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颜真卿,那可不是一般人。那可是唐朝书法界的巨擘,一代宗师!想当初,他在那个乱世之中,不仅文韬武略,更留下了震古烁今的书法。现在问我推荐他什么书,我脑子里立刻就蹦出好几样,得好好跟你捋一捋,别走神啊。
首先,《多宝塔碑》,这必须是入门的敲门砖。很多人一听名字就觉得是个碑,对吧?没错,它是个碑。但是,这字儿写得,哎呀,妙不可言!初唐的雄浑大气,跟魏晋的飘逸灵动,它算是承上启下,又自有风骨。你看看它那个结构,端庄、稳重,每个字都像一个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而且,它还有一股子温润的气息,不像后来有些字写得那么张扬,那么“狠”。写《多宝塔碑》,你得学着把心静下来,一笔一画,体会那种含蓄的力量。它的用笔,起笔收笔都非常讲究,线条里藏着千军万马,又好像是潺潺流水。特别是它的横画,写得又平又稳,但又不是死板的,总有一点点的弧度,让你觉得它有生命力。学它,对你控制笔锋,把握结构的平衡,绝对是桩大好事。别怕它难,认认真真跟着学,你会发现,书法里那份“稳”,就是从这儿打下的根基。

接着,《祭侄文稿》,这个就得隆重介绍了!这可是“天下第二行书”,跟《兰亭序》比,它少了点仙气,多了份人情味,多了份血性!讲真,你看《祭侄文稿》的时候,你得了解点背景。颜真卿写这篇文稿的时候,是因为他的侄子在安史之乱里被叛军杀害了。那是什么心情?悲痛!愤怒!怀念!全都在这字里行间了。你再看他那笔画,有时候急促,有时候顿挫,有时候疾书,有时候又凝重。那不是故意写成这样的,那是情绪的自然流淌。你能从那飞白里看到他内心的激荡,从那浓墨重彩里感受到他的悲愤。这字,写得不是字,写的是情感,写的是生命!它教会你的,不仅仅是技巧,更多的是书法中的情感表达,是如何让你的笔触“说话”,如何把你的胸中丘壑,都倾注在笔端。学《祭侄文稿》,你得有股子“冲劲”,还得有一点点的“孤勇”。
然后,《颜勤礼碑》,这个也很重要。如果说《多宝塔碑》是端庄的少年,那《颜勤礼碑》就是成熟的大家。它比《多宝塔碑》更加大气,更加雄浑,也更加舒展。你仔细看看它的用笔,遒劲有力,笔力内含,感觉像是积蓄了很久的力量,然后爆发出来。它的结构也更加开阔,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都有了呼应,有一种气韵生动的感觉。特别是它的横画,写得厚重,沉稳,但又不失洒脱。学《颜勤礼碑》,你能学到颜真卿后期书法的那种“雄强”,那种“气魄”。它让你知道,书法不仅可以写得温润,也可以写得磅礴,写得荡气回肠。
当然,不能不提《祭伯父文》。虽然名气没那么大,但它也是颜真卿非常好的作品。你可以把它看作是《祭侄文稿》的一个“温情版”,或者说是一个“过渡版”。在《祭侄文稿》那种极度悲痛的情绪下,它显得更加内敛,更加沉静。但是,那种醇厚、那种力量,依然存在。它让你看到,即使在面对亲人离世的伤痛时,颜真卿依然能保持一种书法家的风骨。
还有《告伯父文》,跟《祭伯父文》差不多,也是讲亲情,写得很恳切。这些都是可以作为学习颜真卿行书的辅助材料,能让你更全面地理解他不同时期的风格。
如果你想写楷书,那么《多宝塔碑》和《颜勤礼碑》是首选。如果你想写行书,那么《祭侄文稿》是必学的。当然,颜真卿还有很多其他的碑帖,比如《臧怀恪碑》,《郭家庙碑》,这些也都是他的佳作,风格各有千秋。
我的建议是,别一下子就想着把所有字都写得跟颜真卿一样。书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从《多宝塔碑》开始,打好楷书的基础,练练基本功。等你的笔力、结构都有了一定的把握,再去挑战《祭侄文稿》。那时候,你再去体会那种情感的宣泄,去感受那种笔随心动的快感。
别怕临帖,临帖就像是和古人对话。每一次的临摹,都是一次学习,一次进步。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用手去实践。你会发现,颜真卿的书法,不仅仅是字的组合,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态度。
总之,想学颜真卿,我强烈推荐你从《多宝塔碑》入手,然后是《颜勤礼碑》,最后是《祭侄文稿》。这三样,足以让你领略颜真卿书法的博大精深。好好练,别怕苦,你会感谢自己的!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