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鲁迅先生的书,小时候读不太懂,只记得百草园的雪地里,可以捉麻雀,何首乌长得像个人。现在想想,那是童年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可鲁迅先生的文章,字里行间又总透着一股子压抑,一股对社会的批判。那时候哪懂什么社会?只觉得那些文字晦涩难懂,读起来昏昏欲睡。可长大后,再读《朝花夕拾》,才明白先生笔下的童年,美好而短暂,终究要面对冰冷的现实。那句“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现在读起来,依旧振聋发聩。鲁迅先生,他的文字就像一把利剑,刺破黑暗,也刺痛人心。
《西游记》,这大概是为数不多的,小时候喜欢,长大后更喜欢的“必读书”。孙悟空,一个无法无天的猴子,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反抗命运。小时候看的是热闹,看的是猴子的七十二变,看的是打妖怪的刺激。长大后,才明白孙悟空不仅仅是一个猴子,他代表的是一种反抗精神,一种对自由的渴望。唐僧,一个看似软弱的和尚,却有着坚定的信念,他一步一个脚印,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真经。唐僧代表的是一种坚持,一种执着。师徒四人,性格各异,却又互相扶持,最终完成了取经大业。《西游记》的故事,不仅仅是神话,更是人生的缩影。我们每个人,都像孙悟空一样,渴望自由,渴望成功。我们也像唐僧一样,需要坚持,需要信念。

《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个个都有血有肉,个个都有故事。林冲,一个原本安分守己的教头,却被逼上梁山。武松,一个打虎英雄,却因为嫂嫂潘金莲而走上复仇之路。李逵,一个粗犷的汉子,却对宋江忠心耿耿。梁山好汉的故事,充满了血腥,充满了暴力,也充满了义气。水浒传,它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性。那些好汉,他们虽然犯下了罪行,但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原则,有着自己的底线。他们是英雄,也是罪犯,他们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
《骆驼祥子》,祥子,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他努力工作,拼命攒钱,可最终却一无所有。祥子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也是小人物的悲剧。祥子的命运,让人感到绝望。他象征着那个社会底层人民的挣扎与无奈,也映射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一个钢铁般的战士,他经历了战争的洗礼,经历了爱情的挫折,经历了病痛的折磨,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保尔·柯察金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他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活得有价值。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永不放弃。
这些课标必读书目,它们不仅仅是书,更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窗口。它们或许晦涩难懂,或许充满争议,但它们都值得我们去阅读,去思考。因为它们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文化,也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它们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让我们看到世界的真相。而读书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吧。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答案。即使这些答案并不完美,但它们却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的人生。而这,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