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真正让我一次次重新认识那个半岛的,是他们的文字,是那些藏在书页间的灵魂。韩国文学,真的,有一种特别拧巴又迷人的气质。它不像日本文学那样,带着一种物哀的、极致的美学;也不完全像我们,背负着沉甸甸的宏大叙事。它常常聚焦于一个个具体的人,把他们放在那个竞争激烈到让人喘不过气的社会高压锅里,看他们怎么挣扎、怎么爱、怎么疯掉。
如果你想推开这扇门,我这里有几把私藏的钥匙,不一定是最大名鼎鼎的,但绝对能让你看到点不一样的东西。

第一把钥匙,是温柔的残忍——孙元平的《杏仁》
这本书,简直是近年来韩国文学里的一股清流,但清流底下,是刺骨的暗涌。主角是个“述情障碍”少年,他没有喜怒哀乐,杏仁核比常人小。世界于他,是一堆需要靠理性去分析和模仿的符号。读这本书,你不会撕心裂肺地哭。不会。它给你的,是一种更绵长、更磨人的钝痛。
你跟着这个无法感受情感的少年,去重新学习什么是爱,什么是恐惧,什么是悲伤。你会发现,我们这些自以为情感丰沛的“正常人”,在很多时候,反而被情感蒙蔽了双眼,变得麻木、懦弱、虚伪。《杏仁》最绝的地方,是用一个“无情”之人的眼睛,让你看清了“有情”世界的荒诞。这本书的后劲儿特别大,看完很久,你可能都会在某个瞬间突然想起那个叫允在的少年,然后心里咯噔一下,开始审视自己的心。
第二把钥匙,是日常的窒息——赵南柱的《82年生的金智英》
这本书应该很多人都知道,它掀起的波澜太大了。但我想说,千万别把它当成一本简单的“女权檄文”来看。如果你这么想,就小瞧了它。
《82年生的金智英》最让我感到毛骨悚然的,不是什么戏剧性的冲突,恰恰是它的“平淡”。书里写的那些事,重男轻女的家庭、职场的天花板、成为母亲后的自我牺牲……哪一件不是东亚女性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听说过的?它就像一部纪录片,用白描的手法,冷静地把你我身边那些“理所当然”的不公,一件件摆在你面前。那种感觉,就是温水煮青蛙,你明明觉得不对劲,水温越来越烫,却又说不出哪里是致命的。
读这本书,是一种极度压抑的体验。你会为金智英的“疯”感到一丝解脱,因为在一个不正常的环境里,保持正常,本身就是一种酷刑。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无数被社会规训、被家庭绑架的“金智英们”沉默的人生。
第三把钥匙,是人性的深渊——丁柚井的《七年之夜》与《物种起源》
聊完了温柔和压抑,我们来点刺激的。如果你喜欢悬疑惊悚,那丁柚井这个名字,你必须记住。她简直就是韩国的斯蒂芬·金,不,她比斯蒂芬·金更狠,因为她的故事里没有鬼,只有比鬼更可怕的人心。
我强烈推荐《七年之夜》。一个意外,一场复仇,横跨七年的纠葛。丁柚井的笔触,有一种黏稠的、湿冷的质感,像夏日雨后闷热的空气,让你每一个毛孔都感到不舒服。她太擅长描写那种被逼到绝境的人,心理如何一步步扭曲、崩塌。这不是那种让你猜凶手的本格推理,而是拽着你的头发,把你拖进人性的沼泽地里,让你眼睁睁看着所有人都沉下去。
还有她的《物种起源》,更是把“恶”这个主题写到了极致。一个天生的“精神变态者”的第一人称叙述,冷静、清晰,甚至带着点天真。他剖析自己的恶,就像科学家在解剖一只青蛙。这种阅读体验,真的会让你对人性的构成产生怀疑。丁柚井的作品,不适合睡前读,但绝对能让你对“恶”有全新的、刻骨铭心的理解。
第四把钥匙,是都市的游魂——金英夏的《我有破坏自己的权利》
如果说前面的作家还在跟社会、跟他人较劲,那金英夏关注的,是现代都市里,那些彻底失去了与世界联结的、悬浮的个体。他的文字,带着一种奇特的、有点颓废又异常清醒的腔调。
《我有破坏自己的权利》讲的是一个专门帮助别人“了结生命”的人。他像一个幽灵,穿梭在首尔的各个角落,寻找那些对生命失去兴趣的客户。这本书不黑暗,甚至有点诗意。它探讨的是一个非常终极的问题:当生命变成一种纯粹的、无意义的消耗时,我们是否有权利选择结束它?金英夏不给你答案,他只是把一个个孤独的灵魂样本展示给你看。他的小说,充满了影像感,你仿佛能看到那些霓虹灯下寂寞的侧脸,听到地铁驶过时空洞的回响。
读金英夏,就像在深夜喝一杯加冰的威士忌,入口辛辣,回味却很复杂,有一种属于成年人的、看透世事的孤独感。
当然,韩国的好书远不止这些。还有像韩江的《素食者》,用一种近乎诡异和偏执的方式,探讨身体、欲望与自由;黄善美的《走出院子的母鸡》,一本写给成人的童话,关于梦想、母爱与与众不同的代价,薄薄一本,却能让你泪流满面。
这些书,它们可能不会给你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也不会提供什么心灵鸡汤。它们做的,是撕开韩国社会那层光鲜亮丽的、由韩剧和偶像工业打造的外衣,让你看到里面的血肉、伤疤和仍在跳动的心脏。
它们让你看到,在一个追求极致效率和统一标准的社会里,那些“不合时宜”的人是如何存在的。他们是无法感受情感的少年,是默默承受一切的主妇,是潜藏着恶魔基因的普通人,是渴望逃离的都市边缘人。
而最终你会发现,这些故事虽然发生在韩国,却能轻易地跨越国界,击中我们内心最柔软、最隐秘的角落。因为那种被社会洪流裹挟的无力感,那种在人群中依旧挥之不去的孤独感,那种对自我价值的不断追问,是属于我们每一个现代人的共同困境。所以,下次,不妨暂时关掉屏幕,去书里,遇见一个更真实、更复杂的韩国。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