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那是真惨不忍睹。不是炒糊了,就是味道不对,再不然就是熟得跟石头一样,或者根本没熟透。那阵子,家里气氛都有点微妙,我老婆虽然嘴上不说,但我能感觉到她那“我怎么嫁了个这”的眼神。我呢,也憋着一股劲,非得征服这厨房不可。
要说烹饪书籍,我接触的第一批,都是那种老派、厚重的。比如《中国烹饪百科全书》,那玩意儿,跟字典似的,厚得跟砖头一样。打开全是密密麻麻的字,配图也模糊不清,关键是,上面讲的那些技巧,什么“刀工要如行云流水”、“火候要恰到好处”,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我看了半天,一头雾水,下厨还是得凭感觉,结果,感觉……一言难尽。

后来,我算是找到了点门道。得找那种写得明白、有条理、而且最好有图的。我强烈推荐《美食的细节》这套书。它不是那种上来就教你做大菜的,而是把一些基础的食材处理、基本的烹饪手法,拆解得巨细无遗。比如,怎么把一块鱼处理干净,怎么把蒜切末不会粘刀,怎么让肉不柴,怎么把青菜炒得翠绿……这些细节,听起来不起眼,但绝对是决定一道菜成败的关键。书里的图,那种高清、多角度、让你能看清楚每一步的,简直是我的福音。我跟着它,练了好几次,总算能把家常小炒做得有模有样了。
当然,光有细节还不够,有时候你也需要点灵感和创意。这时候,我就会翻翻Jamie Oliver的书。他的风格,你知道的,就是那种热情洋溢、简单快捷、充满了生活气息。他写书,就像在跟你聊天,告诉你“嘿,今天咱们试试这个,超级简单,味道又棒!”他的菜谱,步骤不会太复杂,用料也不会太奇葩,很多都是我在家里就能找到的。我喜欢他那种“别怕,大胆尝试”的精神。我记得有一次,我跟着他做了一个意面,原本以为会很难,结果,半小时搞定,味道还惊艳了我老婆。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简直就是个大厨!
还有,如果你对烘焙感兴趣,那《烘焙新手指南》之类的书,真的是必不可少的。我刚开始接触烘焙,那叫一个忐忑。面粉、黄油、鸡蛋、糖,这些东西配比稍微一错,就全完了。我试过好几本书,有的讲得太专业,有的又太粗糙。最后,我找到一本《从零开始学烘焙》,它的优点在于,步骤非常详细,每一步都有解释为什么这么做。比如,为什么打发黄油要打到发白,为什么揉面要揉到出膜。这些“为什么”,解决了我太多的困惑。而且,它还介绍了好多基础的烘焙技巧和常见的问题解决方法,比如蛋糕塌陷怎么办,饼干烤焦了怎么办。有了这本书,我终于能做出不踩雷的蛋糕和饼干了,家里的孩子可喜欢了。
除了这些比较“正统”的书籍,我也喜欢看一些美食博主的个人食谱。他们写的,往往更接地气,更有个人特色。比如,我关注一个叫“老王家的厨房”的公众号,他写的菜谱,很多都是家里常吃的家常菜,但总能做出点新意。他会告诉你,怎么用一点点醋就能让红烧肉更入味,怎么加一点点啤酒就能让排骨更嫩。他的文字,也很有趣,有时候还会分享一些做饭的小故事,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这种带有个人温度和经验分享的书籍,对我来说,特别有帮助。
再说说川菜。我一直觉得川菜是个神奇的存在,又麻又辣,但又能做出各种各样的风味。我以前只知道吃,从来没想过自己动手。后来,我发现一本《川菜家常味》,这本书的作者,是个在成都长大的四川人,她写的菜谱,都是家里那种最朴实的味道。她会教你怎么调出正宗的麻辣味,怎么掌握藤椒的用法,怎么让宫保鸡丁的那个甜酸度刚刚好。最关键的是,她推荐的食材,都是比较容易买到的,不会让你为了做一道菜,跑遍整个城市。我跟着她学做了好几个川菜,比如水煮肉片、麻婆豆腐,味道惊艳了我的朋友,他们都问我,是不是去拜师学艺了。
其实,对于新手来说,选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操作性”。你不能指望一本写满米其林三星菜谱的书,能让你从零开始就做出米其林的味道。得从最基础的、最常用的菜肴入手。我个人建议,可以先从一些《零基础学做菜》或者《十分钟快手菜》开始。这些书,一般都食材简单,步骤清晰,成功率高。这样,才能慢慢建立起你的自信心。
还有,现在很多网上发布的食谱,也做得越来越好。比如一些美食APP,里面会有很多用户上传的菜谱,很多都有详细的图文步骤,甚至还有视频。我经常会在上面找一些灵感,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调整。不过,网上的东西,质量参差不齐,需要自己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总的来说,选一本好的烹饪书籍,就像找一个好的老师。它不应该只是给你菜谱,更应该教你方法,启发你的思路。我之所以能从一个“厨房杀手”变成现在的“家庭小厨师”,这几本烹饪书籍,功不可没。它们让我明白了,烹饪这事儿,一点都不神秘,只要你有心,有耐心,愿意去尝试,你也能做出美味佳肴。下厨,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生活情趣,一种与家人分享的快乐。所以,如果你也想在厨房里有所作为,不妨去书店或者网上,找一本真正适合你的烹饪书籍吧!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