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准备好了,那么我们开始。
第一本,也是必须是第一本,绕不过去的,就是那座精神圣殿——《我与地坛》。

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入口。一个通往史铁生世界,甚至是你自己内心世界的入口。很多人说它沉重,对,太对了。我第一次读它,是在一个特别丧的下午,感觉全世界的门都对我关上了。然后我翻开了这本书。我看到了那个摇着轮椅的青年,日复一日地进入那个荒芜的园子。你以为他在写园子?他在写宇宙啊。他在那片废墟里,思考着人类最根本、最无法回避的问题:活着和死亡。
这本书最要命的地方,是它的真实。那种不加修饰的、把伤口扒开给你看的真实。他写母亲,那个总是在他身后,想说什么又咽下去,目光里全是疼爱与忧愁的母亲。那段关于他没能让母亲看到他获得第一个文学奖的描写,每一次读,都像被人狠狠在胸口捶了一拳。那不是技巧,那是从生命里流出来的血。读《我与地坛》,你获得的不是廉价的安慰,而是一种确认——确认苦难是存在的,确认绝望是真实的,但同时,你也看到了一个赤裸的灵魂,是如何在这一切之上,重建思考的秩序。读它,需要勇气。读完它,你会获得一种更沉静的勇气。
如果你从地坛里走出来了,还想继续往前走,那么下一站,我推荐你去一座迷宫里转转——《务虚笔记》。
这书,说实话,不好读。它被称作“长篇小说”,但它几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连贯情节。它是一堆记忆的碎片、哲学的思辨、呓语般的独白,拼凑起来的一幅巨大的拼图。C、F、O、N……这些没有名字只有代号的人物,他们是谁?他们是你,是我,是所有在命运长河里挣扎的影子。
《务虚笔记》的核心是什么?我觉得是记忆与爱。史铁生用一种近乎残酷的冷静,解剖着记忆的不可靠,以及爱在时间面前的脆弱与坚韧。你会跟着他的笔触,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感受那些压抑的、炽热的、无处安放的情感。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很奇特,你可能会时常走神,可能会读不下去,但只要你坚持下来,那些碎片会在你的脑海里慢慢聚合,形成一个关于生命、关于残缺、关于救赎的完整世界。它告诉你,我们的人生,或许本来就不是一条清晰的线,而是一堆“务虚”的笔记,但正是这些看似虚无的瞬间,定义了我们是谁。这本书,适合在你读懂了《我与地-坛》的沉重之后,在一个安静的深夜,慢慢地啃。
觉得上面两本太“硬”了?想先从一些更具象、更有故事性的地方入手?完全可以。
那你就去找他的短篇小说集,特别是那篇《命若琴弦》。
这个故事简直是个天才般的寓言。一个老瞎子和一个小瞎子,师徒俩,一生弹琴卖艺,支撑他们走下去的信念,是师父传下来的一个秘方——弹断一千根琴弦,就能打开琴匣里的药方,重见光明。他们走了几十年,弹断了无数琴弦,终于,在老瞎子也垂垂老矣的时候,弹断了第一千根。他颤抖着打开琴匣,里面却是一张白纸。绝望之后,他忽然明白了,他把那张白纸,那个“虚设的目标”,重新放回琴匣,告诉他的小徒弟:要弹断一千二百根。
这个故事的力量,就在于它把人生的真相,用一个如此简单又悲怆的故事讲透了。生命的意义,很多时候不在于那个终极的目标是不是真的存在,而在于我们朝着那个目标走过去的过程。那个“药方”是假的,但为了它而弹奏过的每一段旋律,走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真的。《命若琴弦》是史铁生式的温柔,一种看透了虚无之后,依然愿意为你点一盏灯的温柔。
还有一些零散的篇章,你也绝对不能错过。
比如,那篇我们可能在中学课本里都读过的《秋天的怀念》。现在,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再回去读读看。忘掉那些阅读理解和中心思想。你就去感受,一个瘫痪的、脾气暴躁的儿子,和一个身患绝症、却一心只想着儿子的母亲,他们之间那种深沉到无法言说的爱与亏欠。那句“咱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在今天读来,字字泣血。
再比如,他的《病隙碎笔》。这本书就像是史铁生在病床上,用尽力气写下的思想火花。它没有《我与地坛》那么完整和结构化,更像是日记,是随感。但正因如此,它更直接,更锐利。他谈论疾病、谈论写作、谈论信仰、谈论爱情,每一个小小的篇章,都可能让你呆坐半天。这本书不适合一口气读完,它更像一本精神的“枕边书”,在你迷茫或者痛苦的时候,随便翻开一页,可能就会有一句话,像钥匙一样,打开你心里的某一把锁。
最后,如果你真的成了史铁生的深度读者,想要攀登那座最高的山峰,那就去读《我的丁一之旅》。这是他生命最后的作品,一部卷帙浩繁的巨著。它融合了自传、小说、哲学,是他一生思考的总和。它很难,很庞大,但那里有他最完整的宇宙。
读史铁生,从来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他的文字会逼着你直面那些你平时假装看不见的问题:残缺是人生的常态,我们该如何与它共存?死亡是唯一的终点,那我们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命运这东西,到底是冷酷的偶然,还是冥冥中的必然?
他从不给你答案。他只是把他自己,一个被命运牢牢钉在轮椅上的人,是如何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毫无保留地展示给你看。他的伟大,不在于他战胜了苦难,而在于他与苦难共存,并从中开掘出了无尽的思索与光芒。
所以,如果你觉得生活太轻了,需要一点重量来压一压舱,去读史铁生。如果你的世界崩塌了,需要在一片废墟上寻找重建的可能,去读史铁生。他的书,是写给所有“幸存者”的。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各自的生命困境里,挣扎着活下来的幸存者吗?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