力,是画师最最宝贵的财富。你画出来的东西,从此会变得通透、真实、富有氛围感。
当然,除了这些硬核的理论,我们还得聊聊构图和叙事。毕竟画画不只是把东西画对,更要让它讲故事。《Framed Ink: Drawing and Composition for Visual Storytellers》(通常简称《分镜设计》)by Marcos Mateu-Mestre,这是一本给我印象极深的著作。虽然名字听起来像分镜教材,但它核心讲的是如何通过构图、镜头语言来引导观众视线、营造情绪、推动情节。它会告诉你,一个简单的线条,一个空白的区域,都能在画面中产生巨大的叙事力量。你不是在简单地画一个人物、一个场景,你是在构建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个元素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每一个布局都服务于你想要表达的主题。读这本书,你会开始思考:我的画想让看的人先看哪里?后看哪里?我想让他感受到什么?是紧张?是平静?是孤独?是希望?这种思考会极大地提升你的画面表现力和感染力。
说到这里,也许你会觉得我推荐的都是些“技术流”的书籍。但我心里还藏着一本“非典型”的推荐,它不教你具体技法,却能从根上影响你的观察和思考方式。那便是《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对,你没听错,一本讲哲学和摩托车维修的书。它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如何以“品质”为核心,去对待你所接触的一切,去深入地观察、思考和理解。它会让你明白,所谓的“艺术”,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它会教你如何耐心、如何专注、如何找到事物之间的关联。画画这事儿,到了一定阶段,往往不再是技法问题,而是心性问题,是你的观察力、理解力、思考力的问题。这本书,就像一剂清醒剂,能帮你摆脱浮躁,沉下心来,去真正地感受世界、理解世界,然后用你的画笔去表达你的理解。这比任何教你如何画的技巧书,都来得深远和根本。
别忘了,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买再多好书,堆在书架上,那也只是装饰品。真正的学习,永远在于实践。书里的知识,你得一个字一个字地嚼碎了,一笔一画地去练习,去消化,然后转化成你自己的东西。那些让你心潮澎湃的技法,那些让你茅塞顿开的理论,只有当你亲手去尝试、去体验,去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和成功后,才能真正地融入你的血液,成为你的一部分。所以,别光顾着买书,拿起你的笔,去画吧!去观察这个世界,去感受你周围的一切,然后用你学到的知识,把你眼中所见、心中所想,跃然纸上。这才是画师真正的成长之路,而这些书,只是路上的灯塔,为你指引方向。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