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呢?书买了一堆,灰尘积了三尺厚。孩子要么觉得是任务,要么干脆提不起兴趣。
所以,今天我不打算列一个冷冰冰的单子。我想聊聊那些能真正“击中”孩子,在他们心里种下点什么的玩意儿。这事儿吧,特个人,特主观,但我觉得,比任何权威书单都来得实在。

低年级:最重要的不是“懂”,是“爽”——想象力的引爆点
一二年级的小豆丁,你跟他讲什么人生哲理、文学价值,纯属对牛弹琴。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是那种能让他们眼睛放光,咯咯直笑,或者紧张得蜷起脚趾头的故事。是感官的盛宴,是逻辑的解放。
这时候,我首推的,永远是罗尔德·达尔。
对,就是那个写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玛蒂尔达》的怪老头。他的书,简直就是童书界的摇滚乐。你看看旺卡的巧克力工厂,那里面有巧克力瀑布,有能嚼出三道菜的口香糖,还有坐着玻璃电梯到处飞的刺激。这里面没有一句是教你“要听话”“要懂礼貌”的,它就是在用最狂野的想象力告诉你:嘿,世界可以这么好玩!这么没道理!
读达尔的书,孩子收获的不是知识点,而是一种信念——想象力是通行无阻的。这是最宝贵的燃料,比认识一千个汉字都重要。
还有一个路数,完全相反,但同样 powerful。那就是日本作家安房直子。她的故事,比如《手绢上的花田》、《黄昏色的汽笛》,没有达尔那种天翻地覆的闹腾。她的文字是安静的,带着一点点蓝色的忧伤和暖黄色的温柔。一只小狐狸为了买手套,变成了人的模样,小心翼翼地敲开店铺的门……这种故事,教给孩子的是一种细腻的感受力。让他们能从一片叶子,一阵风里,感受到美和诗意。
所以你看,低年级的阅读,就是要这么两极分化。要么就给他最猛烈的,让他的思维冲出天际;要么就给他最温柔的,让他的心灵变得柔软而敏感。千万别选那些四平八稳、教育意义写在脸上的“好孩子故事”,太乏味了。
中年级:开始看见“人”,看见“世界”——共情能力的搭建
到了三四年级,孩子的小脑袋瓜里开始装进更复杂的东西了。他们开始理解“友谊”、“孤独”、“公平”这些抽象词汇。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些书,像一座桥,把他们从自我中心的世界,渡到能够理解他人的彼岸。
我心里这个位置的第一名,永远留给《奇迹男孩》。
这本书太厉害了。一个天生脸部畸形的小男孩奥吉,第一次走进校园。故事很简单,对吧?但作者牛就牛在,她用了好多人的视角来写。姐姐的、同学的、朋友的……你读着读着,就不再只是同情奥ги了,你会钻进每个人的身体里,去感受他们的嫉妒、软弱、挣扎和善良。
我的孩子读完后,沉默了很久。他没说出什么大道理,但他之后在学校里,会下意识地去关心那个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的同学。这就是书的力量。它不是灌输,是悄无声息的渗透。它把“共情”这个词,活生生地演给你看。
另一本,我想提一下咱们中国的作家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这本书有点苦,讲的是苦难年代里,一个城市女孩葵花和一个乡村哑巴男孩青铜的故事。但它一点都不“丧”。它把苦难写得像一幅油画,有大片大片的向日葵田,有波光粼粼的河,有在苦里拼命开出的最坚韧的花。
这本书能给孩子什么?是面对困境的坚韧。让他们知道,生活不总是甜的,但即使在最艰难的土壤里,善良和爱也能长成参天大树。这种力量感,是那些王子公主的童话给不了的。
高年级:不止于故事,更在于思考——思辨之门的钥匙
五六年级的孩子,快要跟童年说再见了。他们的大脑已经准备好处理更宏大、更抽象的概念。这时候,我们给的书,应该是一把钥匙,帮他们打开一扇扇新的大门:历史、科学、哲学……
别急着上《史记》、《资治通鉴》,会吓跑他们的。我推荐一套“邪典”——《可怕的历史》和《神奇的科学》。
这套书,简直是知识类读物的颠覆者。它不是那种板着脸孔,用一堆干巴巴的数字和定理糊你一脸的科普,而是用一种近乎胡闹的方式,把历史和科学里那些最血腥、最古怪、最让人掉下巴的边角料给你端上来。你会知道古埃及人是怎么做木乃伊的(过程极其重口味),会了解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过着多么奇葩的生活。
它用一种“我知道你喜欢什么”的姿态,把知识变得像八卦一样好玩。孩子在哈哈大笑中,就把历史年表和科学原理给记住了。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发现,原来“学习”可以这么带劲儿,这么“不上台面”。这种对知识的好奇心一旦被点燃,比什么都珍贵。
当然,虚构类作品也要跟上。这时候,可以上大部头了。
比如《哈利·波特》。别以为它只是一个关于魔法的故事。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有自己的社会结构、政治斗争、种族歧视和媒体舆论。孩子在追那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时,其实也在学习关于勇气、选择、牺牲和爱的课题。当他们读到邓布利多说“决定我们是谁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时,这句话,可能会影响他们一辈子。
还有一本,我想特别提一下,《小王子》。这本书很奇妙。小学生读,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小王子和他的玫瑰花、他的狐狸。等他长大了再读,看到的却是“本质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这种哲学思辨。
在高年级读《小王子》,就像在孩子心里埋下一颗时间的种子。现在他可能只懂了六成,但那些关于驯养、关于责任、关于告别的句子,会潜伏在他记忆深处。在未来的某一个瞬间,他会突然想起,然后恍然大悟。这,不就是阅读最迷人的地方吗?
说到底,给孩子选书,别太功利。别总想着“这本书能教他什么”“那本书能帮他写好作文”。
你就想,这本书能不能让他短暂地忘记写作业的烦恼?能不能让他在床上兴奋得打滚?能不能让他心里咯噔一下,好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敲过?
如果能,那它就是一本好书。
最重要的,是把选择权还给孩子。带他去书店,让他像在自助餐厅里一样,自由地“品尝”。让他有权拿起一本,翻两页,然后说:“我不喜欢这个。”然后,再去找下一本。
那个他自己千挑万选出来的“宝贝”,远比我们硬塞给他的“经典”要 precious 得多。因为,那是他自己开启的,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第一扇门。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