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拿到一张书单,啃完了,就能立马变身浑身散发着圣母光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完美幼师。做梦。听我一句劝,当幼师这事儿,比你看过的任何一本育儿理论都复杂一百倍。书是地图,但路,得你自己一步一个泥点子蹚出来。
所以,我给你的不是一张冷冰冰的“必读书目”,而是我这十来年,从一个愣头青被一群小屁孩折磨成“老油条”后,觉得真正能让你脑子开窍、心里有底的东西。

地基篇:那些让你站稳脚跟,不被“熊孩子”气到内伤的理论大部头
我知道,你一听“理论”两个字就头大。觉得枯燥、没用、离现实十万八千里。错了。大错特错。
没有理论打底,你就是个高级保姆,每天的工作就是喂饭、擦屁股、看他们别打架。你的所有应对方式都来自本能,今天心情好,就多点耐心;明天失恋了,看谁都想吼两嗓子。这不叫教育,这叫情绪发泄。
所以,下面这几块硬骨头,你必须得啃,而且要反复啃,一边在幼儿园里实践,一边回头来啃,每次都有新滋味。
-
《发展心理学》 :别去买那种干巴巴的大学教材!找一本写得生动、案例多的。比如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这本书简直是幼师的“圣经”。你必须搞清楚,一个三岁的孩子为什么满嘴“不”,一个四岁的孩子为什么开始有秘密,一个五岁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在乎“公平”。 他们的每一个“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都有发展的密码。 不懂这个,你看到的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懂了,你看到的是一个正在努力长大的、可爱的灵魂。 认知发展 、 社会性发展 、 情绪发展 ……这些名词你不仅要背下来,更要能对号入座到你班里那个流着鼻涕的“小张三”和扎着辫子的“小李四”身上。
-
皮亚杰、维果茨基、蒙台梭利这“三座大山” :你绕不开的。但别把他们当神一样供着。你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把他们当成可以对话的“老朋友”。
- 皮亚杰 告诉你孩子思维发展的阶段性,让你明白别对一个三岁的孩子解释什么叫“明天”,他理解不了。他的世界就是“现在”。
- 维果茨基 的 “最近发展区” 理论,是你设计所有教学活动的底层逻辑。你要做的,就是那个“脚手架”,帮孩子跳一跳,够到他自己够不到的果子。他的 社会文化理论 也告诉你,孩子是在与人、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的,而不是孤立地坐在那里听你讲课。
- 蒙台梭利 ,哦,这位优雅的女士。她的 《童年的秘密》 、 《有吸收力的心灵》 ,读起来像诗。她让你看到儿童工作的神圣感,让你明白 “敏感期” 这个概念有多重要。一个孩子疯狂地抠墙皮,不是他有多动症,可能只是到了“细小事物敏感期”。你给他的不是制止,而是一盘豆子让他挑。这就是专业。
实战篇:光有理论没用,得有能上手的“家伙事儿”
理论是内功心法,下面这些就是你的“降龙十八掌”。能让你在混乱的教室里,找到一丝从容。
-
《正面管教》 (简·尼尔森):这本书,我求求你,人手一本,并且反复看。它不是教你怎么“管”孩子,而是教你怎么用“不惩罚、不骄纵”的方式,和孩子建立 合作 的关系。当一个孩子打翻了牛奶,你的第一反应是“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还是“哦,牛奶洒了,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这本书会彻底颠覆你对“管教”的认知。它提供的“启发式提问”、“积极的暂停”、“家庭会议”等工具,拿来就能用,而且效果惊人。
-
《游戏力》 (劳伦斯·科恩):幼师的天职是什么?是 “玩” !如果你不会玩,不懂得通过游戏去理解孩子、疗愈孩子、连接孩子,那你就不合格。这本书会告诉你,游戏不只是疯跑傻笑,它是孩子的语言。一个孩子反复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可能是在处理他对规则和权威的恐惧。一个孩子喜欢扮演“妈妈”,可能是在模仿和理解家庭关系。 游戏力,是把你的姿态放低,钻到桌子底下,和孩子一起“喵喵叫”的能力。 这本书会给你无数灵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沟通,沟通,还是沟通!这本书堪称“翻译机”,帮你把大人的“道理语言”翻译成孩子能懂的“感受语言”。比如,别说“别哭了”,试试说“你看起来很难过,因为玩具坏了,对吗?”。 共情能力 ,是幼师最最宝贵的品质,这本书就是你的私教。
灵魂篇:看见孩子,也看见自己
当幼师,最累的不是身体,是心。你每天面对的是最纯粹也最直接的情绪,喜怒哀乐,扑面而来。如果你自己内心不够丰盈、不够自洽,你很快就会被耗干。
-
《窗边的小豆豆》 (黑柳彻子):如果说专业书是“术”,这本书就是“道”。它告诉你一个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一个老师应该如何用爱和尊重,去守护一个孩子的与众不同。每当你觉得疲惫、怀疑自己的时候,就翻开它,让小林宗作校长的巴学园给你充充电。它会让你记起你选择这个职业的 初心 。
-
《捕捉儿童敏感期》 (孙瑞雪):这本书可以说是蒙氏理论的中国本土化实践版,案例极其丰富,画面感极强。它让你像一个侦探一样,去观察和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秘密。你会惊叹于儿童生命的内在驱动力有多么强大。读完它,你再看班里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眼神都会变得温柔。
-
大量的、优秀的绘本 :最后,也是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 你必须成为一个绘本专家 。别以为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图画书。一本好的绘本,比如《好饿的毛毛虫》、《活了100万次的猫》、《我爸爸》,里面藏着生命的周期、哲学思辨、情感的流动。你要读懂它,读懂图画里的细节,读懂文字背后的韵味。你不仅要会声情并茂地讲给孩子听,更要能从里面汲取营养,丰盈自己的内心世界。你的书架上,给绘本留出最大的一块地方吧,那将是你和孩子们之间最美的桥梁。
说到底,学幼师,看书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带着书里的观点,一头扎进孩子堆里,去观察、去感受、去犯错、去修正。
别指望有哪本书能给你所有答案。
真正的教科书,是你面前那一个个鲜活的、独一无二的、有时让你抓狂有时又让你融化的孩子。他们,才是你终其一生都读不完的、最珍贵的那本书。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