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书籍推荐
所以,这篇东西,你别指望看到一个大而全的列表。我只想聊聊那些真正塑造过我,或者说,塑造过我们这一代竞赛人的书。那些让你从一个只会“刷题”的机器,慢慢变成一个懂得欣赏学科之美的“人”的书。
数学:国王的运动,也是疯子的游戏

数学竞赛,水最深,体系最庞杂,神仙也最多。走这条路,心要诚,脑子要活,最重要的是,要耐得住寂寞。
入门阶段,很多人可能会推荐各种五花八门的教材。但我始终觉得,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书”,应该是那套经典的“小蓝本”——《奥数教程》,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别嫌它老,别嫌它基础。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是在用“竞赛的语言”跟你说话。它会告诉你,原来数论是这么回事,组合是这么玩的。它的例题和习题设计得极其精妙,难度是螺旋上升的,能让你平滑地建立起对竞赛数学的整体认知。啃透这套书,你才算真正推开了奥数世界的大门。
当你觉得《奥数教程》已经满足不了你时,恭喜你,你已经“入坑”了。这时候,千万别急着去啃那些艰深的大部头。我强烈建议你,开始追一本杂志——《中等数学》。这本杂志,简直就是中国数学竞赛的“圣经”和“编年史”。每一期的文章、赛题解析、专题研究,都代表了当时国内中学生数学的最高水平。追这本杂志,不仅仅是做题,更是在感受一种氛围,一种传承。你会看到那些后来成为数学界大佬的名字,在上面发表他们年少轻狂时的奇思妙想。这种感觉,比单纯做题要燃得多。
接下来,才是真正磨练内功的时候。你需要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专题突破。这时候,“小红皮”系列,也就是《数学奥林匹克小丛书》,就该登场了。这套书每一本都只讲一个专题,比如《组合问题》、《几何不等式》、《图论》。作者全是大佬中的大佬。这套书的特点是:薄、精、深。每一本都值得你反复咀嚼,上面的每一道例题,都可能让你耗上一个下午。我至今都记得,某个夏天的午后,为了搞懂一个组合构造问题,我在草稿纸上画了整整一下午的图,汗水浸湿了T恤,蚊子在耳边嗡嗡作响,但当那个精巧的结构豁然开朗时,整个世界都安静了。那种快乐,是任何游戏都给不了的。
当然,如果你天赋异禀,或者已经走到了国家集训队的层面,那《走向IMO:数学奥林匹克试题集锦》,以及一些国外的经典,比如恩格尔的《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就成了你的日常。但走到这一步,你已经不需要我来推荐了。
物理:从经典到混沌的思维体操
物理竞赛,考察的是深刻的物理直觉和强大的数学工具。它要求你建立一个自洽的、远超高中课本的物理世界观。
这个世界观的基石,我首推程稼夫老师的《新概念物理教程》。这套书,不是竞赛书,胜似竞赛书。它用大学物理的视角和方法,重新梳理了整个经典物理的大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每一部分都讲得极其透彻。它的叙述方式,会让你明白物理定律背后深刻的统一性和对称性之美。刷完这套书,你看待高中物理题的眼光会完全不同,那是一种降维打击。
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的技巧。这里,《程稼夫讲物理》系列和《物理竞赛教程》(舒幼生等编著)是绕不开的两座大山。前者更侧重于解题思想和方法的提炼,后者则更像一本包罗万象的“题典”。它们会教你各种各样的“骚操作”,比如怎么用微元法,怎么选取合适的参照系,怎么处理复杂的电路问题。
如果说国内的物理竞赛书是“内功心法”,那么想登峰造极,就必须见识一下国外的“奇门遁甲”。这里的“神”,只有一个名字——Irodov。他的那本《Problems in General Physics》(国内一般翻译成《普通物理学题选》),是所有物理竞赛人心中的痛与爱。里面的题目,每一道都像一个小型研究课题,需要你调动所有的知识储备,进行一番艰苦卓绝的搏斗。这玩意儿,没点儿自虐精神,真别碰。但只要你能啃下来一小部分,你的物理思维,绝对会脱胎换骨。
化学:不是背诵,是构筑元素世界的艺术
化学竞赛,可能是最“卷”的学科之一。因为它要求你有近乎变态的知识量,同时还要有清晰的逻辑推理能力。很多人以为化学竞赛就是背书,别傻了,那不叫竞赛。
化学竞赛的根基,在于大学化学。所以,你的第一步,是扔掉高中化学课本,直接去看大学教材。无机化学,我推荐北京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联合编写的《无机化学》(第四版或更高),也就是传说中的“武大无机”或“北师大无机”。这本书会为你打开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理论、配位化学这些新世界的大门。
有机化学,则是另一片广阔的宇宙。邢其毅等老先生编写的《基础有机化学》是当之无愧的“圣经”。这本书厚得像砖头,但里面的每一个反应、每一个机理,都值得你细细品味。你会发现,有机化学不是杂乱无章的记忆,而是一场电子云的舞蹈,充满了逻辑和美感。看懂这本书,你才算摸到了有机化学的灵魂。
物理化学,是化竞的“劝退神器”。它需要大量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傅献彩的《物理化学》是公认的经典。热力学、动力学、结构化学……每一章都是硬骨头。但一旦你啃下来,你对化学反应的理解,会从“是什么”提升到“为什么”的层面。
有了这些大学教材打底,你才能去看真正的竞赛书,比如《高中化学竞赛高级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把竞赛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和拔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绝佳桥梁。
最后,我想说几句废话。
书不是用来收藏的,是用来翻烂的。一本好书,你应该在上面写满你的笔记、你的疑问、你的灵光一现。
别贪多。把一本经典吃透,远比走马观花地看十本要强。竞赛比的不是谁的书架更满,而是谁的思维深度更可怕。
找到你的战友。一个人闷头搞竞赛太苦了。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出题,甚至一起吐槽某个变态的题目。这种共同成长的记忆,比奖牌本身更珍贵。
竞赛这条路,很窄,很陡,甚至有点孤独。但沿途的风景,那些因解出一道难题而带来的纯粹喜悦,那些对科学世界更深一层的理解,会成为你一生都无法忘怀的宝藏。祝你好运。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313.html