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头都大。
真的,这不是客套。因为书这东西,太私人了,像钥匙,你的锁和我的锁,根本不是一个型号。给你我的钥匙,你打不开门,没准还觉得我这人莫名其妙。但既然问了,我就不说那些“四大名著”、“必读经典”这种正确的废话。我就聊聊,在某些特定的、要死不活的瞬间,是哪些书,像一只手,把我从情绪的烂泥里薅了出来。

如果你觉得人生虚无,做什么都提不起劲,感觉自己就是宇宙里一粒可有可无的尘埃,坠落,不停地坠落。
那你去读余华的《活着》。别嫌它老,也别嫌它“惨”。这本书的力量,不在于催泪,而在于它用一种近乎残忍的平静,告诉你生命的韧性到底有多可怕。福贵的一生,被命运这只无形的手反复揉搓,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最后只剩一头老牛。换你我,可能早就疯了,或者一根绳子了事。但他没有,他就那么活着,平静地活着。这本书读完,你不会觉得“我比他幸福多了”,那太浅了。你会感觉到一种巨大的、沉默的力量。它像一把钝器,哐哐哐砸醒你,告诉你别再矫情你那点“少年不识愁滋味”了,真正的苦难是说不出话的,而生命本身,就是熬过这一切。它不给你答案,它只是把“活着”这两个字,掰开了揉碎了,塞进你心里。
或者,换个角度,读一读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这本书,简直是治疗“自我中心病”的特效药。它会把你从你那点家长里短、办公室政治、爱恨情仇里,猛地一下抽离出来,带你回到7万年前,让你看看智人是怎么从非洲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步步爬到食物链顶端,然后又创造出国家、宗教、货币这些虚构的东西,并对此深信不疑。你看完会恍然大悟,我们今天所珍视、所烦恼、所斗争的一切,很多都不过是建立在“共同的想象”之上。你的痛苦,你的焦虑,放在人类几十万年的长河里,连个浪花都算不上。这种宏大的视角,不会让你更虚无,反而会带来一种奇特的解脱。就像你从飞机上俯瞰地面,那些纠结你的大楼小路,都变成了可爱的积木。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
如果你觉得生活压抑,被工作、信息、各种琐事压得喘不过气,只想找个缝隙钻进去,什么都不想。
那我推荐你钻进刘慈欣的《三体》里。我知道,又是《三体》,提烂了。但它的好,不仅仅是科幻构思的牛逼。它最大的魔力,是能用最恢弘的想象力,瞬间碾碎你眼前的苟且。当你跟着丁仪、罗辑、程心这些人,去仰望那个黑暗又深邃的宇宙,去思考“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这种终极问题时,你还会在乎明天早上的会、客户那个傻X的需求吗?不会了。你的烦恼,在“水滴”、在“二向箔”、在“降维打击”面前,简直渺小得可笑。它像一次精神上的太空旅行,把你日常那点破事儿,放在宇宙这个尺度上一照,瞬间灰飞烟灭。读完之后,你回到现实世界,会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清爽感。
如果《三体》太硬核,让你觉得更累了。那你可以试试看安倍夜郎的《深夜食堂》。它几乎没什么情节,就是东京一个角落里,一家只在午夜营业的小餐馆。老板脸上带着刀疤,沉默寡言,菜单上只有猪肉套餐,但你想吃什么,只要他会做,就能给你做。这本书,或者说这套漫画,充满了烟火气。每一个来吃饭的客人,背后都有一段小小的、不足为外人道的故事。失意的演员、脱衣舞娘、黑道大哥、办公室女郎……他们在这里吃着自己熟悉的那一道菜,比如红香肠、厚蛋烧、猫饭,然后在食物的慰藉里,短暂地卸下防备。这本书没什么大道理,它只是告诉你,无论生活多操蛋,总有一口热饭、一个地方,能安放你疲惫的灵魂。它是一种温柔的逃离,暖胃,也暖心。
如果你觉得脑袋生锈,思维僵化,很久没有过那种“卧槽,还可以这样想问题”的惊喜。
那你一定要去读博尔赫斯。随便哪一本,短篇小说集最好。比如《虚构集》或者《小径分叉的花园》。读博尔赫斯,不是在“阅读”,而是在做一场大脑的冒险。他的世界里,有包罗万象的图书馆,有无限循环的时间,有另一个宇宙的自己。他的文字,像一座精心设计的迷宫,你走进去,晕头转向,但又妙趣横生。他会彻底打碎你对时间、空间、现实的固有认知。你读完,可能记不住任何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你的思维方式,一定会被撬开一条缝,阳光会从那条缝里照进来。他不是在给你知识,他是在锻炼你思维的肌肉,让你知道,想象力可以抵达多么深邃和奇妙的境地。
或者,来点实用的,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这本书有点厚,有点干,但绝对值。它就像一本关于你大脑的“使用说明书”。我们总以为自己是理性的,做的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卡尼曼这个诺贝尔奖得主,会用无数个实验和案例告诉你:你想多了。你的大脑里,住着一个冲动、凭直觉的“系统1”,和一个懒惰、靠逻辑的“系统2”,而大部分时间,都是系统1在替你做主。这本书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每一个决策。你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各种偏见、谬误。这是一种清醒的自我解剖,虽然过程可能有点不舒服,但结果是让你变得更聪明、更清醒。
最后,如果你觉得自己麻木了,心好像被什么东西包住了,哭不出来,也笑不痛快。
去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这本书,是一场盛大又绝望的狂欢。马孔多这个小镇,布恩迪亚这个家族,七代人的命运,像一团湿漉漉的、带着热带雨林气息的乱麻,纠缠在一起。他们疯狂地爱,疯狂地恨,疯狂地创造,又疯狂地毁灭。你会看到最奇诡的想象,比如会飞的毯子、能预言的羊皮卷;也会看到最极致的孤独——不是一个人的孤单,而是一群人、一个家族,甚至一个文明,在宿命的循环里,无可奈何的孤独。这本书的情感浓度太高了,像一坛烈酒,灌进你心里,能把那些麻木的神经都烧得滚烫。读完之后,你可能会大哭一场,或者长叹一声,但无论如何,你的心,会重新变得柔软。
书单可以开很长,但意义不大。重要的是,在某个时刻,你遇到了那本恰好能与你灵魂共振的书。它可能不那么有名,可能别人都说不好看,但它击中了你,拯救了你,那它对你而言,就是最好的书。
所以,别再问别人该读什么了。去书店,去图书馆,去闻那些纸张和油墨的味道,去偶遇,去发现。
有时候,不是你选书,而是书在选你。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