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他们图啥?无非是希望能找到真正适合孩子们的好书,能点燃孩子们的阅读热情,而不是摆在那里落灰,变成一种形式主义的象征。
我朋友当时负责一个在云南山区助学的基金会。他们想给孩子们建一个小型图书馆,但钱是真的不多。与其盲目采购,不如先搞一个靠谱的书单。问题就来了,谁来推荐?怎么保证推荐的书质量高,又适合当地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一开始,他们也想找一些“专家”,比如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之类的。但一打听,人家出场费就够他们建半个图书馆了!最后,他们另辟蹊径,想到了一个“土办法”——发动群众。
他们先是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起了“你心中的童年好书”征集活动,面向所有人,只要分享你小时候最喜欢的书,就有机会获得小礼品。 别说,效果还真不错!收到了五花八门的推荐,从《格林童话》、《西游记》到《窗边的小豆豆》、《哈利波特》,应有尽有。
但问题也来了,这么多书,哪些是真的好?哪些适合山区的孩子?哪些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 这时候,他们开始寻求一些更专业的支持。
他们联系了几所师范院校的儿童教育专业的教授,请他们帮忙筛选书单,从专业角度评估书籍的价值。同时,他们也联系了一些在乡村学校支教的老师,请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出更实际的建议。
这还没完,为了确保书单真正符合孩子们的口味,他们还组织了几次“小小读书会”,邀请当地的孩子们来试读,听听他们的意见。
孩子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不是吗? 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一清二楚。有的孩子喜欢图画精美的绘本,有的孩子喜欢充满冒险故事的小说,有的孩子对科普类的书籍情有独钟。
通过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他们最终形成了一份兼顾专业性和实用性的书单。这份书单里的书,不仅质量高,而且贴近孩子们的实际需求,真正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所以说,哪些基金会申请书籍推荐?很多,特别是那些扎根基层,真心想为孩子们做点实事的基金会。但是,申请到靠谱的书籍推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们需要专业的支持,需要了解孩子们的真实需求,更需要一颗真诚的心。
而且,别忘了,资金也是个大问题。很多基金会可能更倾向于申请那些能提供书籍捐赠或者购书折扣的机构。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我个人觉得,除了儿童文学类,其实可以考虑一些非传统阅读的书籍。比如,一些介绍当地风土人情的绘本,一些关于自然科学的图文并茂的书籍,甚至是一些简单的农业技术手册。这些书,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开阔视野,还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土地。
此外,后续的阅读推广活动也很重要。光有书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老师的引导,家长的支持,以及各种有趣的阅读活动,才能真正让孩子们爱上阅读。
比如说,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孩子们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可以开展故事表演比赛,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阅读的乐趣;还可以邀请一些作家或者名人来学校做讲座,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热情。
总之,书籍推荐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真正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需要基金会、学校、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想想,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阅读,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为了这个目标,即使再困难,也值得我们去努力。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