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别急着去翻那些名字里带“化学”的书,你的第一场硬仗,其实是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就藏在几本堪称“镇派之宝”的大家伙里。
首当其冲,也是你整个大学生涯的梦魇与光荣,就是那本厚得能当枕头的《化工原理》。国内教材,天津大学版的是绝对的主流,江湖人称“天大版”。这本书,说白了,就是化工的“内功心法”。它不关心反应本身怎么发生,它只关心一件事:怎么把东西从A点,高效、经济、安全地搞到B点。

这里面包含了什么?流体流动、传热、传质。这三个模块,就是所谓的“三传”,是化工的基石,是你未来吃饭的家伙。你看一个化工厂,那些复杂的管道,里面的液体怎么流动?压力多大?用多大的泵?这就是流体流动。那个巨大的换热器,怎么把热量从一股物料传给另一股?怎么设计才能最高效?这就是传热。那个几十米高的精馏塔,凭什么能把混在一起的酒精和水给分开?这就是传-质。
《化工原理》这本书,学起来是真痛苦。公式多,概念抽象,计算题能做到你怀疑人生。但你必须啃下来,反复啃。当你某天对着一个复杂的工艺流程图,脑子里能自动浮现出柏努利方程、傅里叶定律和芬克定律时,恭喜你,你入门了。这本书不是让你背的,是让你用来建立物理直觉的。
如果天大版的让你觉得有点“土”,或者说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那《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作者是McCabe, Smith, Harriott,我们一般就叫它“麦克凯”),绝对是神一样的存在。它的讲解方式、图表的清晰度,有时候能让你对某个困扰已久的概念茅塞顿开。可以作为天大版的补充,或者说,在你学完一遍国内教材后,用它来升华一下。
说完“内功心法”,就得聊聊另外两个绕不开的大山。
一座叫《化工热力学》。这玩意儿,简直是玄学。什么“熵”、“焓”、“自由能”、“逸度”,一个个概念飘在天上,让你摸不着头脑。很多人学完一学期,都不知道自己学了啥。但它又是如此重要,因为它回答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这个反应/过程,它到底能不能发生?”
国内教材依然有它的价值,但如果想真正理解化工热力学的精髓,我血泪推荐《Introduction to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Smith, Van Ness, Abbott著)。这本书牛就牛在,它能把那些极其抽象的概念,用一种工程师能理解的逻辑给你串起来。它会告诉你,我们费那么大劲搞出“逸度”这么个鬼东西,就是为了把真实气体的行为,硬套到理想气体的公式里去计算。你看,这股子解决问题的“工程思维”就出来了。学好它,你才能理解为什么有的反应需要高压,有的需要低温,才能看懂相图,才能进行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这是化工的“道”。
另一座大山,叫《化学反应工程》。如果说化工原理是搭骨架,热力学是定方向,那反应工程就是造心脏。一个化工厂,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反应器。这门课就是教你怎么设计一个反应器。
给你一个化学反应,你知道了它的反应速率。那么,我该用一个大罐子(釜式反应器)还是用一根长管子(管式反应器)?我需要多大的罐子,多长的管子,才能达到我想要的产量?反应过程中放热了怎么办?温度怎么控制?这些问题,就是化学反应工程要解决的。
这本书,我只推荐一本,那就是Fogler的《Elements of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这本书是全世界的经典。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充满了各种启发性的例子和“脑筋急转弯”。它不是干巴巴地罗列公式,而是引导你去思考“what if…”。比如它会问你,两个反应器串联,是先用大的再用小的,还是先用小的再用大的,产率更高?为什么?这种训练,能真正让你像一个工程师一样思考。
这“三大化工”——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就是你的任督二脉。打通了,你的化工之路就算走上了正轨。
当然,光有这三本是不够的,你还需要一些“装备”来辅助你打怪升级。
比如《物理化学》,尤其是Atkins的《Physical Chemistry》,这本书写得跟诗一样优美,但也跟天书一样难懂。对于化工学生来说,不必像化学系那样去死磕里面的量子力学,但其中的热力学部分、化学动力学部分,是你理解《化工热力学》和《化学反应工程》的理论基础。它能告诉你那些工程类书籍里“我们假设……”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还有《有机化学》,这是很多人的噩梦。推荐Solomons的《Organic Chemistry》,图文并茂,逻辑清晰。对化工来说,你不需要记住每一个犄角旮旯的人名反应,但你必须掌握官能团的性质和基本的反应机理。因为你设计的反应器里,跑的就是这些有机物,你不懂它们的脾气,怎么控制它们?
最后,当你学得差不多了,准备好把所有知识融会贯通的时候,你需要一本《化工设计》。比如Towler和Sinnott的《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这本书会手把手教你,如何从一个模糊的想法开始,一步步进行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设备选型、流程绘制(PFD和P&ID)、经济性分析,最终拿出一个完整的工厂设计方案。这基本就是你毕业设计的预演,也是你从学生到工程师的最后一步。
哦,对了,还有一本不是教科书,但每个化工人都应该放在手边的“圣经”——《Perry’s Chemical Engineers’ Handbook》(佩里手册)。这玩意儿就是个巨大的数据和公式集合体。你需要的几乎所有物性数据、经验公式、设计标准,里面都有。它不是用来读的,是用来查的。当你开始做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时,你会发现,离开它你寸步难行。
说了这么多,其实书只是一个起点。化工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这些书本里的知识,最终都要落到生产实践中去。它们不是孤立的,化工原理里的泵,输送的是反应工程里出来的物料,而这个反应能不能进行,要靠热力学来判断。把这些书的知识在你脑子里连成一张网,而不是一个个孤岛,这才是真正的入门。这个过程很慢,很痛苦,但当你真的做到了,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足以慰藉你掉光的头发。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