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还会耐着性子,从技术到文化,从传记到小说,列个一二三四。现在?现在我只想把手里的酒杯捏碎。书单满天飞,你看得完吗?看完了你懂了吗?懂了你就会了吗?
算了。

今天索性一次性把话讲透。这不是一个“标准答案”书单,这是一个过来人,一个在无数个凌晨三点对着Pitchbook发呆、在会议室里被MD骂得狗血淋头、也曾在项目交割后体验过瞬间空虚的人,给你的一份“生存装备”清单。你别指望看完这些就能拿到offer,但至少,它们能让你在真正踏入这个绞肉机之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能让你在跟人聊天时,不至于像个只会背概念的傻白甜。
第一层:内功心法与兵器谱(The Must-Haves)
这一层的书,没得商量。就是你的基本功,是你安身立命的本钱。看不懂、啃不下来,那后面的一切都别谈了。
-
《投资银行:估值、杠杆收购、兼并与收购》 (Investment Banking: Valuation, LBOs, and M&A) – Joshua Rosenbaum & Joshua Pearl
别嫌它名字长,也别嫌它厚。这本书,就是 投行的《新华字典》 。我敢说,任何一个做IBD(投资银行部)的,案头要是没摆着这本“绿皮书”(或者新版的“蓝皮书”),那他大概率是个“水货”。
为什么?因为它 极度实用 。它不是在讲什么高深的金融理论,它就是在手把手教你,一个投行分析师每天到底在干嘛。 估值建模 的每一个步骤,可比公司分析法(Comps)、先例交易分析法(Precedents)、DCF……怎么找数据,怎么做调整,怎么规避常见的坑,里面讲得一清二楚。 LBO模型 怎么搭,那更是手把手教学,细致到让你想哭。
这本书你别想着一遍读完。正确的打开方式是,放在手边,遇到问题随时翻。面试前,把重点章节翻烂;做模型卡住了,回来翻;被老板问到一个细节答不上来,更要回来翻。它就是你的 屠龙刀 ,没它你上不了战场。
-
《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Valuation: Measuring and Managing the Value of Companies) – McKinsey & Company
如果说绿皮书是“术”,那麦肯锡这本就是“道”和“术”的结合。它更系统,更偏重于 价值创造的底层逻辑 。它会告诉你,DCF模型里的那些假设,WACC里的每一个参数,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们背后是怎样的商业逻辑和资本市场规律在驱动。
这本书能帮你建立一个 更宏大的框架 。让你在埋头做模型的时候,能偶尔抬起头看看,你做的这些数字游戏,最终指向的是什么——是企业的真实价值。当你需要向客户解释为什么他们的公司只值这个价,而不是漫天要价的那个数时,这本书里的逻辑和语言,会比你生硬地解释模型公式要有力得多。啃下来,你对 估值 的理解会上升一个层次。
第二层:江湖见闻与保命符(The Culture & Reality)
光会算数,你顶多是个高级计算器。投行做的归根结底是“人”的生意,是跟最贪婪、最聪明、也最没有安全感的一群人打交道。你不懂这个“场”的文化和潜规则,技术再好也活不长。
-
《说谎者的扑克牌》(Liar’s Poker) – Michael Lewis
这本书还需要多介绍吗?金融圈的 《圣经》 ,迈克尔·刘易斯本人的“出道即巅峰”之作。它讲的是80年代所罗门兄弟公司的故事,那个华尔街最狂野、最草莽的年代。
你看这本书,不是为了学怎么做交易,而是为了感受那种 文化和气息 。那种原始的、赤裸裸的对金钱的渴望;那种极度聪明的人聚在一起,互相吹牛、互相倾轧的氛围;那种“Big Swinging Dick”的傲慢与偏见。虽然时代变了,很多做法也早已不合规,但那种 内核的精神 ,那种高压、结果导向、强者为王的文化,至今仍在华尔街(以及它的全球翻版)的血液里流淌。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你未来老板们青春期时所向往的东西。
-
《门口的野蛮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 – Bryan Burrough & John Helyar
如果说《说谎者的扑克牌》是散文,那《门口的野蛮人》就是一部 史诗级的商业战争片 。它记录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杠杆收购案——RJR纳비스科的争夺战。
这本书的牛逼之处在于,它把一个极其复杂的 大型并购交易 ,写成了一部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活的小说。KKR的步步紧逼,管理层的贪婪与挣扎,各大投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你会看到那些在教科书里冷冰冰的名词—— LBO、垃圾债券、尽职调查 ——在现实世界里是如何化为一场场真刀真枪的厮杀。它让你明白,金融交易从来不只是数字,背后全是人性、策略、欲望和无情的博弈。看完这本书,你再看LBO模型,你的眼里会有光,而不只是Excel的网格线。
-
《猴子生意》(Monkey Business) & 《小钱》(Young Money)
这两本放在一起说,它们是你的 “防弹衣”或者“劝退书” 。作者都是从初级分析师的视角,记录了自己在华尔街最底层的真实生活。《猴子生意》更经典,嬉笑怒骂,充满黑色幽默;《小钱》更新一些,记录的是08年金融危机后的新人状态。
为什么要看?因为它们会毫不留情地告诉你这份工作的 B面 。通宵做PPT改格式,被老板当成牲口一样使唤,无休止的内卷和竞争,私生活的彻底毁灭……这些书里描写的场景,每一个字都无比真实。它能帮你戳破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你看完这些,非但没有被劝退,反而觉得“有点意思,我可以”,那恭喜你,你可能天生就是干这行的料。
第三层:境界提升与登高望远(The Bigger Picture)
当你已经能活下来,甚至开始在这个行业里找到一点点乐趣的时候,你就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了。你需要抬头看路,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
《穷查理宝典》(Poor Charlie’s Almanack) – Peter Kaufman
严格来说,它不是一本投行专业书,但它比任何一本专业书都重要。查理·芒格的智慧,在于他建立的那个 “多元思维模型” 。他告诉你,不要试图成为一个只懂金融的“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投行做到后面,比拼的早已不是建模速度,而是 对商业的深刻理解 ,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芒格的思想会逼着你去学习心理学、历史、物理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并把它们融会贯通,用来分析复杂的商业问题。这本书,是帮你 打破职业天花板 的利器。
-
《原则》(Principles) – Ray Dalio
瑞·达利欧的这本书,更像是一本 人生和工作的操作系统手册 。他所倡导的“极度透明”和“创意择优”的原则,虽然在大多数公司的现实中难以完全复制,但其背后的思考方式极具启发性。
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建立反馈机制?如何做出高质量的决策?这些问题,在你从一个执行者向一个决策者转变的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化的框架,让你能够更理性、更有效地去思考和行动。
说到底,书单只是一个起点,一个拐杖。真正的成长,永远发生在你合上书本,去面对一个真实的case,去跟一个难缠的客户周旋,去为了一个数字跟团队争得面红耳赤的那些瞬间。
别再收藏书单了。挑一本,现在就去读。
然后,准备好,迎接这个让你又爱又恨的世界。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