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销售,不是让你去当个复读机,更不是让你去当个演员。这是一门手艺,一门关于人、关于心理、关于逻辑的复杂手艺。想磨好这门手艺,你看的书,就得像你磨刀的石头,得有不同的粗细,不同的质地。
今天,我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一个想从青铜混到王者的销售,书架上到底该摆着些什么。

第一层:打地基,懂“人”——心理学的底层逻辑
你先别急着学话术,别急着背产品手册。那些都是招式,没有内功,全是花架子。你首先要搞懂的,是你面前那个活生生的人,他到底在想什么。
《影响力》,这本书我估计你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但问题是,你真的看懂了吗?很多人把它当成了“搞定客户的六个大招”,什么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背得滚瓜烂熟。
错了。
这本书的精髓,不是教你怎么去“用”这些原则,而是让你看透这些原则是如何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决策中自动触发的。它是一本关于人类大脑“快捷方式”的说明书。你得明白,客户答应你,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你的产品有多牛,而是因为你无意中,或者是有意地,按下了他大脑里的一个“确认”按钮。
比如社会认同,你别傻乎乎地跟客户说“我们有很多客户都在用”,太空泛了。你要说:“你隔壁园区的那个XX公司,他们老板跟你一样,之前也特担心数据安全问题,后来用了我们这套方案,现在他们IT主管逢人就夸。”你看,这就不是一个空洞的“很多人”,而是一个具体的、可想象的、甚至他可能认识的“邻居”。这才是把影响力用活了。
这本书要反复读,不是为了算计人,是为了让你在和人打交道时,多一个“心眼”,知道对方的反应背后,是哪条心理钢筋在起作用。这,就是你的底层逻辑。
第二层:搭框架,会“问”——结构化的沟通罗盘
好了,懂了人心,你得有套章法去跟人聊。最怕的就是那种“自嗨型”销售,拉着客户嘚啵嘚半天,全是“我们产品如何如何好”,客户听得直打哈欠。记住,销售的核心不是说,是问。
《SPIN销售法》,这又是一本老书,但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它穿越周期。SPIN是什么?它不是话术,它是一个提问的罗盘,指引你一步步挖出客户的“隐性需求”,再把它放大成“显性需求”。
- S(Situation)背景问题:了解现状。别问太多,不然像查户口。
- P(Problem)难点问题:找到对方的痛点、麻烦。这是核心。
- I(Implication)暗示问题:把这个痛点放大,让他意识到这个“小问题”会带来多大的“大麻烦”。很多销售就死在这一步,不敢深入。
- N(Need-Payoff)需求-效益问题:让他自己说出,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会带来什么好处。
你看,整个过程,你没怎么提你的产品,但客户自己已经把“我需要一个解决方案”这句话喊出来了。这比你唾沫横飞地介绍半天,效果强一百倍。这套方法,尤其是对做B2B大客户销售的,简直就是提问的艺术的教科书。它能帮你把一场混乱的聊天,变成一次精准的手术。
第三层:建高楼,给“洞见”——超越产品的顾问价值
当你能熟练地提问,引导客户之后,你想不想更进一步?成为那种客户离不开你,甚至会主动向你咨询行业动向的顶级销售?
那就必须看《挑战者式销售》。
这本书有点颠覆。它告诉你,现在这个时代,光跟客户搞好关系(关系建立型),或者当个有求必应的老好人(问题解决型),已经不够了。最牛的销售,是“挑战者”。
什么是挑战者?他敢于用自己对客户业务、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去“教育”客户,告诉客户一个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潜在风险,或者一个他从未想过的新机会。你给的不是产品,而是价值洞见。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去找一个客户,他觉得自己的生产线效率挺高,没啥问题。你却拿出一份行业数据报告,告诉他:“王总,您目前的良品率是95%,看起来不错。但我们发现,行业顶尖的企业已经通过流程优化,把这个数字做到了99.8%,这中间4%的差距,一年下来就是三百万的净利润。而造成这个差距的关键,恰恰是您现在忽略的一个供应链协同问题……”
这一刻,你不再是个推销员。你成了他的商业顾问。你卖的不是那个能解决问题的软件,你卖的是那个价值三百万的“洞见”。这要求你对自己所在的行业,有地毯式的了解和前瞻性的思考。很难,但一旦做到,你的护城河就深不见底了。
第四层:精装修,讲“故事”——无法抗拒的情感连接
逻辑和数据能说服人,但故事能感染人。人是感性的,逻辑只是事后给感性找的台阶下。所以,你必须学会讲故事。
这里我不特指某一本书,而是一类书,关于叙事、关于文案的书。比如《故事经济学》、《文案训练手册》之类的。
你要学会把你的产品介绍、你的成功案例,都包装成一个好故事。一个好故事,有角色(你的客户),有冲突(他遇到的难题),有转折(他遇到了你和你的产品),有结局(他成了英雄,解决了问题)。
别再干巴巴地说:“我们的软件能提高效率30%。”
试试这么说:“我有个客户,李总,跟你一样,也是管生产的。去年这个时候,他被供应商的交货延迟搞得焦头烂额,天天在车间吼。我们给他上了这套系统后,上个月我碰到他,他正在办公室悠闲地喝茶。他说,现在订单进度、物料情况,手机上点一下就清清楚楚,他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哪个更有画面感?哪个更让人相信?这就是共情叙事的力量。把冰冷的功能,变成有温度的场景。
附加层:望星空,拓“格局”——超越销售的战略思维
如果你只想当个销售员,上面那些够了。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销售管理者,一个未来的企业家,你还需要抬头看看天。
我强烈建议你去读一本跟销售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书——《孙子兵法》。
别笑。商场如战场,这句话不是白说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不就是销售中的客户调研和竞品分析吗?“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不就是通过前期的价值塑造,让客户觉得选择你家的产品是唯一正确的决定,根本不需要你进入惨烈的价格战吗?“以正合,以奇胜”,你的常规销售流程是“正”,而你为某个关键客户量身定制的、出其不意的解决方案,就是“奇”。
读这种书,不是为了让你学到某个具体的话术,而是为了建立你的战略博弈思维。让你在看待一个单子的时候,能跳出“买和卖”的简单关系,从竞争格局、客户内部的权力斗争、长期合作的价值等更高维度去布局。
这种格局,会让你在面对复杂局面时,气定神闲,游刃有余。
书单开到这里,其实已经够你消化一阵子了。记住,看书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更不是为了在朋友圈晒图。每一本,都要带着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去看,去思考,去实践。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最后内化成你自己的血肉。
路在脚下,书在手边,去干吧。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