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有朋友当了爹妈,跑过来一脸虔诚地问我:“给我家娃推荐几本书呗?” 我都想先递上一杯浓茶,然后告诉他们:“先别急着买,坐下,咱们聊聊。”
这事儿,真不是一个书单能解决的。

你走进任何一家书店的童书区,都能被那阵仗吓到。花花绿绿,铺天盖地。精装的,平装的,洞洞书,立体书,触摸书,发声书……导购们嘴里蹦出各种理论:关键期、认知、情商、财商……一套套的,说得你云里雾里,最后晕乎乎地抱回一堆“据说”很好的书,结果呢?娃可能就喜欢啃那个书角。
所以,咱们今天不搞“权威书单”,我就以一个陪着娃从绘本读到章节书,踩过无数坑也挖到过不少宝的老父亲的身份,聊聊那些真正能跟孩子“玩”起来,能让他在你怀里咯咯笑,或者突然安静下来,眼睛里闪着光的书。
一、别小看那些翻来覆去讲一百遍的“傻”书
娃在一岁多的时候,有段时间我们家只讲一本书——《好饿的毛毛虫》。
对,就是那本人手一册的经典。我老婆一开始还觉得:“这有啥好讲的?不就是吃吃吃,然后变蝴蝶吗?” 但我跟你说,这本书的魔力,你得“演”出来。
当念到“星期一,他吃了一个苹果”时,我的手指就戳进那个小洞洞里,假装是毛毛虫在蠕动。念到“星期六,他吃了……”那一长串东西时,我简直就是个报菜名的相声演员,语速越来越快,越来越夸张,最后捧着肚子,模仿毛毛虫“肚子好痛喔!” 我家那小子,每次听到这里都笑得前仰后合,小手拼命拍我的肚子。
这本书是什么?它不是什么高深的知识灌输。它是你和孩子之间的一场亲密无间的游戏。那个洞洞,就是游戏的入口。还有埃尔维·杜莱的《点点点》,那本书简直是纸上iPad,让你和孩子对着书又吹又拍又摇,书页翻动之间,充满了魔法般的惊喜。
这类书,买就对了。它们的核心价值,是互动,是建立亲子阅读最原始、最快乐的联结。别跟我谈什么认知启蒙,在娃哈哈大笑的时候,全世界的道理都比不上你脸上那个滑稽的鬼脸。
二、允许孩子的情绪,有个“野兽国”可以去
等到孩子再大点,到了两三岁,T2、H3(Terrible Two, Horrible Three)的阶段,你会发现,讲道理这事儿,基本等于对牛弹琴。他会因为一块饼干掰得不完美而崩溃大哭,会因为不想穿某件衣服而满地打滚。
这时候,我强烈推荐你跟他一起读《野兽国》。
这本书的画风,老实说,一开始有点“丑”,甚至有点暗黑。主角迈克斯因为调皮被妈妈关进房间,然后他的房间就长出了森林,他坐着船去了一个全是野兽的国度,成了野兽之王。
很多人把这本书解读为“情绪管理”,太学术了。对我来说,这本书就是给孩子一个许可,告诉他:“嘿,生气没关系,你可以去你的‘野兽国’大闹一场,闹完了,妈妈的晚饭还热着呢。” 这是一种多大的安全感!
它没有评判迈克斯的愤怒,没有教育他“不应该”,而是给了他一个想象的出口去释放。每次我儿子发脾气,我都会抱抱他,说:“你想不想去你的野兽国?” 有时候他会点点头,然后我们就开始在沙发上、地毯上,学着野兽的样子乱吼乱叫,疯玩一通。玩累了,气也消了。
还有一本不得不提的,是《我爸爸》。安东尼·布朗的这本书,简直是写给所有父亲的情诗。那个穿着格子睡袍的爸爸,在你眼里可能平平无奇,但在孩子心里,他“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敢斗”,他“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快”。
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给我儿子读这本书。读完,他搂着我的脖子,用软软糯糯的声音说:“我爸爸也是。”那一刻,我觉得我就是那个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这本书,连接的是孩子对父亲的崇拜和爱,也提醒我们这些当爹的,在孩子心中,我们有多重要。
三、用“不一样的卡梅拉”打开冒险的大门
如果说前面的书是关于“内”——情感和亲密关系,那总得有书是关于“外”——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吧?
“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就是那把钥匙。
这套书简直有毒。一只想去看海的小鸡,引发了一整个家族天马行空的冒险。他们去寻找哥伦布,遇到了外星人,甚至还见到了伽利略。故事荒诞不经,充满了法式的幽默和浪漫,但内核却无比坚定——勇敢地去做梦,去追求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这套书的文字量开始变多,情节也更曲折,非常适合作为从亲子共读到孩子尝试独立阅读的过渡。我家娃有段时间,每天晚上都要听卡梅拉的故事,他会不停地问:“后来呢?后来呢?” 他的世界,跟着那群小鸡,从家里的院子,飞到了无边无际的海洋和星空。
它没有刻板地说教,只是把那些闪闪发光的品质——勇敢、好奇、坚持、善良——揉碎了,藏在一个个让你捧腹大笑的故事里。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些种子种进了心里。
四、当孩子开始问“为什么”,请递给他《神奇校车》
终于,那个只会问“后来呢”的小屁孩,变成了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天是蓝的?”“为什么会下雨?”“鼻涕虫为什么没有骨头?”……有些问题,我真的答不上来。
这时候,救星来了——“神奇校车”系列。
卷毛老师和她那班学生,坐着一辆能上天入地、可大可小的神奇校车,去人体里探险,去外太空遨游,去火山深处考察……这套书把枯燥的科普知识,变成了一场场身临其境的大冒险。
它的呈现方式太天才了。主线故事在推进,旁边还有各种学生写的“课堂报告”,用小字和漫画补充各种硬核知识点。孩子可以跟着主线看个热闹,也可以随时停下来研究那些细节。
我不是说它能代替系统的科学学习,但它最大的功劳,是点燃了孩子对科学的兴趣,让他觉得,哦,原来科学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东西,它就藏在我们身体里,藏在天气里,藏在厨房里,它又酷又好玩。
有了这套书打底,孩子的好奇心被极大地保护和激发了。他不再是单纯地问“为什么”,而是会开始思考“是不是因为……”,这就够了。
最后,我想说几句心里话。
推荐书,其实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我今天说的这些,也只是我个人和我家娃的体验。
最重要的,永远不是你买了多少“必读”的书,而是你是否愿意放下手机,关掉电视,花上哪怕十分钟,把孩子抱在怀里,用你的声音,为他搭建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王国。
那个声音,那种陪伴的温度,比任何昂贵的精装绘本都珍贵。
所以,别再收藏书单了。带上你的孩子,去书店,去图书馆,让他自己去摸、去看、去选。相信他的眼光,哪怕他选了一本在你看来“毫无营养”的漫画。
因为阅读的本质,不是为了“学到什么”,而是为了“享受”。当一个孩子真正爱上阅读时,他自己会找到通往全世界的路径。而我们父母要做的,只是最初那个,为他点亮一盏灯的人。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